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以来,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先后优选了两批次5名教师,组成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镇安职教中心团队。团队创新性地实践了“德育筑基、升学铸品、技能提质、创新塑优”的县域职教高质量发展模式,促进了镇安职教中心在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明显提升。学校成功入选陕西省“双示范”学校,并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等多项殊荣。

一、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创提学校治理水平

帮扶团队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坚持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目标,全面、系统、高质量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团队按照党管办学方向原则,继续稳慎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精准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发挥“党建+精细化管理”的“1355”工作机制效能,健全完善和新出台学校多项管理制度,为学校精细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搭建了规范架构。

20250512090136725-32-aeb5f.png

2023年,学校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陕西开放大学表彰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9月,镇安县在“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作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

二、技能升学“两臂发力”,教育教学质量双增

(一)技能升学双发力,内涵发展塑品牌。

帮扶团队精准把握职业教育特点,按照“技能”与“升学”并重的办学思路,控规模、调结构、优专业,不断丰富和深化办学内涵,倾力打造职业教育镇安特色品牌。学校瞄准升学目标,大力提升教学质量。2023年学校87名学生达到本科线,大幅提升了学生升本人数和升本率;2024年118名学生达到本科线,实现本科上线人数超百目标,本科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均居全省前列,集中体现了升学质量“组团式”帮扶成效,形成了镇安职教“升学效应”。

帮扶团队坚持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扎实开展学科实训、顶岗实践、科研训练、科创竞赛、技能大赛。2023年,学校在陕西省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项;在国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校被评为2023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胜单位;2024年,学校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3项,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

20250512090138986-52-843b6.png_scale.png

(二)集成两地多校资源,育人育德塑优品质

帮扶团队牢牢抓住育人导向,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时代之问,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团队借助南京林静“名班主任工作室”,推行学生自主化德育管理,精心设计“德智体美劳六个一”活动。架设镇浦两校学生“青语堂”,通过空中课堂拓宽浦镇两地学生的视野,丰富“绣屏”德育内涵。学校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营造爱党爱国爱家良好育人氛围。帮扶队员常态化开展走村访困活动,切实做到“关怀入户、温暖进家”,鼓励困难学生家庭支持学生发展。

20250512090136934-91-53218.png_scale.png

学校集成“绣屏”德育品牌资源,构建了“红色”为底色、“产业”为灵魂、“卓越”为境界、“匠心”为特色的绣屏德育文化。2023年,学校商洛市班主任能力大赛包揽前三名,在陕西省班主任能力大赛荣获一等奖;2024年,3人次获得商洛市班主任大赛一、二等奖,1 人获得省赛个一等奖,并获得参加国赛资格。

三、聚焦成长强师能,强化引领育名师

帮扶团队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名师成长。学校已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全面落实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要求,实施名师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及青蓝结对等“六大工程”,扎实开展“五大赛”和“学、听、讲、研、练”活动。

20250512090142059-63-d8355.png_scale.png

2022年7月以来,学校培养了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2人通过正高级教师评审。学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能手12人,县级教学能手37人;126人通过双师型教师认证。学校培养提拔副校长3人,中层管理人员16人,初步改变了学校管理队伍老龄化的状态,也促进了学校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五育并举提素质,学生发展攀高峰

2022年7月以来,团队在教育教学中牢固树立五育并举理念,实施三全育人方针。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制定《学生管理十条禁令》,从严强化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开齐开足体音美、劳动教育课程,提高音乐、美术教学质量,开设球类运动、绘画、舞蹈、礼仪、书法等28门选修课,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学校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会、军训等途径,着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50512090141996-99-50ae7.png_scale.png

学生在升学、就业、大赛等方面成绩突出,进步显著。2023年,465人升入高一级学校,2024年,483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92.22%。2022年7月以来,学校在陕西省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陕人社)全国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技术技能大赛、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获殊荣,获奖项目数、 获奖学生数、获奖率明显增长。

五、帮扶引领全面提升,学校发展提质增速

(一)硬件达标“外促内建”,优化办学“智改数转”

学校以创建“双示范”学校为契机促成镇安县出台城区校点布局“11359”优化方案,强力推进土地供给、资源调配、资金保障落实落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学校投资562万元建设新型实训实践基地,努力提升实训室建设水平。

同时,学校投资50万元对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建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5个、添置希沃智慧黑板49个、建成录播教室1个、信息化平台1个,学校实现了1000兆宽带“全覆盖”和安保、学生、后勤、财务管理智能化,全面提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水平。

(二)专业建设锚定产业,课程体系对标岗位

学校紧紧围绕商洛市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对接专业与产业,初步构建形成了培养层次分明、优势特色突出的发展构架。

学校遵循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采用对标岗位任务-构建课程框架-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框架-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做中学、学中做”为主线、“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块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的深度对接。

(三)建立长效机制,校企双元育人

学校深化校行企合作,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坚持校企共建共育共赢的理念,探索贫困山区校企合作新途径,建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任务共同承担、设施环境共同建设、考核评价共同参与、教学成果共同分享”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学校与25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学校引进企业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开展产教融合探索。目前,2个专业开设冠名班或订单班,“校企联动”模式在数控技术应用、酒店服务项目中获得了显著成效。

(四)发挥职业教育专业优势,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业优势,以农村产业发展和全县脱贫攻坚需求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在岗职工能力提升及岗前培训并举等技能技术培训。

学校紧紧围绕商洛市打造“一都四区”,建设“中国康养之都”目标,与镇安县丰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联合开展以婴幼儿护理、养老护理、保健按摩、中式烹调、营养配餐、家政服务为主线的康养类“镇安月嫂”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培训一期45人,天麻等中药材栽培五期453人,家庭养殖业两期205人,果树科管两期106人,教育系统餐饮服务人员食品安全及康养技能培训两期671人,烟叶采烤及标准化分级七期630人,镇安月嫂七期305人,苏陕协作产业工人就业技能数控专业一期30人等,各类培训合计94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近三年的帮扶工作中,团队成员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与镇安职教中心师生一同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初心使命。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