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中小学看体育变化:课间延长了,体育课增加了,特色活动更丰富了
发布时间:2025-03-17 15:46:02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记者 孙永涛 张晨悦)小课间变长了,大课间活动更丰富了,体育课之外还有特色体育活动时段……新学期,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学生杨雷彬有一些新发现,热爱运动的他还觉察到操场周围多了很多智慧体育设施设备,同学们的运动画面和成绩随时都能被捕捉、记录并通过电子屏显示出来。
晨练既有传统操热身又有“方阵跑”“蛇形跑”运动,一刻钟的课间趣味活动变成了师生们的“快乐加油站”,新安装的“声控解压花”旁欢笑声一拨接一拨……开学以来,渭南合阳县凤凰路小学校长马锋也有新发现——孩子们身上开始冒汗了、脸上笑容多了、眼睛更有神了。
马锋和杨雷彬的“新发现”,是中小学体育活动变化的生动注脚。2025年春季学期以来,陕西各地各校纷纷采取切实举措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因地制宜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西安浐灞阳光海蓝小学学生进行课间小跑比赛
西安爱知中学智慧体育设备激发了学生运动兴趣
渭南市合阳县凤凰路小学的声控解压花吸引了不少学生
对西安市的中小学生来说,今年的“开学大礼包”有些特殊——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施行的《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一校一策”整合校内资源,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空间布局……
开学第一天,西安爱知中学推出了“体育套餐”:课间延长5分钟,鼓励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微运动”;在原每周3节体育课基础上,每天安排45分钟大课间,因地制宜开展广播操等传统项目、蛇形跑等趣味运动、中华武术等特色活动;投入近百万更新运动器材、加装智慧体育设施。“我们利用假期提前谋划,开学后借助校会班会广泛宣传,目的是把这项举措落实好。”该校学生处主任徐天宇说。
开学第一周,西安浐灞阳光海蓝小学开始依照新课表上课:小课间被调整为一刻钟,每天还安排半小时的大课间;除体育基础课外,在各年级分别开设了礼仪、射箭、红拳、素质操、国际象棋等活动课,保证每天1节体育课。四年级学生孙锦蕍告诉记者,这学期增加的特色活动课很受同学们喜欢:“每周二上午第四节是我们班的射箭练习,太有意思了!”
开学仅一个月,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教导主任高震就深深体会到,课间休息时间的调整、每天1节体育课的安排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暖心之举,“孩子们的变化肉眼可见,课堂上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这样的“运动大礼包”不止西安市有。今年以来,陕西各地着眼于有效控制学生近视、肥胖等问题,纷纷加入优化学校体育工作、强化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行动中——
在渭南,实施“课间15分钟”微改革计划被写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00所学校从本学期开始试点推行课间加时、体育课加量,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在商洛,增加体育课时、优化课间安排、丰富课间内容、推进教学改革等措施计划于春季学期实施,设置2个月过渡期供学校统筹安排;
在安康,今年将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聚焦学校体育特色发展,丰富课后体育服务需求;
在咸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活动试点工作今春陆续展开;
在榆林,六条措施瞄准学生体质健康……
西安爱知中学的体育特色课:武术基本功训练
武功县育才路小学的体育特色课:排球训练
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的体育特色课:乒乓球训练
3月4日上午第二节课,西安爱知中学不同年级的5个班在操场进行体育活动:习练武术扎马步、小组合作接力赛、体育游戏折返跑、体能训练单人跳绳……同一时间,大兴新区小学的6个班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分别进行武术、羽毛球、跆拳道、乒乓球等项目的练习。
体育课,是学生掌握一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技能的主渠道。在陕西,各地从今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一天一节体育课”,要求重点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球类、中华传统体育类等专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好习惯。
为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大兴新区小学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设施,新增了长绳、毽子、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器材;还在各年级分别开设了毽子、武术、跆拳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六门特色课程,以此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合阳县凤凰路小学将“阳光运动”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定制了专属运动课程:一二年级“三字经徒手操”训练学生协调力与集体感,三四年级“炫彩绳操”锤炼学生专注力与耐性,五六年级“热血篮球操”展示学生专项运动技能。
西安爱知中学完善课程体系,引入多样化体育课程,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校长石峰虎说:“无论是充满活力的篮球、足球还是优雅的舞蹈、健美操,抑或是传统武术类,都被纳入课程范畴供学生选择,让他们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咸阳秦都区鼓励引进校外专业人士、家长志愿者及非体育类教师经培训后从事体育辅助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社区、公园、体育馆等共享共用公共体育场所,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延安黄陵县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强化学校体育师资配备,通过改善体育场地、完善设施设备等途径加强运动环境创设,促进学生运动兴趣和专项能力培养。
当体育课程“天天见”叠加阳光课间“节节有”,学校里多了欢声笑语、自信笑容和“有汗有光”的学生。
开学以来,咸阳武功县育才路小学通过2个30分钟大课间和4个15分钟小课间,实现了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目标。“上午大课间进行广播体操、少儿太极操、校园集体舞等活动,下午大课间和其余小课间引导学生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环,每天还组织两次眼保健操……”校长许闪鹏说,一个月坚持下来,学生们逐渐在挥洒汗水中找到了运动乐趣。
每到课间,延安枣园小学“五彩斑斓的跑道”就格外热闹:跑步的、跳绳的、做游戏的、散步聊天的……学校精心打造的这条跑道成了学生们在课间一刻钟释放活力、展现个性的乐园。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设置这条跑道不仅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更为了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参与锻炼,减少“小眼镜”“小胖墩”。
打破课间无序状态,西安浐灞阳光海蓝小学探索出了“分年级、划区域、设主题”的课间管理机制,各区域匹配相应主题,通过每周轮换保持新鲜感,不仅丰富了课间活动内容,还大大促进了学生间跨班级互动交流。
商洛市丹凤县第五小学将少儿八段锦融入课间活动
榆林市绥德师范附属小学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训练
“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通行上中下……”最近一段时间,商洛丹凤县第五小学师生同练八段锦的场景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校长马平富告诉记者,大课间集体活动此前一直是“蛇形”跑操,学生每日跑步达到了1000米,运动效果明显;本学期在跑操之后尝试加入5分钟少儿八段锦,实现了从动态到静态的身心调适,让课间活动更加科学、多元。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全省中小学纷纷探索将中华传统运动、新兴体育运动与现代校园体育活动相结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榆林市绥德师范附属小学将课间操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开学后每天增设一节由特色热身操、接龙跑操和中华少儿武术操组合而成的40分钟活动课,还安排了秧歌操和韵律操等大课间活动以及足球、羽毛球等项目化体育课,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陕北民间文化。
西安市西光中学在日常活动中分年级开展旗操、功夫扇训练,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刚柔并济的东方哲学内涵,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浐灞第三十二小学探索非遗传承+创新融合,开展校园“非遗体育周”,邀请民间艺人教授学生打陀螺、抖空竹,课间一刻钟还穿插“一分钟平板挑战”“AI跳绳PK赛”等活动,点燃了小学生的运动热情。
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利用课间开展“微比赛”星卡制校园乒乓球联赛,希望通过类似小型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球”乒乓球运动的热爱;渭南潼关县城关一中则通过单项设置餐厅出入口,引导师生每天饭后到操场“百步走”,鼓励大家进行适当的球类运动出出汗,以此调节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课间活动增加一组缓解眼睛疲劳的动作,体育课程拓展中华武术、跆拳道等特色项目……新学期,西安爱知中学把“以体育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投入近100万元安装了智慧体育设施,利用人像抓取功能,使学生的运动随时随地都能被记录,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评测效率。“800米长跑用时2分55秒,我目前是男生组年级第一名!”3月4日上午大课间,杨雷彬指着屏幕上的“运动风云榜”告诉记者,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让他和同学们的运动热情更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