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带头人张守华简介

20230725121741138-77-20197.png_scale.png

团队带头人张守华研究员在军民融合战略、公共管理与组织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治理,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等研究方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参与项目7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863计划”“十二五”科技攻关科技创新之星称号,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工作者之家”“第二批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渭南市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负责人。规划本团队顶层设计、研究方向、发展路径、成果推广、校地合作等重要事项。各学科团队人员配置合理,协作有力,产出了系列教学科研成果,在各自领域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高校工作期间,负责组建陕西高校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联盟;担任无人机研制、卫星发射等重大任务的行政指挥负责人或现场总指挥;参与筹划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熟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能有效集聚和配置创新要素,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工作期间,大力推进榆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在陕西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榆林市委政法委据此开展了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舆论环境整治、能源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二、团队先进事迹

20230725121755933-22-4dba8.png_scale.png

团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以匠心显初心,凝聚团队力量

团队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基础,依托国家级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平台开展工作。现有主要成员20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9人。团队成员有陕西省“区域发展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高校系统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能手”、陕西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等专家学者。团队多名教师先后获得“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以实干践初心,深挖文化资源

团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研究、语言文字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家风家训研究。连续出版15辑《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填补了史记学界空白;历时22年,编撰完成的130余万字《<史记>人物大辞典》被专家称为“当代《史记》人物研究的重要收获与成果”;编撰的13种“《史记》选本丛书”获陕西省社科普及读物奖;“秦东民俗系列丛书”引起较大社会反响。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20余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10余项。“《说文解字》新订”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说文解字》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秦“训”育秦人——陕西传统家训的文化传承研究》获全省202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3.以育人守初心,聚焦人才培养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开设“国学经典导读”“中国文化概论”“史记研究”“白居易研究”等通识课程及选修课程,建成“《史记》关中故事”慕课。实施“书香人文”“翰墨人文”“影音人文”“才艺人文”提升工程,推行“五积累五优化”工程,开展“百部经典名著导读”活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获批2项省级思政研究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先后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30余项,指导110多名学生围绕地域文化选题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出大批致力文化传承发展的渭师人。

4.以发展铸初心,助力地方建设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韩城市、富平县、澄城县、潼关县等县市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史记文化、“四圣”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文旅融合研究。举办《史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系列讲座,指导学生排演的话剧《屈原》《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受邀赴地方学校及部队演出,与渭南博物馆联合举办中秋节“飞花令”诗词大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中小学、进基层、进社区系列活动,举办国学讲座;承担渭南市干部秦东历史文化专题培训任务。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团队将以“归零”心态开启有为状态,以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以接续奋斗绽放时代华彩。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