近年来,旬阳市第三幼儿园党支部创新构建“12345”红色强师机制,着力打造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新时代幼教队伍,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筑牢“一个红色根基”,涵养师德初心。党支部构建“文化浸润+实践淬炼+制度护航”三维师德培育体系。一是坚持文化铸魂,传承“蚕文化”精神,融合“四有”好老师要求,打造“爱润童心·红烛筑梦”师德品牌,厚植教育情怀;二是坚持实践赋能,开展进课堂做引领、进家庭暖童心、进社区送服务、进乡镇促均衡“四走进”先锋行动,近三年资助生活困难幼儿570人次,送教帮扶乡镇园20余次,惠及群众5000余人;三是坚持制度固本,建立“学习培训—师德承诺—过程考核—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一票否决”体系,设立党员示范岗、师德标兵岗,形成争先创优良好风尚。

20250513165855.png

锤炼“两大核心能力”,赋能专业成长。聚焦“保教实践力、教育研究力”双提升,构建“学—观—践—思—赛”闭环培养模式。一是强化理论筑基,组建“红烛读书会”,推行“1+X”学习机制(1本红色教育著作+X本专业理论书籍),结合“三会一课”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促进政治理论与专业素养同频共振;二是强化实践提能,创新“三看三研”教研法(看名师课例研设计、看师幼互动研策略、看教学成效研改进),通过“四课”研修(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党员示范课、骨干引领课),形成全流程研磨机制;三是强化竞技砺才,搭建“园级—片区—县级”三级赛教平台,党员教师带头参与教学比武、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训、以训促强的良性循环。

20250513170015915-51-dfda3.jpg_scale.jpg

培育“三级人才梯队”,激活发展动能。实施“红烛先锋”培养计划,构建“新手—成熟—骨干”递进式教师成长体系。一是突出青苗筑基,推行党建导师+业务导师的“双导师制”,通过岗位练兵、红色主题教学竞赛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扣好职业“第一粒扣子”,近三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青年教师达标率100%;二是突出强骨壮干,依托“双带双培”机制,组建“党员攻坚队”,承担园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重点任务,培育“三级三类”骨干15人,4名教师获评安康市和旬阳市优秀教师;三是突出头雁领航,依托“室坊站组”,打造“名师工作室+党员创新团队”,由省市级教学骨干牵头开展园本课程、STEAM教育、学科核心经验等专项研究,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格局。

20250513170120924-59-99fb2.jpg_scale.jpg

建强“四块红色阵地”,构建研训生态。打造“党建+业务”融合阵地,形成协同育人闭环。一是建强名师工作室,聚焦“红色教育与幼儿德育融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17项省市县课题成功立项,其中6项已结题,5篇论文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296项教学成果在省市县获奖;二是建强学带工作坊,围绕“蚕文化”精神,牵头开发园本课程,2件自制玩教具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三是建强教学能手工作站,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组织教师开展“红色文化进园所”实践活动,开发“小小红军行”“红星小课堂”等特色项目;四是建强教研组,围绕领域主题审议、课程游戏化等保教难点,开展“问题挂牌销号”专项研讨,年均解决保教难题20余项。

20250513170130842-7-3ef33.jpg_scale.jpg

搭建“五大成长平台”,拓宽成才路径。构建立体赋能平台,助力教师多元发展。一是搭建科研平台,设立“红烛基金”,支持教师开展红色小课题研究;二是搭建展示平台,举办课程故事大赛、班本特色汇报、党员教师风采展等,让教师在实践中提炼经验、展示成果;三是搭建辐射平台,开展“红色联建”行动,党员教师送教下乡、结对帮扶乡镇园所,年均开展培训10余次,助力4所乡镇园创建市级示范园;四是搭建资源平台,建设“智慧教研极空间”,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五是搭建评价平台,建立“师德+业绩+贡献”三维考核体系,设置党员先锋榜、保教量化榜,激励教师在育人实践中担当作为。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