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王院丽老师作为一位从教31年的语文老师,不仅自己酷爱读书,更喜欢做阅读的种子。她以课题为载体,引领工作室成员一起读书,以课题促进读书,以读书推进课题研究,形成互动,共进共赢;她也喜欢和学生们一起遨游书海,体会书中描写的美好世界;她多次参与公益活动捐书、赠书、领读,搭建起家校共读的桥梁,积极参与、开展多次阅读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书声传向远方。

课题促读书,瞄准领航方向

潜心思考,积极研究,让课题促进阅读。热爱读书的王老师带领团队,进行深入地研究思考。十多年来,申报研究了省级规划课题《基于学科素养的“三维四型”整本书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基于生本理念的学生吟诵古诗的实践研究》《STEM课程与小学课程融合的》《“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实践研究》,研究了市级规划课题《基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基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小学生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词的实践研究》,团队成员们设立子课题,分层研究,分工协作,课内积极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的策略,课外引导学生用方法阅读。在课题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找到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教师和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热爱读书,课题组成员做读书的种子,有计划、有策略、有技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将研究成果在区域内推广应用,使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在快乐中阅读。

4

工作室成员读书,提升专业素养

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以读促悟。工作室成员通力协作,积极探究,勤于实践,作为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她初步凝练“jian(减、简、鉴)悦”教学主张,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们阅读文本,鉴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读书先行,养成习惯。自2016年以来,王院丽老师先后担任区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省级学带工作坊、省级特级教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各级各类工作室,都是把读书放在第一位。每一位成员都是很好的阅读者,成员们每天坚持阅读,用心记录点点滴滴,每日在读书群中打卡分享,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日常读书,勤奋专注。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犹如尝一杯清茶,让人心旷神怡。王院丽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每天坚持阅读,用心记录,从不倦怠,十年来每日读书打卡从未间断,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已分享360多期阅读心得,工作室负责人王院丽完成了《教学研路上悦心成长》一书,第一辑为“悦读阅美”,内容就是读书感悟,有师生共读的感悟,也有阅读专业书籍的感悟,还有读名篇的感悟。

当每位老师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记录每日的感想,他们的读书热情就会越来越高,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幸福成长。工作室成员赵凤婷老师在阅读《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版语文课》后写道:“王老师的课朴素有效,满满的语文味道。”贠张逸夫小学的田花铃老师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后深深地感受到,“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平台分享,引领成长。团队成员在读书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还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极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同读等活动,同时,王老师还把学生、老师的读后感、心得发表在“王院丽小语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老师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南塘小学五年级3班的罗雨莀同学获临渭区教育局“阅读之星”; 贠张逸夫小学四年级3班的陈思涵同学写的《我读书,我快乐》将读书的乐趣描绘得淋漓尽致;南塘小学五年级4班的袁子涵同学完成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感情真挚,发人深省。

假日读书,绽放精彩。王院丽工作室从不因为放假而停下读书的脚步。2023年寒假,工作室坚持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工作室统一配发图书,向全体成员推荐阅读王林波老师的著作—《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各位老师收到王林波老师的著作后,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每天都将读书笔记、心得发到工作室群中一起分享。工作室成员们每天按时完成打卡任务,分享学习心得;工作室每周进行读书打卡统计,激励每位老师在假期不忘学习,充实自己。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爱读书的成员们内心世界是丰盈的,在假期里,成员们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一起共享这份心灵的洗礼,感受内心的丰盈。

3

与同事共读,智慧育人

徜徉书海,王老师和同事们一起阅读,深耕教育教学的田野,努力上好每节课。

一起阅读,立德树人。王老师和同事们一起阅读《让教育走向生本》,学习以生为本,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同事们一起阅读陈启文撰写的《袁隆平的世界》,坚定信念,立德树人。和同事们一起阅读《第56间教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能人尽其才,个性成长。

一起阅读,专业成长。作为名师,王老师和同事一起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著作《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一起学习课改,了解的教材,学习“聚焦语用”与“读书为要”,走进高考改革和文学课堂,深入思考语文学科的困境与解决方法。读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明白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由“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运用课文来教好语文。读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在书中感悟“诗意语文”的活泼、变化,体验诗意语文的境界、自由,体会那不可言传的最高境界的语文。读陕西师范大学王林波的《指向语用 识体而教》《听王林波上统编语文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学语文、练言语,王老师引导学生落实语用的秘妙。

每月分享,读有所长。王老师组织同事们每月分享一次读书感悟,在分享中互相借阅,学人之长;在交流中互动分享,学习别人的读书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和学生读书,为健康成长奠基

做好一名教师,王老师与学生共成长。

调查研究,制定计划。每学年初,王老师都会带领老师们进行读书调查,了解孩子们读书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读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学年的读书活动。

多元读书,开卷有益。王老师带领学校老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领学生读书。每周四,学校41个教学班会轮流在学校平台分享一期“悦读”简讯,有思维导图、手抄报、连环画、读书视频、人物画报……进行丰富多彩的读书分享。每年读书节来临之际,开展“让书声传向远方”读书节活动,演课本剧、讲书中故事、诵诗词经典、展读书时画、摘录的成果,让书声传向孩子们心灵深处。

师生同读,做好表率。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同读中我们一起成长。针对1~2年级学生,组织他们读绘本,在读中画一画、演一演,既不增加难度,又能结合教材学以致用;针对3~4年级学生,组织学生一起读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表达的情感;针对5~6年级学生,引导他们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在读后分享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会辩证思维。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欢笑,在分享中成长,成为越读越优秀的新时代少年。

20250421164355347-80-4d319.jpg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