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110618231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时光的长河中,阅读宛如一位忠诚的挚友,始终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它是知识的无尽源泉,是智慧的奇妙启迪,更是心灵的温暖慰藉。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阅读不仅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点亮学生心灵、成就伟大教育事业的熠熠明灯。在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我们以阅读为笔,尽情书写着个人成长、团队发展和学校进步的精彩篇章。在阅读的道路上深耕细作,收获了满径芬芳。

微信图片_20241106182402

读书成就个人:在书海拾贝中破茧成蝶

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曾深刻地指出,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地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读书,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修行,它能为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赋予我们成长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深刻且珍贵的印记。对我来说,读书更是贯穿职业生涯,从初入职场的青涩,到逐步成长蜕变,每一步都离不开书籍的滋养。

1992年,不满18岁的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从师范大学毕业,踏上了教师岗位,被分配到镇完小成为一名体育老师。那时的学校规模较小,全校仅有4个班,师资力量匮乏,除语文和数学外,其他课程都由我一人承担。同年12月,镇中心校组织校长们来听我的新入职教师课,可当时正值寒冬,操场上积雪深厚,体育课无法正常开展,于是我选择了劳动课《自行车的保养》。我精心准备这节课,满心期待着能得到校长们的专业点评。课后,走进会议室,中心校副校长一句“你看阿莉都会说普通话,还不赶紧让去教语文”,就此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我从一名体育老师转岗成为语文老师,并担任五年级(2)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初涉语文教学领域,我满心迷茫,教学经验几乎为零,能将书上内容准确无误地教给学生便觉得完成了任务。然而,一次课堂上的意外,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那是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将“凹”字读成了“wā”,而学生指出正确读音是“āo”。这个错误源于当时流行贾平凹的小说,且当地有个地名叫“安子凹”,我便顺口读错了。评课环节,我内心忐忑,害怕校长批评,于是向旁边的校长请教这个字的读音,得到的回答竟是“这个字不是念wa,你刚教了就忘了”。我瞬间长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听出来我把这个字教错,这让我沾沾自喜。

回到家后,我将此事告知了父亲,他严肃地对我说:“这说明你欠缺的东西还很多,你还拿来炫耀,以后要下功夫去学习,不要耽误学生。”父亲的话如当头棒喝,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在那个没有网络、手机的年代,读书成了我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此后,父亲每次外出都会格外留意,为我带回几本好书。有教育教学类的专业书籍,也有文学名著。我如获至宝,一头扎进书海,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我仔细研读每一本书,从书中学习专业知识,弥补自己的短板。我模仿名师的教学实录设计课程,学习他们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阅读与实践中,我逐渐找到了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那时,每一本书我都反复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做笔记,向其他老师请教。就这样,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我学会了能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我实现了自我蜕变,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读书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41106180228

读书成就团队:以阅读为翼共赴成长之约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团队的发展亦是如此。2013年12月,我的区级工作室成立,最初仅有8名成员。随着时间的推移,2015年市级工作室成立时,成员扩充到25人;到2018年省级工作室成立,成员已达32人,涵盖语文、音乐、美术、体育四个学科。随着教育厅学带导师工作的深入推进,工作室还承担起了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工作室成员成绩斐然,其中有23位成为陕西省教学能手,4位成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2位成为陕西省特级教师,她们分布在5个县区、16所学校,成为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

微信图片_20241106180259

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为了提升团队整体素养,我利用工作室经费为成员们购置了大量书籍,涵盖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我要求每人读完书后撰写读书心得,将心得及时上传到工作室网站,这样大家就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阅读热情,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017年和2018年,工作室与《教师报》携手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教育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等。在共读过程中,成员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成员们撰写的多篇读书心得在《教师报》发表,这不仅增强了成员们的自信心,也进一步提升了工作室的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41106180246

除了组织阅读活动,我们还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我选定淳化县铁王镇中心校和方里中心小学为帮扶学校,进行“菜单式”帮扶和“一对一”指导。工作室全体成员多次深入帮扶学校的语文和数学课堂,进行“一对一”听评课指导,帮助老师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组织帮扶学校的老师们来我校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共同成长。后来,工作室成员自筹资金6千多元,为铁王镇中心校300多名师生每人购买了一本书,《教师报》也携手一起给老师们赠书,让师生在阅读中成长。在我们的帮扶下,教师任美妮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张晓维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阅读的力量,阅读让团队成员紧密相连,共同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41106182427

读书成就学校:让书香盈校开拓育人篇章

2021年,我接任长安区第一小学校长一职。学校自2011年投入使用,历经多年发展,现有64个教学班,3151名学生,192名教职工。我深知阅读对师生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将教师阅读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多种举措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微信图片_20241106182916

(一)优化阅读环境,营造书香四溢的校园

为了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学校在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精心规划校园文化布局,建设了励志园、教学楼学生开放式书吧、教师读书长廊和主题文化墙等。开放式书吧分别设置在教学楼二、三层连廊和办公楼与教学楼二层连廊处,摆放着各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由年级组负责组建和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个人兴趣随时借阅。教师书吧不仅有教育教学类书籍,还涵盖小说、散文、期刊等,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学校还配备了咖啡机、绿植,让教师们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图书资源方面,学校不断充实图书室,每年暑期教导处都会严格把关,采购优质图书。目前,学校图书室藏书量达到127616册,生均藏书量40.5册,教师藏书2万余册。同时,学校还为每个班级统一配备图书架,建立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籍一部分从学校图书室借出进行“漂流”,一部分由学生从家里带来交换阅读。此外,从2023年起,学校每年投入三万元与第三方合作,为全校学生租书,每月每个学生可借阅两本新书,每天14:00—14:30是全校阅读时间,教师组织阅读活动,推动“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与交流。

为了加强读书教育宣传,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读书月活动,通过宣传栏展示“读书好少年”的风采,用展板展示学生精美的读书手抄报和个性读后感,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渠道开展读书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学,学校还会对“读书好少年”进行表彰,对“假期读书”活动进行宣传。在这样的氛围下,“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读书从一种风尚逐渐转变为师生的日常习惯。

(二)创建阅读平台,引领校园阅读新风尚

为了让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从多个方面搭建阅读平台。在阅读时间上,充分保障师生的阅读需求。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进入教室读书,早操前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早读时间朗读语文课文,课间也能在开放式书吧安静阅读。寒暑假期间,学校会在项目化作业中推荐阅读书籍,并提供读书方法指导微课,让学生的假期充满书香。教师们同样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早读时,语文老师在教室与学生一起读书,其他教职工则在操场、百花园、书香园等地自主阅读;遇到雨雪天气,休闲走廊、教师书吧和会议室就是老师们阅读的好去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以身作则,每天坚持读书,为全校师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校长的引领下,校园里处处可见师生们读书的身影,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还为每位教师订阅了一份教育刊物,配发统一的业务学习记录本,鼓励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博采众长,不断积累理论知识。

为了引导学生有质量地阅读,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学校要求各班每学期制订详细的读书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为每位学生下发校本阅读摘抄本《阅读计划》,明确各学段阅读侧重点,语文教师定期检查、批改,并进行评优和展示分享。学校每周五在校园广播站推荐好书,分享学生的读书感悟,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此外,从2021年开始,学校每年推出“浸润书香·悦读一夏”暑期快乐阅读课程,由“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录制微课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已连续三年推出30期阅读指导微课,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等经典书籍。

微信图片_20241106182548

(三)开展阅读活动,提升阅读质量与内涵

为了提升师生的阅读质量,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学校将师生阅读纳入“长安花开”课程体系,使课前、课中、课后的阅读有效衔接。自2013年起,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将艺术教育与读书活动相结合,开展图配文本集、书签制作、读书手抄报等活动;同时,还将阅读与积累、写作相结合,举办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优秀读后感评比等。读书节活动结束后,学校会评选出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并进行表彰,激发师生和家长的阅读积极性。

学校每年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各班精心挑选经典诗文并配乐,用真挚的情感、铿锵有力的声音诠释中华经典文学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厚了校园文化底蕴,还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西安市“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经典诵读比赛二等奖、长安区“放飞新时代梦想”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长安区“同讲普通话 筑梦新时代”主题活动一等奖。

学校重视亲子阅读,以书为媒,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阅读过程。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家长的支持,各班组织亲子共读活动,每学期家长会进行亲子共读交流,优秀经验刊载于校刊《长安花开》并推广。亲子阅读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营造了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朗读者”和“读书分享”展示活动,各教研组定期分享阅读心得。从2021年开始,每年寒暑假开展教师主题阅读,根据教师教龄分层阅读,撰写读书随笔并汇编成册,如《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阅读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阅读中明晰改革的方向》等。多篇教师读书感悟在《陕西教育》《教师报》发表,教师们在阅读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在阅读的助力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70多名教师在省市区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因浓厚的阅读氛围被《教师报》授予“教师阅读优化基地”称号。我也在阅读与实践中不断成长,两年来出版个人专著两本,并参与了2023年和2024年两届三秦教师阅读论坛并发言。

微信图片_2024110618261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灯塔,是成就个人、团队和学校的关键力量。在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阅读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阅读之路,不断探索创新,让书香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培育更多儒雅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因为我们坚信,读书,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闻得百花香,收获无尽的美好与成长。

20250421164355347-80-4d319.jpg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