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国防教育中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国防教育,推动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数智赋能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国防教育中军事理论课等课堂教学是国防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要将军事理论课程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学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让课程教学“活”起来,有效提升育人质效。一是从平面教育向立体教育转变。充分依托数智技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标准化体系化的在线示范课程库、教学案例库、战例库、问题库等资源建设,打造“云课堂”“云资源”等云端平台,实现高校国防教育资源AR化、VR化,切实解决师资不足、教材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差异明显等问题。二是从课程教育向生态教育转变。推动国防教育从传统单一课程教育向以数智化架构国防教育生态体系转变,积极构建社会化要素、信息化要素、教育要素、人员要素等相耦合的开放复合育人生态体系,改变教学范式、教学过程、评价机制等,使教学环境更加开放、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育人方式更加灵活,实现各领域各层级要素协同推进的高校国防教育系统变革。三是从泛化教育向精准教育转变。传统的漫灌式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动态性、即时性和可视化的优势,全方位感知、采集、分析、诊断教育对象学习数据、行为数据、心理数据等,构建个性化评价体系,以新技术新手段革新叙事逻辑、变革叙事方式、提升叙事效能,用精准的数字化思维提升国防教育成效。

数智赋能国防教育教师队伍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组成要素。国防教育实施者的数字胜任力是国防教育变革与技术升级的关键。各高校要以提升国防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和能力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通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关节点,更好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一是建设虚拟教研平台。虚拟教研室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建立起来的“教师研修”虚拟平台。搭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云端”学术共同体,可以为教师构建跨专业、跨校区、跨地域的数字集体备课系统和教师研修培训系统,从而共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发挥群体智慧优势。二是提升数字教研能力。数字化赋能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胜任力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能力标向。国防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利用数字技术或数字设施构建新型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空间,分析与解决现实中的国防教育教学问题。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包括教师教育、教师发展、教师管理和教师素养提升等多个维度的国防教育教师综合信息系统,为高校建设一支爱教学、懂军事、会研究、肯钻研的新时代国防教育教师队伍。

数智赋能国防教育特色活动

实践性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数字赋能场域中充分挖掘国防教育资源,打造国防教育“传统+数字技术”新模式,让国防军事资源与网络科技深度融合,有效释放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催生新的教育场景和教育形式,增强国防实践育人效果,是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打造立体数字育人场域。通过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物理空间的教育元素扩展至虚拟空间,打造数字场馆,把国防教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文化、国防精神等教育内容由线下“搬到”云端;通过建设红色数字资源库、历史场景复原再现、军地文化沉浸式走读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追寻历史遗迹、对话英模人物、“云游”祖国边海防,提升国防实践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二是构筑国防资源网络阵地。当今,“屏读”已取代传统的“纸读”“听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构筑网络精神高地,让军事理论知识、国防建设前沿热点等以数字化形式进校园、进头脑,让学生在体验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获得更多红色精神指引,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场景,让国防教育从“理论说教”变为“情境感召”,使其能够直抵人心,铸魂育人。三是拓展国防育人新生态。牢牢抓住节庆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把国防教育融入重大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通过史料图片展示、科普展陈、互动体验、仿真模型、场景再现、情景互动等形式,提高国防教育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5G+直播教学”“5G+VR/AR学习”等场景应用,邀请军事专家、教学名师、英雄模范等开展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为师生提供跨空间的真实场景再现,有效打造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新样态。

数智赋能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开展学生军事训练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训练也迎来新的变革,数智化为军事训练丰富了训练内容、训练对象、训练领域,也提供了更加丰富且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训练场地、设施器材、承训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利用数智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军事训练计划,可以实现训练效果和质量目标的最优化。以数智化加持的训练计划,可以对照大纲标准要求,基于学生的性别、体质、体育素养、心理特点等数据,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采集的训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准确制定训练进度、科学设置难度强度。通过对日常训练数据的收集挖掘,发现训练中存在的弱项、问题和不足,为承训人员提供改进建议。二是以数智化构建实训场景。军事训练中实弹射击训练是重要的训练环节。激光打靶、模拟射击训练、虚拟战争体验馆等依托人机互动、红外线体感交互、多屏互动等技术构建的仿真模拟设备和实战虚拟环境可以为军训提供高效、安全、经济的训练手段,为新时代学生军训构建起全新的智能化生态,增强军训育人吸引力。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必须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国防教育,推动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为更好服务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