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沉迷 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作者:马相
发布时间:2024-11-20 21:20:14 来源:西安新闻网
“医生,我娃每天都要玩手机,就爱刷短视频、玩游戏,我说他,还要和我吵。咋办呀?”近日,家长王女士找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心理科医生李甸,满面愁容。她说,孩子沉迷网络,不仅学习成绩下降,性格也发生变化,情绪变得暴躁,父母越来越管不住他,只要一说到学习的事,就会发脾气,并和父母吵架。
沉迷网络原因多 出现这些问题要关注
现如今,青少年网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智能手机快速普及、手游产品推陈出新等等,都是网瘾滋生的温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治理青少年网瘾?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李甸表示,从身体方面,青少年长时间“泡”在网上可能导致颈椎、脊柱问题以及视力下降等。心理方面,沉迷网络的人中,有五分之一可能会遇到注意力不集中、抑郁或焦虑等问题,还可能会变得孤僻,性格怪异。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还可能无法正常承担社会角色,他们更倾向于网上交友,导致社交能力下降,越来越孤立,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辍学。
在李甸看来,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父母工作忙,孩子缺乏陪伴,在网络中寻找慰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控制或溺爱,也可能导致孩子沉迷网络;单亲家庭或家庭冲突,也会让孩子寻求网络逃避。
网络能快速给人满足感,让人产生依赖。面对压力和挑战,缺乏应对技巧的青少年可能会选择网络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且青少年自控力不足,容易越陷越深。另外,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让青少年在网络中获得安全感,满足对友谊、爱情和赞扬的需求,容易让青少年沉迷。
李甸提醒,如果孩子每天上网时间超长,影响了日常生活,学业下降,对互联网形成情感依赖,对其他活动失去兴趣;或者停止上网后出现焦虑、抑郁等不适症状,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治理青少年网瘾 疏比堵更重要
网瘾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得许多家长“谈网色变”。他们认为,让孩子远离网络是治理的终极目标。但李甸认为,治理青少年网瘾,疏比堵更重要。他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法彻底“屏蔽”互联网。“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要杜绝青少年使用任何互联网服务,等于让他们和社会彻底脱节。”
其次,现代教育也通过移动互联网不断扩展资源,如果能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反而会带来积极的帮助。互联网创业也一直是热点,对青少年而言,如果能正确引导他们去了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会带来一定的帮助。“应当意识到,互联网对青少年可能是‘双刃剑’——如果利用好了,会对他们带来巨大的帮助,反之则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李甸说,要解决这个问题,疏比堵更重要。
作为家长,应当鼓励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同时告诉他们哪些东西青少年是不应该接触的,让他们提前意识到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并逐渐培养起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这样他们在接触互联网时便不再盲从。同时,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困惑和网络迷恋原因。与孩子沟通时要轮流表达,倾听对方的阐述。
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家长可以采取更加理解和接纳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意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成绩,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需要,这样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特点,调整对孩子的期待,避免强人所难;应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孩子的现实成就感。同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亲子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以帮助孩子顺利从网瘾的泥沼中爬出来。
作为老师,除教授书本知识外,同样要引导青少年更全面认识互联网,尤其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缓解网瘾。“老师的引导是一方面,学校也应当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来普及互联网基础知识,并在管理方面做到松弛适度。”
如果孩子网瘾问题还是不缓解,可以寻求心理治疗,通过团体辅导和正念等认知疗法,改变青少年的认知思维模式,缓解网络成瘾倾向。
总之,李甸表示,治理青少年网瘾是个复杂的工作,要依据科学合理、对症下药的原则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用疏来代替堵,切忌一刀切,如此方能有所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