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渭南市教育局始终把“四下基层”作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专项整治、坚持实干导向,聚焦教育热点,解决群众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始终立足于“下”,从全市范围内遴选优秀思政课教师组建全市教育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宣讲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实现各级各学校全覆盖。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各支部书记带头开展讲党课活动,党组书记、局长为市直教育系统“一把手”讲党课,其他党组成员为所在支部、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讲党课,先后讲授党课19次。深化全市思政课创优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思政教学创新示范校”创建活动,全市共遴选84所中小学校为市级“思政教学创新”示范校创建校,并与渭南师范学院联合组建专家指导团,深入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精准指导,用以打造典型、形成示范、以点带面、引领全市思政课程深入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教育发展问题短板。紧盯基层师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带着问题下基层、找方法、谋思路,真正把问题找准、措施做实,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通知》,针对教育领域最突出最迫切的难点问题,聚焦义务段学校课后服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小切口”,精准选题、精心调研、精细查摆、精确发力,市直教育系统共确定调研课题14个。坚持“四不两直”调研方式,先后深入基层一线、基层学校开展调研75次,访谈1092人次,发放调查问卷2612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42个,制定整改措施50余条,目前已解决27个(其中现场研究解决9个)。

坚持专项整治,解决反映强烈教育热点。围绕群众关切教育问题,深入推进教育领域专项整治。着力巩固“双减”成效,坚持校外减负与校内提升并举,开展常态化校外违规培训检查排查,先后开展联合执法337次,查处违规培训136家,处理退费94万余元,劝退学生1321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校内持续深化“三个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和能力提升,全市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7.77%,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满意度95.58%。积极整治校园及周边安全,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安全隐患、重点人群“三个排查”,全面夯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和校园长的安全主体责任。截止目前全市专项督查、联合督查467次,整改安全隐患346处,安全教育宣传768场次,新建制度31项,修订完善制度24项,切实保证学生安全。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第一课”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教师21万余人次,警示教育290余场次,受理投诉线索137起,通报6起。重拳遏制教育乱收费现象,着力查处强制学生购买教材教具、违规收取补课费等乱收费行为,先后通报2起、查处7人,处理退费48525元。阳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积极设立并公布省市县学生营养改善投诉举报电话,规范了学生营养改善公开公示的项目、内容、要求,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9月底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强化“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信息化建设,有效防止膳食补助专项资金跑冒滴漏。

坚持实干导向,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强市。始终把建设教育强市作为中心任务,系统推进九大工程、35项具体任务,突出抓好校园建设、“三名+”建设、“三支队伍”全员培训三项重点工作,筑牢教育强市基础。校园建设补学位,连续三年把校园建设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件民生实事”重点内容,今年13所建设任务全面开工建设,已投用6所,新增县城以上城区学位12560个,进一步缓解城区学位压力。“三名+”建设促均衡,坚持以“名校+弱校、新校、农村学校”实现“同上一节课”,先后组建市级121个,县、校级194个,参与学校1625所,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紧抓关键“少数”,组建“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和“名师+”研修共同体,组建了“名校长+”发展共同体266个、“名师+”研修共同体3318个,开展各类研修研讨活动2.1万余场次,推动了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员培训促提升,坚持以重在全员、重在经常为目标,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人,全员参与,紧盯新入职教师、新晋骨干、“三名”负责人、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关键群体,多层面、全方位、常态化、高质量实施“三支队伍”培训,全市累计培训教师16.5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全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