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智慧之灯照亮成长之路
——听汪志广老师报告心得
作者:侯晓田
发布时间:2024-01-19 10:16:29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2023年的盛夏,白昼和蝉声一样悠长。我们陕西省西咸新区60名骨干校长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参加西咸新区骨干校长、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8月16号上午,安排的是汪志广老师的讲座《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构建育人新高地》,我预期的讲座是一场严肃的中规中矩的政策性宣讲,因为这绝不是一个容易讲得生动的主题。然而,在这间七月的教室里,我们却得到了如此意外的一份馈赠。
这是一场极有真实感的讲座。这真实来自于很多鲜活的基层案例。比如“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分离,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比如具体工作中出现的从原来的重业务轻党建,现在变成了可能出现书记重党建、校长重业务的“两张皮”的情况。汪老师是从教学一线走出的专家,对基层的情况熟悉,给出的方案便极接地气。面对新的领导体制改革,不能纠结书记校长谁说了算的问题,而是“书记要当懂教育的政治家,校长要当讲政治的教育家”。提高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双方在政治上互相信任,不猜疑;思想上相互交流,不隔阂;工作上相互支持,不拆台;有了失误相互谅解,不指责;生活上相互关心,不冷漠。
这是一场极有通透感的讲座。很多过去迷惑的东西顷刻间清楚了。这源于汪老师一语中的的真知灼见,比如:“有争论才有高论”“教育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项制度管全局”等等。更源于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经过思考和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中央提出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也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选择。改革的根本在于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学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中小学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主阵地,肩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师生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情感的重任,这就需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同时解决学校管理中“谁应该干什么事”“怎么决策事”“决策之后怎么抓落实”等具体问题。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设计层面既避免了单纯的校长负责制容易导致专权、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不利于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的弊端,又避免了集体负责容易导致的责任不明、议而不决和推诿扯皮等问题。
这是一场极有力量感的讲座。当前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基层学校面临的困难更复杂具体,管理者很容易坐井观天、束手无策、困惑迷茫。汪志志广老师开出的药方是“三个导师”,行政导师给你政策资源,学术导师给你专业引领、实践导师给你锦囊绝招。言简意赅,操作性极强,瞬间赋能,让人于山重水复之中觉柳暗花明,充满了前进的力量。
最后,也是最为意外的一点,这是一场极有幽默感的讲座。汪老师的课被赞誉为“教育相声”,真的是很有脱口秀的妙意。妙语连珠,分析独特,让在座的学员们笑声不断,大家在笑声中领悟,在笑声中反思,在笑声中释然。这让我明白,幽默感在教学中有多么重要,而在中国的课堂上曾经又是多么缺失。
汪志广老师说:“好的培训,应该是新闻发布会、学术研讨会、精神动员会。”基层管理者日常陷入琐碎繁杂的工作事务之中,容易看不清大势、纠结于细节、损耗了信心、颓靡了精神。通过这场讲座,我们明晰了政策、研讨了工作、激励了精神。学明白亦想明白了,在实践中就有了干明白的基础和准备。
正所谓:“昨夜风吹茅苇纷,今朝急雨洗崖痕。”
作者单位: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