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健全和完善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工作体系,加强统筹指导并充分发挥区、校、师三级联动作用,扎实推进农村教育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贡献教育力量。

盯住“细”字花心思,守牢义务教育有保障底线

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以巩固义务教育有保障为底线,全面夯实农村教育基础。

精准控辍保学。建立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一生一案,常态清零。

精准结对帮扶。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征集和挖掘师生结对帮扶活动优秀案例和典型事例72个,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以及结对帮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一月一主题,一季度一家访”的全员导师结对帮扶活动,对全区5171名困难家庭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政策宣导等帮扶。组建“百人送教队”,对不能正常到校就读学生的61名重度、极重度残疾学生实行“一人一案”帮扶,送教送学427节次。

精准资助育人。资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11415 人次,累计发放补助金 648.99万元,建档立卡脱贫户等困难家庭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补助生活费、免收课后服务费、减免住宿费等政策。

精准防返贫监测。每月常态化开展“三类户”家庭学生信息排查,即排查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这三类,定期向区乡村振兴局报送监测户预警信息,全区210名“三类户”家庭学生在校就读,救助措施全面落实。

聚焦“抓”字补短板,稳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全力补短板提质量,让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投资1600万元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改造提升,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认定13所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提高办园质量。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后续扶持,帮助802名随迁群众子女顺利入学就读,实现“以学促搬”“以学促稳”。

全面补齐师资队伍短板。通过公开招考、特岗计划等形式招聘140名新任教师到农村学校从教,从城区学校选派40名骨干教师、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帮教。常态化开展“名校+”共同体核心校、“名师+”研修共同体送教送培等活动520余次,着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加快补齐乡村教育信息化短板。开展信息化设备需求调研,均衡调配乡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全区6400余名教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注册培训并进行教学应用。为40所学校开通“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账号1800人,8所学校上传示范课20节。

把住“实”字出真招,全面助力教育乡村振兴

主动融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发挥好乡村振兴支撑功能。

注重强化耕读教育。推进耕读文明进校园、进课堂,开展专项调研,持续推进临渭区官底镇中心小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创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开展“雨露计划”精准帮扶,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及升学相关工作。各中职学校持续开展残疾人、母婴养老等实用技能培训60场,共培训3500人次。

夯实驻村帮扶工作。2023年春节前帮销农副产品10余万元,资助困境家庭学生3万元,引进资金260余万元硬化村道路、绘制文化墙、安装照明路灯、修建文化广场等,共同建设和美乡村。2022年度临渭区教育局驻村工作被评为“渭南市驻村工作先进集体”。

下一步,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将继续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双齿轮”发展,推动全区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工作提质增效、再上台阶,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