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陕西科技大学的国际学生展示做好的灯笼和剪好的窗花。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记者在西安多所高校走访时注意到,由于路途遥远等原因,许多国际学生选择留守学校过春节。他们有的是第一次在中国感受春节的喜庆,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充满期待;有的已然是小小“中国通”,和大家一样,早早就准备好了过春节的“福”字、春联。

国际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年味  

“拜新年呀,拜个幸福年,一年四季岁岁平安家家都团圆……”1月24日上午,西安石油大学学生公寓的活动室里张灯结彩,暖意融融。在喜庆的音乐声中,2025年国际学生欢度春节系列活动拉开序幕,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0多名国际学生开心地聚在一起欢度新春,大家一起剪窗花、包饺子,彼此祝福新年快乐。

中国年的传说和习俗,剪窗花这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技巧,春节包饺子的传统习俗与寓意……国际学生们专心聆听老师对中国年精彩的讲解,眼神里充满了好奇。

老师还亲自示范,展示如何折叠纸张、绘制窗花图案以及运用剪刀裁剪,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大家围在老师身边,目不转睛地观看,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在实际操作环节,大家纷纷拿起红纸和剪刀,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尽管一开始有些生疏,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大家逐渐掌握了技巧,成功剪出了各具特色的窗花作品。

最欢乐的时刻还要数师生一起包饺子。活动现场,学校早早准备好了面粉、馅料和各类工具。国际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起初,有的同学包的饺子形状各异,皮儿捏不紧,馅料还时不时“跑出来”,引得大家笑声不断。但很快,大家逐渐掌握了要领,手法越来越熟练,包出的饺子也有模有样。

在热闹的氛围和氤氲的水汽中,饺子下锅煮熟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房间。一位国际学生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也是第一次包饺子,过程很有趣,饺子的味道也超棒!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更了解中国春节文化了。”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1月24日下午,室外雪花纷飞,但在陕西科技大学国际学生活动中心里,却是一幅温馨热闹的场景,留校的国际学生们欢聚一堂,互相用中文恭祝彼此新年快乐。

留学生辅导员薛钰组织了剪纸、做灯笼、写对联等许多活动。国际学生们纷纷被中国春节文化“圈粉”,大家围坐一圈,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房间里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

“组织这些活动主要是想让留校的国际学生亲身体验,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真实地体验中国传统习俗,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在华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薛钰说。

国际学生对春节充满期待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来自摩洛哥的国际学生美灵特意穿上了一件崭新的红色衣服,她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满怀期待:“我知道,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希望这个春节也能过得红红火火。”在她看来,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精心打扮也意味着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

1月24日,西安石油大学的国际学生体验包饺子。

来自津巴布韦的国际学生穆迪伟是陕西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西安学习生活多年,他的汉语口语已经十分流利:“我观察到,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代表着团圆和美满。过完年我就要去外地实习了,祝愿西安的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随着春节的临近,西安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许多大街小巷挂起了火红的灯笼,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还点亮了花灯。”来自尼日尔的国际学生伊守福对春节的到来充满期待:“我听说春节期间西安许多景区还会有烟火气十足的国潮集市和光影交织的新春系列演出,准备约上朋友们一起去玩,共同感受西安年的魅力。”

新年即将到来,来自俄罗斯的国际学生宁颖准备和朋友们一起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进行一次大扫除,并贴上火红的春联和窗花。宁颖还对中国的年夜饭颇感兴趣,她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美食的名字或者形状都有美好的寓意,这让我觉得很奇妙。比如饺子,它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又比如年糕,它寓意着‘步步高升’,还有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鱼,代表着‘年年有余’。”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李美丽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蒂亚则想趁着这个假期前往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体验中国其他城市的文化和风俗。“希望在这个春节假期能感受到更多元化的中国。”两位国际学生说。

“中国有一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过节会感到孤独,格外思念亲人,但对我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西安过年完全不会感到孤独。”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国际学生马克已经在西安学习、生活了近8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座城市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开朗外向的他在中国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他说:“过去几年,我常常在中国朋友的家里度过除夕,我们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吃年夜饭,我很享受这种温馨的节日氛围,非常期待与我的朋友们一起过春节。”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