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剧《我的梦想之食物环游记》 学校供图

看!可发射的水火箭、自制净水器、智能化自动浇灌系统……近日,西安市不少学校的校园科技节上,同学们探索科技奥秘,大展身手玩转科技,带来的小发明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有哪些奇思妙想吧,看看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作品,有没有吸引到你?

师生原创科普剧被央视收录

“欢迎搭乘浐灞四小人体列车,请同学们尽快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登上列车,列车即将启动……”日前,以“科技筑梦 赋能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活动在浐灞四小举行。活动一开始,师生带来的原创科普剧《我的梦想之食物环游记》,便吸引了大家目光。

该剧基于STEAM教育理念,以“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的”这一问题为出发点创编而成,呼吁小学生节约粮食。目前已推出中英双语科普剧和动漫科普短片,同名原创动漫绘本由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我的梦想之食物环游记》2.0版本,还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栏目收录。

记者了解到,浐灞四小在教育观察中,发现部分学生有偏食、挑食、浪费粮食现象,决定通过STEAM主题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动漫视频《我的梦想之食物环游记》,以儿童生活为创作源泉,通过学生第一人称,讲述了在“人体列车”上,小朋友们改掉挑食毛病、爱上吃胡萝卜的故事。

结合信息化时代和儿童普遍热爱动漫的特点,浐灞四小以“一校一品”为契机,开发了陕西首例小学动漫课程体系——《动漫设计——多学科教学应用课程》。师生围绕科普知识,运用艺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原创科普动漫剧。目前已发布师生原创动漫剧14部,孩子们在科技和艺术融合创作中,不仅自信心增强,信息道德素养和数字素养也得以提升。

小小装置让污水变清流

给你一杯污水,在不使用专业过滤设备的情况下,你知道如何把它变清澈吗?在西安市浐灞第十七小学,小学生们用一组简易装置,轻松让污水变清水。

“第一步先粗过滤,第二步是加入絮凝剂,第三步使用自制净水器进行过滤!”五年级四班的夏奕博和同年级的王钰萱、吝可昕三人组成“污水变清流”小组,协作进行演示。

塑料瓶、活性炭、过滤布、细沙、粗沙……这套学生自制净水装置十分简易。“第一层是不同大小的石头,可过滤掉肉眼可见的杂质;第二层是细沙,可以过滤掉人眼无法看见的杂质;第三层是活性炭,能过滤掉水中的异味。”夏奕博一边介绍,一边缓慢地将一杯污水倒入装置内,静置一会,满是泥沙的水成功变为较清澈的水。

随后,夏奕博拿出一张pH值试纸测试酸碱性,“这杯水的数值接近7,说明是中性的。如果小于7,说明偏酸性,要加入碱性物质中和处理,反之亦然。”他还呼吁大家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能有更好的节水意识”。

“干净水变脏很容易,但污水变清水是不容易的。”浐灞第十七小学德育主任杨艳妮表示,亲手实验的乐趣是理论教学达不到的。教会学生制作简易净水器,不仅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还能锻炼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悉,浐灞第十七小学与西安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科学创想社团”,通过寓教于乐、沉浸式、体验式的科学教育方式,拉近孩子们与科学的距离。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研究虹吸效应、彩虹雨、水的导电性、水火箭的制作等,并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学校还带领社团孩子前往专业实验室、科普中心、污水处理厂等,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知识的浓厚兴趣。

科技发明唤醒创新潜能

奇思妙想的纸质桥梁模型承重,造型各异的筷子搭桥,威力无比的“空气炮弹”,演绎速度与激情的“遥控车”……在西安市高新逸翠园初级中学的科技艺术节上,各年级都开展了趣味十足的科技游戏与创新比赛,每位同学参与其中,在团结协作、动脑动手中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快乐。

智能衣柜、垃圾分类训练器……一个个小小“发明家”一边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一边为参观者们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和科学原理。其中,七年级同学钟明岐发明的一款“秦岭峪口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吸引了记者注意。

“目前我们的手机实现了地震预警,短短2分钟就可以让人们及时避险,如果我们能设计一套简单快捷又便宜的山洪预警系统,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钟明岐介绍,该系统整体结构采用沙盘构建秦岭峪口模型,在河流上游采用激光切割木板构建监测点位,利用水流带动马达旋转,产生线性的模拟量电压信号,利用映射的方法计算出不同的水流速度,根据上下游距离和水流速来计算洪水到达时间。下游采用激光切割木板构建预警点位,采用LED、蜂鸣器和语音合成模块,进行声光、语音报警。

当校园有了科技,就有了创新的力量源泉,才能培养出热爱科学的新时代少年。

校长杜丽萍介绍,学校在教育“双减”中,力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思维与创造发明校本课程,融合STEAM教育、创客教育、3D打印、VR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元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创新力,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