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世民老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高级讲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担任书法课程教学工作。他为人和善、敦厚,业务扎实,施教严谨,诲人不倦。有幸以常老师为师,缘于父亲和老师是多年的知交,父亲经常请教常老师书法上的问题,家里也常能看到老师的墨宝,这样以来,父亲念叨,来客品评,久而久之,我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也爱上了书法。

在大学毕业准备考研的一年时间里,我忙里偷闲,终于能够如愿以偿跟随常老师学习书法了。

跨入学书的门槛,我以为老师会像社会上种种速成班那样,将我列入方程当中展开魔鬼式的训练,不讲书法原理,不讲书体流变及其内在的关联,一味地在用笔技巧上做单项训练,一味地填鸭式地按设计的章法模式反复打造作品,并视之为从教的所谓“真经”“宝典”。相反,老师除了让我了解明白什么是书法、书法与写字的区别、为什么要学书法、书法的基本常识之外,更是从成长的角度对我长远施策,教我坐姿和执笔以规范习惯;教我画长线,画蚊香,以提高中锋用笔的线条质量,增强手腕的灵活性;教我《峄山碑》《阴符经》以掌握字形结构的定位能力和二王笔法。他说,字形再好看,没有高质量的线条和精到的笔法支撑,那只是空中楼阁。他还说,临帖的目的不是把字写像,而是通过写像去追寻古人的书写感觉和状态,从而借百家米煮一锅煮粥。写字要注重心手合一,纸墨相生。铁线篆是中锋用笔的基本功,跟随褚遂良可以拜见王羲之,可以叩问草书。他还经常说,书法与生活是相通的,会扫地就会用笔;骑单车会拐弯就应该懂得转与折的原理。他甚至竟说,这一切最终都不重要,是形而下的,重要的是人的修行,心正则笔正,技近乎道,书法最终是写人,写人的性格、学养和品位。

在教学中,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常常一面讲授示范,一面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和表情,利用有效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身边的典型,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即使对领悟力差的学生,也会适时地从某一角度发现其亮点,并给予极大的鼓励。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欢喜的,认真的。然而,有体验或见证过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有根竹鞭,管教是非常严厉的。

老师就是这样传授书法之道和生活之理的,十多年来,他的书法作品除了参加省内外大大小小各种书法展览、获奖以外,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区、市、省级、国家级等多项赛事荣获各种奖项200余人次,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这就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他热爱生活,更热爱书法艺术。在他的工作室里,举目看到的是秃笔成捆,废纸如堆。他常说,在书法道路的追求上要有目标但却没有终极。为此,他不断地在网络上学习,向名家请教,转益多师,广泛地汲取营养。在他看来,法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十多年来,老师曾先后得到过好多位书法名家的指导。“半亩方塘一鉴开”,老师正是这样不断地从源头引来活水。他如饥似渴执着地追求,却不为功利。他自拟对联“一榻韦编观世态,三千废纸掩流光”便是他涤虑玄览,息交绝游,一心一意追求艺术的写照;“甘栽介草成奇物,不假浮云寄落愁”便是他执着固守,清高自持,且行且珍,热爱生活的写照。在他的作品袋上,没有各种职务和头衔,而有的是两行小字:“吾书谓曰小道,诚亦不足,何不且作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取去也,取去也!”也就是说,喜欢归喜欢,不必当真,想收藏就收藏,想扔就扔了吧。

老师,你就是这样的洒脱,不在乎!

四世班禅大师云:“一切秘诀善法源泉,在于坚持亲近良师,从其可得信念觉悟,故是万般功德之源。”在求学的路上,我与英语结缘,与历史结缘,如今又爱上了书法,更是幸运地享受着濡染着传统文化艺术的美感。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