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化土壤 彰显使命担当——新时代三秦巾帼力量书写新华章
发布时间:2025-02-17 11:00:58 来源:陕西日报
在古老的三秦大地上,文化的脉络深藏于每一寸土地。陕西省妇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用智慧与汗水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新时代巾帼力量的华彩篇章。
巾帼携手传非遗 陕西文化增活力
2024年底,在陕西省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文化陕西·巾帼力量”主题沙龙上,我省文化领域的优秀女性代表齐聚一堂。“秦女子”用智慧和汗水,为陕西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渭南市临渭区巧娘草编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陕西省非遗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陈春苗带领家乡姐妹,用一双双巧手编织着美好生活。合作社的设计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欢迎,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陈春苗表示:“我会继续带领姐妹们把草编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技艺。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国家级非遗华州皮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骞小凤,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张永宁,将传统茯茶制作工艺改良升级的周海英……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这离不开陕西省妇联的支持和帮扶。
陕西省妇联已成功推动多个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打造“三秦巧娘”妇女手工品牌,引领更多妇女通过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技艺参与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妇女手工产业健康发展;在全省逐步形成“党政重视、妇联牵头、部门支持、妇女受益、产业壮大”的良好格局,使妇女手工逐步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发展妇女手工经济实体2846个,带动33万妇女从业,年产值超过16亿元。
巾帼建功写华章 文化事业绽新彩
在陕西文化领域,一批巾帼英雄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绽放光芒。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秦腔表演艺术家惠敏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秦腔是我们的传统艺术瑰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感谢省妇联为我们提供这么多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我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绽放光彩。”她说。
除了秦腔,“秦女子”还在更广阔的文化领域蓬勃奋进。青铜器绘画领军艺术家强雪云以画笔唤醒沉睡的文物,让青铜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宝鸡市金台区妇联主席、长乐塬管委会主任王敏致力于抗战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汉阳陵博物院社教部主任何倩带领团队,创新汉文化传播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汉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陕西省妇联挖掘培树了一批各行各业的先进妇女典型,涌现出获得“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的路生梅、文化学者陈若星等巾帼榜样;秦女子巾帼宣讲团联动各级妇联1275支小分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接地气、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省妇联还通过打造品牌活动,连续四年开展“黄河女儿行”主题采访活动,集中展现了三秦妇女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
巾帼交流促友谊 家风建设扬美德
陕西省妇联高度重视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三秦妇女同国内外女性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陕西省妇联累计接待来自近百个国家的68批妇女组织代表、友好团体代表及专家学者共800余人次来陕访问交流;组织我省各界妇女代表赴欧洲、中亚、非洲的10多个国家,与当地组织开展友好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中外妇女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还为陕西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渠道。
在重视性别研究和性别平等方面,陕西省妇联连续5年与省社科联共同开展全省妇女及性别研究课题项目,2024年在省社科基金设立研究专项,吸引社科机构、高校学者参与妇女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形成百余项研究成果,为提出高质量政协提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推动基本国策进中小学、提升家庭暴力告诫书发放率、将辅助生殖费用纳入医保、提升农村妇女数字素养等建议已逐步落实。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妇联持续深化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陕西省妇联已在全省推动建成省市县乡村户“六级”家风馆文明实践阵地187个,推进家风家教主题示范街区建设覆盖城乡;创办陕西省家庭文化节、社区邻里节,打造“万条家训进万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品牌,举办“三秦家力量”家风故事宣讲等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已培树各级各类最美家庭37万户,大力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
在全省文化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在国际交流交往中传递友谊之声,在家风建设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秦妇女在陕西省妇联的引领下,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陕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