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系列赛(西部)在陕西铜川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90余支代表队的900余名12至14岁跆拳道少年齐聚一堂,围绕20个竞赛小项展开激烈角逐。这场为期四天的赛事不仅是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选手的竞技盛会,更是我国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高规格赛事平台挖掘潜力新星,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赛事升级,拓宽青少年成长通道

据介绍,今年的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系列赛是2024年全国U14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的“升级版”,其核心亮点在于赛事体系的全面革新。据中国跆拳道协会竞赛部主管舒晓华介绍,2025年系列赛以“分站赛+总决赛”模式展开,分设东部、西部分站赛。东部与西部赛事面向12至14岁选手,各级别前3名运动员将获得7月举行的全国少年跆拳道锦标赛(总决赛)资格。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全国青少年赛事,参赛队伍从传统省、市、区代表队扩展至地市体校、体育学院及地方跆拳道协会,这一调整让更多青少年选手得以通过高水平赛事积累经验。以铜川赛事为例,参赛队伍规模突破90支,参赛人数达到近980人,赛事覆盖面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东道主出击,五支“陕西战队”直面挑战

作为赛事东道主,陕西省共有陕西省青少年跆拳道队、西安市体育运动学校、铜川市业余体育学校、榆林体育运动学校及延安体育运动学校五支队伍参赛。

西安市体校队的张行之在男子-59公斤级首日比赛中,与对手鏖战至最后一刻遗憾落败。赛后,这位省青少年跆拳道冠军赛、西安市十七运会跆拳道青少年组金牌得主坦言:“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终于明白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这次比赛采用了封闭式头盔,对运动员头部和脸部的保护更好了,但也多少让我有点不适应。虽然结果有些遗憾,但也让我下定了更加努力训练的决心。”他的主管教练李国豪告诉记者,“我们的队员大多接受专业训练不足一年,此次参赛重在积累经验,为未来成长铺路。”  

即将出战女子-55公斤级比赛的西安姑娘唐思语虽然练跆拳道不足一年,却以“闯进前三”作为这次参赛的目标,并立志在全国赛场展现自己“前横高位踢”的绝技。她的教练王婉琛直言:“首次参赛的紧张不可避免,但技术稳定性与临场应变能力才是关键。”训练馆的另一边,铜川市业体校的许珂在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展现出主场作战的自信,他的主管教练李璐阳表示:“许珂曾与广东的同龄选手多次交手,这次主场作战,他需要在体能分配和战术执行上更进一步。”

陕西省青少年跆拳道队领队兼教练梅洁将本次赛事视为“省运会练兵场”,“我们这次的12名参赛队员,以省拳跆中心后备梯队和省内各地市体校输送的选手为主,目标是通过全国大赛,让孩子们感受大赛氛围,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树立目标、提供助力。”

赛事服务获赞誉,铜川打造“赛事+城市”新名片

赛场内,青少年选手以凌厉腿法与敏捷身姿诠释跆拳道精神;赛场外,铜川市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主题,将竞技体育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

赛事展示区,来自全国各地的跆拳道少年对陕西农特产品和系列文创产品颇感兴趣。天津市南开区青少年业余体校队的王培铧第一次来陕西参加全国比赛,说自己想带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礼物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此外,他对这次比赛的组织接待工作赞不绝口:“赛场的布置很专业,赛场内外的氛围也营造得特别好,我们的住宿、餐饮和训练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遇到的每一位陕西人都格外热情。”话音未落,他的队友赵璠澔也凑了过来,“这次来陕西打比赛很难忘,我的比赛明天开打,要争取带着好成绩回天津!”

“我们将为广大参赛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让他们跟着赛事来旅游,丰富赛事文化体验。”铜川市体育局局长宁晓玲告诉记者,铜川市将以“办好一场赛,振兴一座城”为理念,切实把赛事的“流量”,变成消费的“能量”和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