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游戏运营商和服务提供者开始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推出防沉迷举措,并不断升级相关管理工具,但仍有不少孩子绕过了游戏防沉迷系统。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有部分未成年人做起游戏代练,在无限制畅玩的同时赚钱;仅花4块钱,再加上上号器一键上号的助力,就能租到游戏账号,让“玩家无需账号密码即可畅玩游戏的极品号”,游戏时长已严重“超时”。

所谓游戏代练,主要指代他人玩游戏以完成游戏任务、获取装备或提升等级,并从中获得报酬。然而,不少游戏代练公司作为中介盯上了未成年人,并以代练为诱饵,利用未成年人接单,并从中赚取差价。一方面,游戏代练订单往往时长较长,这让不少未成年人过度游戏,使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虚拟世界中,加剧沉迷网络的风险,影响身心健康,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游戏防沉迷机制设置初心相违背。另一方面,游戏代练职业游走在灰色地带,本身以盈利为目的,这种经济上的回报加上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很容易使未成年人认为代练是一种可行的职业选择,从而沉迷其中荒废学业,带偏年轻一代的三观。

与此同时,租卖账号、代刷脸等方法绕过各种防沉迷技术手段,说明防沉迷技术仍有漏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技术不够成熟,游戏运营商不够“努力”。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售服务”,但仍有部分平台和企业违规向未成年人出租、售卖游戏账号,并形成了产业链,主要原因还是相关企业认为未成年人的钱好赚,受到利益驱使,想方设法架空未成年模式,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视而不见。

技术向善,离不开价值观向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其一,政府相关部门应持续发力,强化监管,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机制。其二,相关行业、企业应负起主体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不打折扣。其三,学校和家长更应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履行监管责任,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陪伴其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