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在书的海洋中追寻的过程,追寻的过程既美好又曲折,也正是这份美好而曲折,磨砺出了阅读这颗纯粹的宝石。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担任学校语文教学工作,也是班主任、教研组长,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实现对自我的找寻。作为一名教师,一路走,一路播洒阅读的种子,积极推动阅读,搭建精神世界的秘密花园。

IMG_7561

在教学中播种阅读的种子

我的教师角色经历了一次变化,我当过六年历史教师,然后转行为语文老师。然而,无论教历史还是语文,读书都是我教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带着学生读书。带着学生在历史古籍的长河中,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沧桑。在阅读的陪伴下,在琅琅书声中,御一叶扁舟,徜徉于山水之间,感受着那“逝者如斯”的豪迈,“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伤。我在课堂上考虑关于读书的哲学,带领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前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内省,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让教育真正回归生活。

喜欢阅读是一种态度,善于阅读是一种能力。阅读的过程不仅要思维在场,更要灵魂在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好的成绩,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具备与生命对话的能力。我们在阅读设计过程中用任务跟踪,用问题驱动,让学生有计划地读下去。在阅读《西游记》时,我们提出了勾画阅读导图的办法,连缀板块,化零为整,如勾画唐僧师徒西行线路图,标出各站妖怪,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菩提老祖为什么赶走孙悟空,还不让他说出自己是师傅?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很有能耐,而到了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时却要到处搬救兵,无计可施?学生提出阅读后的思考,在合作中寻求解决困惑的办法。

读书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首先要过一种持续而适度的读书生活。正如于漪老师所讲,要真正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学习的本质》《皮亚杰教育论著选》《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我在专业阅读中学习项目式学习、具身认知、深度学习、教育教学前沿理论,学习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等方法。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理解与创新:人本中心的透视与解读》《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名家专著的阅读中,我理解了读书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读书的愿望从哪里来?从心里来,给阅读留时间,给心灵留时间;从固定来,每天都要留有固定读书的时间;挤着来,见缝插针地挤时间去读书。我通过专业阅读,思考教育的本真在哪里,教育改革的路在何方,重拾教育生活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贩卖者。因此,阅读强调要养成勤于积累资料、勤于笔札的习惯,建立学术档案,以读促写,在读书笔记中记录阅读思考时最有价值的闪光点。我更要通过阅读唤醒灵魂,打破常态。“打破”意味着成长的胆识和勇气、智慧和决策,还意味着行动与实践。“打破”意味着要战胜纠结与恐慌。我要在阅读中打破名不副实的恐慌,树立自己的学术自信,将自己的教学之路走得坚定而踏实,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我在阅读中逐渐发现沉溺于舒适区的我,过度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愿改变,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因此,我不仅要主动摆脱舒适区的自我麻痹,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积极心态,从舒适区迈入学习区,永葆热情。“打破”更意味着重新出发,重新树立努力的方向。教育工作是一种修行,我们投入了自己最美好的岁月,如果把教育过成了苦役,那终究是对自己的辜负和亏欠。我愿意把过去归零,重新再来,带着谦逊的态度和持久的热情,时刻保持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地学习阅读。

IMG_7562

做阅读课程改革的建设者

阅读不仅是语文的事情,也是所有学科的事情;把学生带进阅读,不能仅仅靠阅读作业或阅读课,更需要给予他们一种阅读的习惯和意识,让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我们用阅读推动学校整体课程,将我们的校园环境和所有师生都凝聚成阅读的力量,让大家一起成为习惯阅读、爱阅读、会阅读的人。

我在实践反思、验证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在体验中阅读”的主张,寻求体验阅读的教育意义,设置丰富的阅读课程,让阅读深扎课堂。在学校“生本、自主、开放、创造”的阅读课程引领下,将读书的影子渗透到学校的每个细节。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语文教学意义,逐渐理解语文课程的生活内涵,科学构架课文与生活的桥梁,带领学生阅读,在读写互动、读写融合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核心素养。阅读课程要视学校自身及地方文化为资源,自主开发、自主选择并实施,突出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校自身文化内涵,符合学校教学实际。阅读课程设计要立足学生兴趣,要有前沿性,要能坚持,更要不断改进语文学习环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阅读体验学习活动链,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将体验学习与阅读结合,将阅读与信息技术结合,制作系列微课,开展古诗词鉴赏系列专栏,古诗词导读系列微课被选入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多次在陕西省名师资源网推出微课资源,《诗经》导读课课例《蒹葭》获铜川市微课一等奖。用阅读导读课塑造人人格,涵养心灵,培植生命的厚度,鼓励每一个学生在生命中绽放。我始终坚持“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本,“体验”是撬动学生高阶思维的抓手,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发散思维,点燃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唤醒潜藏心中的风雷和涌动于血脉的激浪。

在此基础上,学校“济阳晨曦”文学社开展语文社团活动,创设体验学习情境,灵活设计体验学习活动,开展“铜城文韵”“行走故乡”“古诗新唱”“故事新编”等读书活动,走进学生心里,做学生灵魂的引领者,做麦田的守望者,做教育的思考者和播种者,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学生文学社出版学生优秀作文集4册,指导学生在《语文报》《铜川报》《新新中学生》发表文章多篇,编辑出版《初中必备古诗词61篇》《语文读本》,推广至铜川市中小学。

微信图片_20230531224110

做阅读团队建设的引领者

阅读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反省,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与现实的不妥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从无数第一次开始的,要逼着自己不断地去读书、去发现。教师要“带学生读书,倒逼自己读书”,让读书纠正、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探索。依托名师工作室,我们研究阅读教学动态、创新阅读课程建设、传播阅读教学理念、培养骨干教师,积极发挥示范、凝聚、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成为促进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带动学生阅读的优秀团队。工作室与兄弟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同课异构研讨,多方联系名校名师举办两地示范交流,精心设计开展微型课教学研讨,举办阅读教学艺术提升讲座,成立团队读书会,开展系列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各位成员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有的从语文学科本身出发,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联系教育教学,深入浅出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有的从班主任管理出发,深刻剖析班级管理中的典型事例,为老师们传经送宝。还有的以教师家长双重身份,提出与孩子交往和亲子教育中的问题,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将理论赋予实践,感受颇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贵在坚持,只有当我们捧出心中最为柔软的温情和最为细致的情怀去迎接书香,才能体会人生、把握人生。点亮读书灯,播撒阅读种子,传递阅读力量,润泽每一个生命,以书为媒点微光,以人为媒聚薪火,共振时代脉搏,传递阅读力量。

20240412104203751-57-bd853.jpg_scale.jpg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