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一名好老师
作者:郭建碧
发布时间:2023-09-11 15:46:3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1989年秋,我走上了教师岗位。回顾26年来的从教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无言而博大的教科书,我认为高尚的师德包括师能、师品、师爱三方面。
以勤精业,苦练内功,站稳讲台
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舞台。讲台站不稳,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是很难完成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要站稳讲台,就必须大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做一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美好愿望。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生活总是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原本山穷水尽的境地,也许出路就在下个转角处。 我幼患小儿麻痹,右腿留有残疾。1984年我乾县一中毕业,高考分数虽上重点线,因身体状况未被录取。1985年做了儿麻矫形手术,1986年在临平初中做乡聘外语教师时,再次参加高考,成绩高出重点线40多分,费尽周折被咸阳师专录取。1989年回乡任教后,我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在教育教学之余,我把别人娱乐、谈情说爱的时间都花到了学习上,思考撰写学习心得,1990年4月我的一篇短文《冠军的来由》在《报刊文摘》刊登,我收获了平生“第一桶金”。1992年,我参加了成人高考,成了陕西师大的本科函授生。函授三年,正值多事之秋,结婚、爱人生孩子……我排除种种干扰,坚持面授,坚持自学,面授的16门功课,门门成绩优秀。函授给了我向上的车轮。以函授学习为契机,我的教学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发表的教学心得越来越多,影响不断扩大,1996年从临平高中调入县城一中。到目前为止,已在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60余篇。
我不断改革教法,教学注重“准确性、实用性、趣味性、灵活性”,能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宽阔的知识视野、对教材的精辟见解、巧妙的引导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高三复习中能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突破重点、培养能力;复习能紧扣考纲、重视积累、抓住重点热点、总结规律、指导答题方法;由于高考动向摸得准,所带学生的历史水平和成绩能迅速提高。连续15年所带班学生高考历史平均成绩居全县第一名,为社会培养了不少北大、人大、复旦、浙大等全国名校学子,受到县局和学校的奖励。
2009年以来,我积极探索“梳理•探究•训练”高效课堂模式。此教学模式,把理想的素质教育与西部农村现实的升学教育结合起来,寻求到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它将“思维导图”的概念引入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线性思维变为网络思维,将零散的课程资源融会贯通成了系统,体现了人们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该模式遵循教学规律,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探究与运用、教材与学案通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它聚焦课堂教学,不仅能为教学提供必要的范式,而且能帮助青年教师借助“拐杖”,进入新课程的自由王国;“模式”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知识,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思维品质,体会应用探究成果的喜悦。2013年11月此成果获得“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成果”高中组一等奖,并收录到陕西省教育厅编的《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一书。2014年9月荣获国家教育部评选的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无止境。尽管我在省内外已小有名气,忙里偷闲,仍潜心钻研业务。为提高业务素质,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条件下,每年都拿出数百元订阅报刊杂志七八种;经常出入图书馆、阅览室;每次去西安,都要买回些专业书籍。前些年,做读书笔记十来本,30多万字,剪贴资料卡片两大本。近几年,在网上阅读积累教学资料近4个G。我伏案爬格,敲键盘,每年有四五篇论文发表,多则十余篇。由于我教研成果突出,2003年被任命为科研室副主任,2010年晋升为科研主任。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20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研素质不高的教师就成长不了教育名师。任科研主任以来,我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教师培养;积极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立项国家和省市科研课题26个,是各研究课题的骨干。一直为学校编写各种材料,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成果的总结升华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年级组小模块管理”“学科组建设”“新课程课堂建模”等,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少青年同志在我的指导下,也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成为学科骨干。十余名青年教师在我的指导培养下相继成长为咸阳市教学能手和陕西省省级教学能手。
有人总结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人们也常说,教师反而教不好自家孩子。我不以为然,我的两个女儿都特别优秀, 2011年、2013年一文一理相继以600分以上的高分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并且都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做一个阅读型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对学生固然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也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
勤奋工作,勇挑重担,甘于奉献
我虽身有残疾,但在工作中勇挑重担。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当生活是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当工作只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我认为,工作机会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实在是来之不易的,只有勤奋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才能升华人生。在乾县一中,我一直都超负荷地工作。1997年,学校还没有扩招,规模不大,历史小学科教师有限,一位老师生病请假,我整个学期代高三、补习班和高一全部历史,每周跨课头上26节课,其中有两天要连上八节,晚自习也要上。这期间,我的嗓子经常发炎,一节课下来,痒痒的,怪难受的,课间含片“西瓜霜”又上去了。近些年,由于学校增容,我好多年代四五个毕业班的课,当班主任,每天连上四五节。我患儿麻做过手术的腿本来就不太灵便,一天下来腿直脚肿。我想谁也没诉说过。晚上把脚泡泡,敷点药水,按摩按摩,接着又是翻呀、写呀。看到我上课艰辛的样子,学生端来凳子要我坐着讲,我为学生的真情所动,噙着泪花说:“坐着讲没劲。谢谢大家。”有的同事见我累,同情我,让我和领导谈,要求减负。我解释说,学校暂时人手缺,学生的课不能缺。领导关心我,让我悠着点。我答应着,可一上讲台不由自主又全身心投入。
我的课业负担虽重,身体欠佳,可我多年来坚持当班主任,与学生打成一片,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有付出就有回报,2001年教师节时35岁的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3年中一任职仅一年多就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10月晋升为陕西省最年轻的正高教师,2014年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因为世界需要色彩,太阳燃烧自我;因为花儿需要滋润,云朵化作了春雨……奉献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人世间至尊的情感,是平凡人最不平凡的作为……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求实奉献的精神。除了上课,我一直撰写着学校的各种材料,从开学初的工作计划到期末总结,无论啥时候需要怎样的材料,我都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按时赶出,我也记不清为此曾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还没有进行标准化建设,住宿和办公条件都比较差。晚上,孩子吵闹,我只能在低矮的土坯子搭建的厨房写作。冬天,冻得受不了,我就坐在床上写,常常熬到深夜三四点。有时,同事有文章要我修改,或有材料请我帮忙,我从不推辞,尽心让同事满意。为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在校领导的支持下,2002年我发起创办了校刊《乾县一中论坛》,每一期的组稿、审稿、排版我都从头忙到尾。学校的立项课题,从申请课题实验方案到结题报告,文字量特别大,我一人承担。在我的生活中,越是节假日越忙,我要备课,要翻阅资料“充电”,要整理教学心得,要写有关的材料。 我还是乾县高考复课文综专家组成员,咸阳市高考文综专家组成员,担任县市高三历史摸底和模拟考试命题工作。连续四年在乾县电视台作关于历史高考复课的讲座,受到考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我家在乾县临平的一个村子,来回不方便,每学期只回家一两次,探视年迈的父母。尽忠难尽孝,我是父母的,更是学生和学校的。2007年四五月份,我母亲病危期间,正值高考复课进入攻坚阶段,我探视母亲的病,陪护母亲,都以不耽误学校的工作为前提。我感知母亲将不久于人世,提前把丧假期间的练考题出好、印好。在母亲病危之时没能和辛劳一生的母亲说上人生最后一句话,我一直感到愧疚、惋惜!
作为全国中教名人、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外省区不少学校以高薪为条件想聘用我,好多知己也劝我往高处走,我都婉言谢绝。我认为,自己作为残疾人,能把事业干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全凭家乡父老和各级领导的关爱、栽培。我的根在乾县,我要用全部的心血来回报家乡,回报母校乾县一中。
提高修养,热爱学生,做好人师
二十六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要有灵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灵魂的、且灵魂高尚的人。我经常拜读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人物的事迹,学习一中老前辈“敬业爱生”的优秀品德,向他们看齐,心系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三块糖”的教育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处置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中学教师,我也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处理过一些棘手的事。2003年过完年开学报名时,学校发现我班有名学生交学费给了两张100元的假钞,我知道后没有声张。事后将这位学生叫到教室外面,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悄声说:“这是两张假钱。”再没说别的。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家里卖煤,也许是父亲没在意收了别人的价钱,顺便给孩子混到报名费里了,我根本就不知晓。这事由于我进行了冷处理,没影响我的情绪,结果这名平时成绩不十分突出的学生考入了北师大。还有一案例,我班上的一名学生政治课上因看小说和老师发生了口角,按照学校的纪律,顶撞老师是要开除的。我在政教处据理力争,给老师道歉。学校行政会还是网开一面,把这位学生留下了。这位学生当年考入四川大学。
2000年4月,我爱人背部长了个脂肪瘤,因高考在即,作为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的我,为不影响学生高考和学校工作,爱人的手术一直拖到腊月放假才做。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熬夜,2004年2-3月,我突然耳鸣,听力有所下降,去省市几家大医院诊治,都说特别严重,要住院治疗,我放心不下我的学生、我的班,让医生开方子在家治疗,几个月时间,我白天坚持上课,晚上打吊瓶。
2011年,由于母亲父亲相继谢世的劳累,我患儿麻得腿疼得几乎不能行走,去西安红会医院和唐都医院检查,专家检查后都说我的腿能够行走,简直是一种奇迹,都说要做支架保护起来才能继续行走。我坚持保守治疗,其间没有落下学生一节课。由于担任学校的中层经常因公务耽误学生的课,我一回到学校就抽空补上。这一桩桩事学生知晓后都万分感动。我还经常用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感召学生。我坚信:作为老师,只要心存学生,时时事事为学生着想,教好书好育人,学生就会永远惦念着你。
每逢节日,我都会收到以往学生的很多贺年卡或手机短信。学生经常说,郭老师身残志坚、奋力进取、甘于清苦、默默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召着我,我们感激、爱戴郭老师。有一位2005年考入二本的后进生写信给我说:“老师,是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如何处理每一件事。您好比我心目中的一面镜子,从那里我认识了自己,找回了自我。从您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动力。您给我们深情的关怀和莫大的鼓舞,我会将它视作珍宝,珍藏永远。” 学生诸如此类的评价让我惊疑:我一个普通的历史老师,何德何能,让学生如此倾倒?心里虽然忐忑不安,但却一直朝着学生的期望和鞭策靠近。我明白,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文化知识是有限的,但教师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却能让学生受益终身。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种无形无言而博大的教科书。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能以自己的师德影响学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依旧会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一名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