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过学校的保洁,早上的时候她站在栏杆旁,一根栏杆一根栏杆地擦拭,每一个边角都不放过,到了下午的时候,你依旧能看到她在那里擦拭,依旧是一根栏杆一根栏杆慢慢擦拭。我走去四楼上课,有时候另一位清洁工还会笑着和我打招呼,甚至还会开玩笑说:“袁校,你今年又胖了啊!”聊几句后,他又开始拖地。尤其是到了下雨天,他会在楼梯处反反复复地拖,他说:“台阶滑,得用干拖把再拖一次。”我向他伸出大拇指,真认真!

我特别欣赏那些认真的人,喜欢观察他们认真做事情的样子。我在想,教学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呢?学生想学,老师乐教,学生认真学,老师认真教。我们做老师,不着急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而是着眼于眼下这一个问题,就像我们学校的保洁那样,一根栏杆一根栏杆地擦,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拖,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做得踏实,活得充实。

昨天去健身,硬拉。教练说:“鹏哥,你猜今天拉的多少?”我愣了一下,他接着说:“110公斤!”天哪,我竟然突破了110公斤纪录!其实,如果拉之前,教练告诉我具体数字,或许我会有点发怵,反倒可能拉不起来。这个教练挺有意思。在我做了第一个动作后,就说:“鹏哥,动作很标准。”中间休息的时候,他马上拿水杯过来给我,尤其是运动完进行拉伸,你总能感受到他的用心细致,从不马虎了事。

他做教练,我做教师,很容易类比。首先,亲和的态度是加分项。健身也好,学习也罢,都是困难的,有的教练就会一直纠正你的动作,就像有的老师一直挑学生毛病,会使得学习者意兴阑珊。单有亲和的态度还不行,还得有方法,牵线搭桥,引导学生挑战困难,解决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教练虽然年轻,但不急不躁,性子沉稳,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但愿他能够守护好自己的初心,也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爱学生,有智慧,有情怀。

想起有次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谈起读中学有段时间,他的父亲会在他晚自习时候,从学校把他带出来,开车到山上,站在最高处俯瞰这个城市的万家灯火,而后他的父亲会和他说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的烦恼,慢慢地他的话匣子也打开了。父子俩就在城市的最高处畅谈。他说,谈完了,心里也舒畅了。

我当时听完,觉得实在太棒了,父子在互相倾诉心事的时候,就是朋友啊!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可是,有多少父亲,愿意放弃孩子的晚自习,带孩子去兜风、聊天?有多少父亲,能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谈心?很多父亲总是很忙;很多父亲不善言辞;很多父亲,开口就是讲道理。我们总急于表达,急于教育,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结果教育根本无效。如果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再漂亮的道理,都是苍白的、无意义的。

我年少时,总是梦想在有星星的夜晚,父亲带我去楼顶,相对坐着,父亲手里的卷烟忽明忽暗,我看不清父亲的表情。他猛地把烟踩灭,抬起头看向我,清晰地说着:“鹏,说说你的看法。”这样的场景在我脑海里无数次描摹,可惜从未出现过。在我的成长中,父亲成为了遥远的仰望。而今,我做了父亲,还当了老师,我知道孩子渴望什么,他们渴望大人们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陪伴孩子成长。

保洁、教练,还有朋友的父亲,他们身上最可贵的都是“慢”,慢条斯理地做卫生,不急不躁指导学员,耐心地陪伴孩子。而我们太着急了,我们急于讲道理、急于完成任务、急于解决问题,我们急于往前走,却把我们的学生丢在了后边。成长本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请慢下来,等等孩子,悉心呵护,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香江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