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高校打开教育资源“围墙”
作者:孙亚婷
发布时间:2024-12-17 17:51:26
近日,湖南省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开始实施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意味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的优质资源将实现互惠互补、共建共享。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羡慕不已。“在岳麓山大学城能同时上3所大学,真是赚了!”当地学生对这一系列举措欣喜万分。
事实上,这3所高校的“牵手”并非首例。早在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就率先签署了合作协议,进行学分互认的探索。近年来,“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成为实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的多所大学都在探索跨校选修、学分互认的机制道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与此同时,开展后勤共保、设施共用,使高校内的配套资源设施应享尽享,也为教育质量提供了充分保障。目前,深圳市已将优质课程跨校互选、学分互认推广至全市各高校(科研院所)。
实现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是高等教育各类资源互融互通的创新举措,对推动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学分互认打开了高校的教育资源“围墙”。这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渠道,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具有广泛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后勤共保和设施共用进一步强化了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享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设施,方便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提高设施资源利用率,整体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生态,提升整个区域的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然而,在实施这一系列举措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以确保能够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展潜能,进一步推动高校间的协同创新,使其共同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和问题。比如要考虑不同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学分认证、累积、转换规定,确保学生所修学分的准确公正;要解决好因高校之间的距离给学生来往带来的不便,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利益;要注意学生规划课程的合理性,避免造成学业负担;要协调好各高校之间的利益关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