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筛选,现诚邀您参加AI面试”“欢迎参加非技术类AI面试”“请用手机进行AI视频面试”……正值秋招,不少求职者“遇到”AI面试官。

记者调查发现,眼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岗位开始采用AI面试。与传统面试相比,AI面试有何异同?求职者该如何应对?

AI面试加速渗透

一个多月来,应届毕业生牛牛已参加了5场AI面试。最近这次,面试持续半个多小时,一共7道问题,每道准备时间30秒,作答不超过5分钟;如果对回答不满意可以补录1次,AI根据回答内容还进行了2次追问。

今年招聘季,和牛牛一样由AI进行初面的求职者不在少数。招聘平台牛客针对上千家企业和数千名大学生进行的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收到过AI面试邀请,其中近八成参加了AI面试。

近年来,AI面试呈现加速流行趋势。《202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I视频面试的应用场景占比已达31.8%。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AI面试主流产品包括猎聘·Doris、牛客AI面试、智联招聘“AI易面”、海纳AI面试官等。

“大模型兴起后,各行各业对AI面试的认可度明显提高。”猎聘·Doris负责人刘颖说,“今年新签约的客户已经超过1100家,相当于过去几年的总和。近一年相关企业进行AI面试的次数同比增长448.2%。”

“仅凭AI,就能决定我求职的成功与否吗?”不少受访求职者心存疑虑:AI能否完整呈现面试者的能力水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金桥说,目前AI面试主要应用在一些基础性岗位招聘,对于工作复杂度高、人际互动要求高或者难以量化的岗位还不适合。“想要挖掘‘软实力’,真人面试官不可或缺。”

如何应对AI面试

记者注意到,也有一些求职者反映AI面试中遭遇种种状况:面试进行一半,提问的AI突然没有声音;面试前测试网络状况良好,开始后却频繁提示“网络卡顿”;被AI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硬着头皮回答了好几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AI面试还需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现在AI的智能化、真人感等方面虽然比之前显著提升,但仍有进步空间,需要持续优化。”牛客创始人兼CEO叶向宇说。

AI如何打分,面试者较为关心。目前AI面试结果一般直接反馈给招聘单位而非求职者。专家建议,招聘单位可在面试结束后将评估报告发给求职者,帮助求职者打破信息差。

值得注意的是,AI面试不可避免地会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包括人脸信息、声纹信息等敏感信息。隐私数据安全也是求职者关心的焦点。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AI面试产品需要进行相关备案,产生的数据一般存储在公共云平台、企业私有云平台上,或由企业本地储存,数据加密储存、传输,并设置访问限制,操作可全流程追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认为,AI面试产品在收集求职者信息时,应严格遵循最小化原则,以满足招聘目的为限度,不得过度收集,并采取脱敏化、去标识化等保密措施。

求职者如何更好准备AI面试?王金桥建议,可提前练习测试;在全面了解企业和岗位的同时,重视回答的逻辑性,着重展示专业技能、既往经历与岗位的直接关系;精准回答AI面试官问题,保持适中语速,避免小动作过多。

据了解,鉴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AI面试,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也联合相关机构“上线”校园AI模拟面试指导,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提升面试技巧。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