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两件理解偏差产生的误会,想到收集学生电子版作文时的种种差异,有感而发,写了篇文字。写罢,心血来潮,请DeepSeek代笔,一比较,发现自己格局完全不在线,差距那是相当大。比读一下,权且当作与时俱进。

教育赠予我的一厢情愿

田玲

在简书开设了“乐写4班”的栏目,电子版作文发给我更容易编辑和点评。寒假作业布置时,我特意将作文格式要求写得清清楚楚:文件命名、字体字号、行距设置、发送方式,一条条列得明明白白。可收到的作业却让我哭笑不得:有人用小程序发来打不开的文件,有人直接在对话框里发来没署名的文字,更有人把格式要求抛诸脑后。教学,不也是如此么?我们总以为把知识讲得够清楚,学生就能完美掌握,殊不知教育很多时候赠予我们的,是一厢情愿。

表达方式说了两年了,我以为他们很清楚,她们会辨析,事实上依然有很多学生傻傻分不清;学校发的通知,条清缕析截止时间明确,我们觉得家长会仔细阅读,认真对待,结果总是有家长自己耽误事情然后投诉学校……终于明白,为什么要不断温故知新,反复强调了。原来,交流和理解,也常常是一厢情愿,老师们多半都是被逼成了话痨。

为了自我安慰,我在脑海里搜寻出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住在木桶里,当亚历山大大帝问他需要什么时,他只说:“请你让开些,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看,天才对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独特而具体,况凡人乎?顿觉释然:这就像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和有趣的家长们,他们不是故意不按格式要求来,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我的要求。有人觉得小程序方便就用了,有人认为对话框直接更快捷,那些不署名大概率觉得自己发了,老师知道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至于格式不格式,各有各的习惯和审美。

殊不知,没名字的下载了之后,需要一个一个添加上去;对话框里的和能打开的小程序需要新建文档,一篇篇复制粘贴;格式不正确的得一页页调整……做这些对于我这个老花加近视的人来说,都非常的不友好。

闺蜜戏谑:“你这就是典型的没苦硬吃!又没人要求你这样做,自己给自己找这种出力不见得落好的差事,怨不得别人。”

唉,虽然辛苦,可我一厢情愿拥有语文教学赠予我底气,觉得挺有意义呀。既提升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还有变成铅字的机会,也会成为一份恒久的纪念,一举多得。

我试着寻求帮助:有没有哪位家长能抽空帮忙规整一下孩子们的作文格式?如愿意协助,请联系我。谢谢啦。有两位家长表示可以帮忙,顿觉世界风朗云清。后来又有一位家长联系说也可以协助,暗生欢喜。尽管和一百六十人的大群相比,寥寥无几,可我还是开心又安慰。毕竟,文档整理不是谁都会做或者擅长,也不是谁都有时间提供帮助,人家也没有这个义务。相互理解,宽容以待。认知的差异往往源于视角的不同,眼界开阔了,天高风轻云徘徊。

成年后的他们和她们,在读自己孩子的作文时,也许会想起初中时,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让自己的作文留下了印记,变成了铅字。  

再说,那些五花八门的作业格式,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误”,都是职业的乐趣,哪怕燃不起知识的火花,至少也会引发我的自省。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终其一生都会觉得自己是愚蠢的。”

所以,亲爱的自己,允许她们出现各种状况,接受他们的各种不完美,请理解并欣赏这些美丽的“问题”,努力修正,欢喜接受教育赠予自己的一厢情愿。

规则之外见真章

DeepSeek

布置作文时,我详细规定了电子版的格式要求:题目用三号黑体,署名用小四号楷体,正文用四号宋体,行距1.5倍。然而收到的作业却五花八门,有的用了微软雅黑,有的行距随意,更有甚者将标题加粗倾斜。这让我想起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在统一的规则之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世界的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讲求仁义礼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崇尚清静无为。倘若当时有统一的"格式要求",要求所有思想家必须按照固定模式表达,那么《论语》不会如此简洁隽永,《道德经》不会如此玄妙深邃,《墨子》不会如此逻辑严密。正是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让中华文明的思想长河奔流不息,滋养了数千年的精神家园。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家们在教堂穹顶上描绘着不同的天堂。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气势恢宏,充满力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谐优美,充满智慧;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柔美婉约,充满诗意。如果当时的教会规定必须用统一的技法、统一的色调、统一的构图,那么西斯廷教堂的穹顶将失去它的璀璨光芒,艺术史上也将失去这些永恒的杰作。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独具匠心,拙政园的疏朗大气,留园的精巧别致,网师园的玲珑雅致,都在遵循自然之道的同时,展现出不同的美学追求。如果所有的园林都按照统一的图纸建造,那么江南园林就不会成为"咫尺之内,自成天地"的艺术瑰宝。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将学生塑造成统一的模板,而在于让每个独特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些五花八门的作文格式,恰似一个个独特的生命印记,记录着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认知。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这个追求标准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那些突破规则的生命力,因为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谱写了人类文明的华彩乐章。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