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和遇见的人。于我而言,读书的意义不只是自我救赎,还在于职业使命,在于推动阅读的文化自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个人阅读逐步走向领读之旅,我的世界因此丰盈而辽阔。

DSC_6271(1)副本-1

诗书传家:阅读点亮人生

我生长于教师之家,受家庭文化氛围影响,从小便爱上了读书。

学生时代,我所读书籍从连环画到大部头著作,内容颇为庞杂,涉及文学、历史、医学等各种门类。纵深阅读的兴味是被“四大名著”点燃的,后来陆续读完古今中外著作上百册。我沉醉书中废寝忘食,有时跑几十里去借书,冰天雪地亦乐此不疲。读师范时,我渐渐有了明晰的择书标准:读高品位的书,读启智润心的书,多读经典、原典。

1999年从教以后,我开始大量研读《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论集》等教育专著,并对《中国哲学简史》《苏东坡传》等人文社科著作多有涉猎。随着理论积淀逐渐丰厚,我的思想认知不断加深,迈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一路走来,我从乡村儿童成长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是阅读让我拥有了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我很欣慰,在我的孩子们身上延续“耕读传家”之风。

20240412105921710-42-91e08.jpg_scale.jpg

以文化人:书香润泽心灵

一所缺乏书香润泽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发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每节课前读书分享,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每月一次读写主题活动,每学年共读至少五部名著,每位学生订阅一种报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取向,鼓励博览群书,并通过好书荐读、读书沙龙等方式共享阅读成果,为学生心灵播下文学的种子。

2011年,我担任校长以来,以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行动为依托,不遗余力推进深度阅读。我们在校内设置开放式书吧三十余处,将上万册藏书“请出”图书室,分类摆放,定期更换;每周开设“三读一课”(晨读、午读、晚读和阅读课),举办读书文化节,创办文学社和校刊,邀请本土作家进校园,开展校内外联读共读活动……我还在全镇推广教师阅读经验,教学人员共读《教育的目的》《静悄悄的革命》等理论专著,后勤人员共读《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育人故事,不断重塑教师职业愿景和精神追求。

DSC_6250(1)

示范带动:领读传承文化

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书香让一座城市博大深远。作为“全国书香之家”和汉中市“阅读推广人”,我多次参加市县全民阅读活动,录制“让阅读点亮精神之光”专访视频,通过“杨安平工作室”“书香宁强”“汉中语文人”等微信平台推送美文,助力“全民阅读,书香天汉”建设。

近年来,我充分发挥工作室(坊)的引领带动作用,以核心团队为领读者,辐射市内外开展“主题式阅读”系列活动,以读促研,以写促读,大面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我先后作专题报告近100场,公开发表文章80余篇,主编或参编图书7部,以思想启迪智慧,以行动传承文化。从专业阅读走向跨界阅读,从阅读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我和团队实现了由学养丰厚到精神丰盈的跃升。

我相信,当推广阅读的烛火一程程传递下去,一个人的“孤读”就会变成无数人的“共读”,思想文化之光将会照亮整个世界,人们会因此找到另一个全新的自我。

20240412104203751-57-bd853.jpg_scale.jpg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