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经典阅读 点亮人生|第三届《教师报》“推动陕西阅读十大教育人物”
作者:胡蓉
发布时间:2025-04-22 16:32:0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我的读书故事,始于童年那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如同一扇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将我引入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中。无论是《西游记》的奇幻冒险,还是《水浒传》的英雄豪情,那些生动的画面和跌宕的情节,为我的童年生活注入了无尽的美好与想象。
步入中学,书籍的种类更加丰富,《少年文艺》《民间故事》《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等读物打开了另一个广阔的世界。那些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故事,不仅让我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点燃了我对文字的热爱。我开始尝试用细腻的笔触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表达情感与思考。
后来我从一位师友处借了大量世界名著,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对话。大学时代,书籍成为我最忠实的伴侣。图书馆是我最爱的地方,宿舍的睡前时光则成了室友们的读书分享会。我们在夜色中交换思想的火花,书籍不仅滋养了心灵,也在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那些深夜的讨论与共鸣,成为青春岁月中最珍贵的记忆。
毕业后,我成为一名教师,也将这份对书籍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将阅读融入教育的信念。阅读不仅是教学的基础,更是贯穿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忽视阅读的教育容易陷入死胡同,而阅读的缺失会让学校异化为分数竞争的训练场,让师生失去生命的光彩与幸福。因此,我始终相信,阅读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成长的根基。
2015年,我刚带完一届毕业班,便申请了一个课题——“初中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与实践”。我精选了《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初一时,我和学生们一起诵读《论语》。每日早读时共同诵读,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分享一则《论语》中的句子并解读其含义。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论语》中的智慧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则每天抄写几则《论语》中的句子,对照蒋伯潜的译注学习,并结合于丹的《论语今读》、傅佩荣的《国学的天空》等书,力求对经典有更深的领悟。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将《论语》的智慧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讨其现代意义。学生们逐渐学会用经典智慧解决实际问题,言谈举止也愈发谦逊有礼。
初二时,我们共读《诗经》和唐诗宋词,并仿照《唐诗素描》《宋词素描》进行诗词改写创作。学生们在诗意盎然的文字中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笔下的文字愈发灵动。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创作实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心灵也得到了滋养,言谈举止更加优雅得体。
初三时,我们选读诸子百家的经典篇目,探讨他们的思想精髓。学生们在辩论与讨论中思维愈发深邃,经典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悄然滋养着他们的心田。三年的阅读实践,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经典,也让我有机会重读这些传世之作。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孩子们在经典中找到了成长的指引,而我也在重温经典中重新领悟了生活的智慧。
三年读书,收获颇丰。我们共同赏析冰心的《繁星·春水》,创作小诗并编辑成诗集;通过共读《论语》《朝花夕拾》《三字经》,探讨“孝道”,理性看待“二十四孝图”;学生们还共同完成了《诸子百家思想概况》等文集。这些经历不仅增进了我们的师生情谊,也让我们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共同成长。回顾这三年的教育实践,我坚信,通过阅读,我们不仅传承了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人格。而我也从这个过程中汲取了无尽的教诲与灵感。我爱上了课题研究,它促使我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探索。
2016年,我参与了省级课题《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2020年参加“初中语文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2021年主持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名著经典阅读实践与研究”课题,均顺利结题。在这些课题中,我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路径,编写一系列名著导读手册,设计阅读活动,开发名著指导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经典魅力。通过社团活动、读书分享等形式,我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深度思考习惯。学生们在阅读中完成了丰富的阅读笔记、思维导图和读书心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阅读视角和批判性思维。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更让他们在经典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与成长的指引。
后来,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来看我。她说,初中三年是她读书最多的时候,她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读书笔记和摘抄。她感慨道,回望经典,会有一种感激之情——在年少时有机会接触这些杰出的思想,聆听大师的箴言,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心灵。而经典的神奇作用,可能要到长大后才能真正领悟。
我常常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回望青春年华,是那些经典名著给了我精神支撑,让我一步步领悟生活的真谛。它们不断拓展我的认知,丰富我的人生经验,在我面对人生抉择时提供了理性的选择。这些都得益于经典的启示。因此,作为教师,我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我的学生在迷茫脆弱的青春期,能够得到经典的浸润与滋养,能够间接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容地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通过这些课题研究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学生在经典阅读中,不仅提升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深层次的影响,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即使在人工智能时代,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依然不可动摇。我们应当继续探索经典阅读的新路径,让更多的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下,成长为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书香育桃李,经典润人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愿每一个心灵都能在经典中获得滋养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