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改中点亮人物
——记一次作文修改课
作者:任逸飞
发布时间:2025-05-13 08:43:4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春风吹拂过枝头新发的嫩芽,我抱着作文本走进七(7)班教室。今天要带学生共同修改小林的习作《令我难忘的陌生人》,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特点》的实践课。
在万众期待当中,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小林的原稿作文。
原稿:
今我难忘的陌生人
在我们的生活会遇到很多陌生人,有可能是擦肩而过,也有可能是他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人便是那个大哥哥。
那天早上是一个晴朗的周五,我与同学约好了放学一块打羽毛球,我满心期待着。
上午的时间被我一点一点地放了过去,可是下午起床一看,天空如同被打翻的墨水瓶一点点的渲染着整个天空,我心想:完了,来下年的计划又要泡汤了。正沮丧着,有同学说幸好我拿了雨伞,这一下使我更沮丧了,我没有拿雨伞。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度过了一个下午的课。叮叮叮”放学的铃声准时响起,并没有因为我的期盼而慢一点。
走出校门,我看着大雨发呆,心想:“算了我跑回去吧!”
跑着跑着,我的衣服,慢慢湿了。突然路上的一个凹凸把我绊了一下,我一下就倒了。
这时一个大哥哥跑了过来,手里打着一把伞,把我拉了起来。我感激地看着他,说!“谢谢你。”我对他说:谢谢,正要走,他却说:“这把伞,给你了,小心一点,走路慢一点。”我又说:“谢谢你。”
从那以后,我也学习了这位大哥哥,能就帮一下,你和被帮助的人心里都暖暖的。
我将小林的原稿投影在屏幕上,请学生寻找问题。学生第一时间找出来:“标题写错了!是“令”不是“今”,接着又有同学指出:"大哥哥像游戏NPC,只会递伞说台词!"幽默的调侃精准点出症结——人物扁平化。随着学生陆续指出"没有外貌描写""动作太简略"等问题,我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关键词: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表达方式、总结点题。
我们共同总结小林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在于能够做到扣题写文,经过完整。但是整体上选材较为陈旧,缺乏新意。其次题目为“令我难忘的陌生人”,但是文中并没有对这个陌生人进行详细的刻画,读者对这个人印象模糊。并且开头太过于套路化和文章本身没有什么关系,文章内容描写过少,议论太多,语言太过于平淡,缺少修辞。这也正是这次作文许多同学的共同问题。
接着我让学生自选一个片段修改。有学生选择了修改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
没想到午休起床铃刚响,窗外突然传来轰隆隆的闷响。我扑到窗边一看,大片大片的乌云正像野马群似的在天上狂奔。不过五分钟功夫,整个天空都变成了泡过墨汁的毛玻璃,雨点噼里啪啦砸在走廊栏杆上,溅起的水花都蹦到我脸上了。
有学生选择多感官描写摔倒的片段:
校服后背早就变成吸饱水的海绵,书包里的作业本估计都泡成浆糊了。我正甩着湿哒哒的刘海往前冲,突然踩中柏油路那个坑里,"扑通"一声直接跪进水里。膝盖火辣辣地疼,雨点子还在后脖颈上噼里啪啦放鞭炮。
学生们大显神通,纷纷雕琢语言,增加描写,丰富“大哥哥”的人物形象。
接着我出示了老师修改的作文如下: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我望着操场上被雨水打湿的羽毛球拍,轻轻叹了口气。那个周五的暴雨,至今仍在记忆里淅淅沥沥地下着。
上午的阳光还在课桌上跳跃,下午却突然变了脸。乌云像打翻的墨水瓶,在天际晕染开来。我趴在教室的玻璃窗上,看着豆大的雨点砸在走廊栏杆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幸好我带了伞!" 同桌的话像根细针扎进我的心里 —— 我又忘记看天气预报了。
放学铃响起时,雨幕已经把整个世界笼罩得朦朦胧胧。我把书包顶在头上,一头扎进雨帘里。冰凉的雨水顺着脖子灌进衣领,运动鞋踩在积水里,发出 "咕叽咕叽" 的声响。突然,脚下的地砖不知被谁翘起了边角,我一个趔趄,整个人摔进了水洼里。
"小心!" 头顶传来急促的喊声。一把天蓝色的伞瞬间撑在我上方,伞骨上的雨滴折射着微光。我抬头看见一位穿着白色校服的大哥哥,他的裤脚已经被雨水浸湿,正伸手拉我起来。"谢谢......" 我红着脸道谢,声音混在雨声里显得格外单薄。
"别客气。" 他笑起来时,嘴角有个小小的酒窝,"这伞给你吧,回家换身衣服。" 不等我推辞,他已经把伞柄塞进我手里,转身冲进雨幕。
现在,我的书包侧袋里总备着一把折叠伞。每当看到有人在雨中匆忙奔走,我就会想起那个雨天的陌生人。他教会我的不仅是递伞的动作,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也许我们都只是别人生命里的匆匆过客,但那些举手之劳的善意,却能像种子一样,在时光里生根发芽。
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修改要点:
1. 开篇运用环境描写营造氛围,摒弃无意义的开头,通过 "梧桐叶沙沙作响" 和 "羽毛球拍" 的细节,自然引出回忆。
2.增加触觉(雨水灌进衣领)、听觉(雨声、鞋声)、视觉(天蓝色伞、白色校服)等多感官描写。
3.人物形象立体化:通过 "白色校服"" 酒窝 ""塞伞动作" 等细节刻画陌生人形象
4.情感线索:注意“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应该自然流畅,自然不突兀,避免出现情感变化僵硬的情况。
5.结尾升华:用 "种子" 的比喻将个人经历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感悟,简洁明了,避免长篇大论。
下课前三分钟,我布置了分层作业:基础任务是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人物描写(200字以上),至少添加两处细节特写。挑战人物则是观察食堂阿姨/门卫大叔,用"五感法"写百字人物速写。
这次作文修改课是可以说是“预谋已久”。之前的作文课大多我在讲台上“高谈阔论”,给范文讲方法,但是学生的整体修改作文情况并不令人如意。于是我计划着做了一个新尝试,共同评改本班学生的一篇作文,因为评改对象学生是本班学生,学生们热情也很高涨。在评改过程当中参与度较高,课堂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不足的是,前面总结优缺点的时间还是有点过多,中间给学生修改片段的时间比较少,分享时间比较少。另外,下次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学生互相评改的方式来进行作文升格练习,并颁发“优秀评改员”奖项。或采取一组修改一个片段组成一个新文章的形式,以后还有待新的作文评改方式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