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关县教科局把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加快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振教师队伍“精气神” 争做教书育人“大先生”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中小学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进一步激发校园长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加强学校党支部和党员教师队伍建设,评选出党员教师承诺践诺先锋89人、党员先锋岗、示范岗120余个,打造“党耀金城 红烛争先”党建品牌;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县管校聘管理和“创争出”三项工作机制,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持续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

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制度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并在教师节、春节等节点对教师进行关心慰问;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完善荣誉激励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真金白银地奖励,奖励教科局教育质量提升奖15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特岗教师每人2000元;奖励各“名师+”研修共同体3000元;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关心关爱乡村一线教师,让更多优秀教师乐于从教、安心施教,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念好师德师风“紧箍咒” 筑牢教书育人“防护墙” 

严格师德第一标准。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印发《潼关县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教师准入、聘任、职称评审、考核评价和奖惩等各项人事制度改革中突出师德第一标准;注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师德养成,提升师德素质,弘扬高尚师德,不断强化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大力倡导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励,全县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

抓实师德专项整治。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开展师德师风宣誓和公开承诺活动,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强化警示教育,扎实开展暑期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中小学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归教育本真;做好清廉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互融互促,定期组织廉政风险排查与廉洁提醒,引领广大教师规范师德行为,坚决筑牢师德底线。

健全师德监督体系。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和考核监督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列入教育督导、办学评估、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挂钩,强化结果运用,增强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动性和广大教师自觉履职的责任感;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对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旗帜鲜明查处师德失范问题,维护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培树师德师风“典型者” 打造教师成长“蓄水池”

大力宣传师德标杆。大力宣传人民教育家于漪、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时代楷模张桂梅等为代表的一批师德高尚的典范,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教师;通过集中研修、名校参访、跟岗研修、邀请名校长入校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规范教师招聘程序,落实教师入职宣誓和教育学习制度,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扎根讲台、潜心育人、敬业奉献,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积极培育师德典型。树立师德标杆,强化榜样引领,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组织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思政大练兵、“奋进新时代 志做大先生”主题演讲赛等活动,有效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近三年共培养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能手31人,县级教学能手11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1人。特别是2023年,景晓曙获评陕西省特级教师,实现县域特级教师零突破。

强化实践引领成长。充分发挥“三名+”示范引领作用,近两年,全县先后组建7个“名校+”教育联合体、8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和10个“名师+”研修共同体,开展5期“三名+”工作论坛交流分享,举办18场“三名+”主题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依托“国省市”三级三类培训,强化自主培训,扎实推进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送教送培下乡活动;加快名优教师梯队建设,深入开展教学巡导、联合教研、青蓝工程,有效促进全县教师专业提升共同成长,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潼关教育“铁军”。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