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084427207-35-88709.png_scale.png

个人简介:郭戈,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2001年进入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工作,先后担任年级主任、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务,2020年经西安高新区党工委、高新区教育体育局考察任命为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曾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课堂教学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四人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成效显著,获教育部该课题组颁发的“先进个人”“先进课题小组”证书;多篇论文获得全国、省、市一等奖;荣获全国赛教一等奖第一名、陕西省教学能手一等奖第一名、陕西省优质课程评比一等奖;获得“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西安市青年岗位能手”“西安高新区教育最佳开拓奖”“莲湖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十一初”)创建于2020年8月,全日制公办初中,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名校+”紧密型成员。学校以“培养勤学善思有创新精神、忠诚感恩有家国精神、用奋斗青春点燃未来的赤子”为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致力于创办一所学生热爱、群众满意且向往的学校,点燃学生无可限量的未来。

建校近五年来,十一初以“臻彩”校本课程体系和四人小组创新合作为支点,深化课改、教改与评价改革,构建起涵盖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科技人文等领域的特色基地,包括“致敬南泥湾”红色教育劳动实践基地、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梦想工场、美术馆等,通过创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凭借先进的育人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条件,十一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学校。2024届毕业生离校后纷纷为学校热情留言,表达对十一初的喜爱与留恋,甚至建议办一所“十一高中”“十一大学”。短短几年内,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何以抓住学生及家长的心,校长又是如何带领所有老师点燃每一位学生无可限量的未来?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专访了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郭戈。

20250512084720427-7-60244.png_scale.png

20250512084743648-98-662f7.png_scale.png

20250512084744566-69-69934.png_scale.png

20250512084807298-74-d357e.png_scale.png

20250512084808980-76-09939.png_scale.png

20250512084815131-64-3fbf6.png_scale.png

记者:贵校秉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是如何确立并坚守这一理念的呢?背后有哪些思考和愿景?

郭戈:我在高新一中初级中学工作了20多年,大部分时间在一线做班主任,后来从年级组长、级部主任、校长助理、一步步干到十一初的执行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我受几任校长的治校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校本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与学生相处的日子越长,我越来越觉得,师生一场,就是要彼此照亮。而身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挖掘潜力,释放强大的生命力,点亮他们无可限量的未来。带着这份初心,2020年,受组织任命,我与创业团队来到十一初,开启新征程,并订立目标,创办一所学生热爱、群众满意且向往的学校!因此,我们秉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记者:学校在创新五育融合载体方面,建设了一批特色育人基地。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基地是如何根据不同的育人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的?

郭戈:建校初期,面对基建不完善、家长质疑、教师队伍年轻等一系列挑战时,我们果断采取守正创新的策略破局。一方面,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营养,同时,传承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勤奋、笃实、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不断创新,用与时俱进的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20250512165537279-86-bc505.png_scale.png

20250512165526879-23-87a46.png_scale.png

20250512165513342-56-2666e.png_scale.png

为了实现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研读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等,并以此为纲,创新五育融合载体,建设了一批特色育人基地,引进本土教育资源,注入精神内涵,为传统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比如,我们建设了红色教育基地,开设西安党史馆,让学生们了解脚下这片热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我们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南泥湾精神引入楼顶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我们把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入校园钱学森生平纪念馆,培养学生“用青春报答祖国”的情怀与担当;我们重视体育工作,认真落实《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充分利用运动场地,上好每天1节体育课,通过游泳课、足球课等特色课程,以及阳光运动、体育节及武术操等各类活动,提升创新体育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象棋、桌面冰壶等体育运动设施,丰富课间15分钟活动,让学生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人人拥有健康体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女排精神,让孩子们以中国女排队员为榜样,学会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勇攀高峰;我们建设校园美术馆,展出中国红色伟人画“第一人”刘文西的作品,收录黄土画派、长安画派名家名作,举办校园红歌会等丰富活动,促进德育与体育、美育同向而行。这些充满精神内涵的学习空间,不仅为孩子们全面而个性化地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丰盈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20250512165644364-74-828e2.png_scale.png

20250512165809897-7-8842d.png_scale.png

20250512165808795-76-53e99.png_scale.png

20250512165647463-44-72083.png

20250512165749608-49-00ecf.png_scale.png

2023年学校荣获西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西安市中小学德育改革创新实验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高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记者:十一初以“四人小组创新合作”为重要抓手推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型。在推行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其有效实施?比如,教师培训、小组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

20250512170011399-18-9ebbf.png

20250512170034647-1-414be.png_scale.png

郭戈: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习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挑战。鉴于此,我们以“四人小组创新合作”为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推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型。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是2010年我在校本部工作时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课堂教学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课题研究“初中语文减负增效”的科研成果。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埃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两大科学依据,主要抓学生自主学习,抓小组交流、合作、分享、辩论,抓尽早复习、抓兵教兵。来到十一初后,我们在全校范围内积极推广:组织教师培训、编写操作手册、公开课示范、深入18个教学搭班组一对一辅导,举办优秀组长胸牌授予仪式……我们搜心挖胆、不遗余力地推动四人小组建设,就是希望能尽早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021年荣获西安市公办学校质量提升奖,2023年荣获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好课堂”创新奖。

记者:十一初作为承担陕西省教育评价改革重任的学校,在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视角和思路?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校园之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和创新点?

郭戈:在承担陕西省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期间,我校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找准改革路径和有力抓手,探索出以“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校本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模式”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成果。2023年学校被评为陕西省教育评价改革优秀综合试点单位,改革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教育系统和中小学推广。2025年3月,应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教育评价学术年会的邀请,我作为特邀报告专家在年会“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论坛上发表《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索》主题报告,与全国教育同行分享陕西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创新成果。

20250512170204957-51-28789.png_scale.png

20250512170151705-55-aa89d.png_scale.png

20250512170200921-36-3aeb8.png_scale.png

20250512170210222-88-349cf.png_scale.png

20250512170156095-12-07d54.png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校本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核心载体,通过多点位空间覆盖、多层级目标进阶、多样化五育融合的三位综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动态评价;创新“星灿成长币-校园之星”进阶式评价方式,探索即时反馈与长效激励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实现可视化,既注重日常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的量化积累,又依托《“臻彩”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手册》,将合作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荣誉激励的价值引领,形成以小组合作驱动五育融合、过程评价赋能个性发展、阶段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育人闭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贵校在科学教育探索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将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郭戈:初中是点燃孩子科学兴趣的黄金时期,我校全面落实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加强科学教育”的战略部署,以“沃土计划”为引领,构建“四位一体”科学教育体系,通过科教基地建设、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模式转变及实践活动丰富化,全面探索科学教育路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20250512170438997-92-9a5d0.png

20250512170454056-7-a1814.png_scale.png

20250512170509325-69-824be.png_scale.png

科教基地建设:我们打造了钱学森生平纪念馆,弘扬科学家精神,让孩子懂得“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建设了梦想工场、天文馆、无土栽培基地及钱学森创新实验研究中心,同时分批建成了人工智能教室与自习室,正计划与科研院所、大学合作共建AI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高科技的实践平台。

20250512170555276-7-c3d6b.png

20250512170622093-41-40275.png_scale.png

课程体系革新:紧跟科技前沿,我们将机器人、天文课、3D打印、无人机、无土栽培等内容融入科学课程,开发出系列校本化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如“机器人公爵”“3D打印”等精品课程,计划推出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和高端制造等一系列科学项目课程,选拔一批具有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参与其中。

20250512170720796-87-06833.png_scale.png

教学模式转变:创新采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在“四人小组创新合作”基础上,探索“师-机-生”三元互动课堂,利用AI技术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锻炼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

实践活动丰富化: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策略:组织学生参与机器人竞赛、编程大赛,前往泾河新城崇文塔DX人工智能研学基地、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基地研学;邀请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进校讲座,如中国工程院段保岩院士分享“中国天眼”研发历程,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及马兰基地孔令才政委讲述钱学森与“两弹一星”精神;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为、中兴走进校园,链接社会科学教育资源,探索和实践分层、反内卷、有内涵的创新科学教育;

此外,我们还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航模表演、实验展示、纸飞机大赛等趣味十足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校正逐步构建一个开放、创新、实践导向的科学教育体系,希望把实验室里的科学变成学生“摸得着”的科学,把学生从“做题家”变成“探索者”,激发每位学生的科学潜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近年来,学校荣获了“人工智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西安市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20250512170757607-76-7fd31.png_scale.png

20250512170800642-26-7a3f7.png_scale.png

过去,大家认为只要做到“乐献经纶铺锦绣,甘燃光明照人间”,就是一名好老师,但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觉得,光有奉献和牺牲精神还不够,必须具备“用热爱点燃热爱、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唤醒生命”的教育情怀,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未来,我将与十一初的老师们携手共进,为每一个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点燃他们无可限量的未来。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

责任编辑:大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