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的不足会影响课程育人成效,要求高校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不断完善。本文系统阐述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在航空国防特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涉及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高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以及“点、线、面、体”式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介绍了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启示,包括宣传示范引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具体做法、课程群与课程思政团队的主要载体形式、实践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思政元素融入等,以期为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  航空  顶层设计  协同育人  课程群

项目资助:西北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基金,2022FSY07。

引  言

课程思政建设已提出较长时间,直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划定了新起点。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教育提出六个方面下功夫的要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总书记的这段话指出了学科及专业课程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在具体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解决好理念层面的对接问题,即深入挖掘学科本身的育人价值。其次是不断优化建设,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或专业课程教学,这是解决“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根本落地问题。在解决了理论、纲要的方向性问题后,全国各校纷纷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综上可知,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有效实现课程思政,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在当前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厘清的问题,需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上进一步推进,要综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保障及落实机制,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尤其对于国防特色高校,扎实落实课程思政的任务更为重要,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利用各类资源,探索能够实现协同共建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育人体系。本文提出的协同机制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类及相关工科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

高校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能力时必须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个环节——顶层设计。本文结合航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包括专家库建设、课程群与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校企协同课程思政育人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如图1所示。

专家库包括全国范围的思政专家、航空航天企业总师、教学名师等。通过建设课程思政专家库“把脉问诊”,着力提升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协同联动、“三航”文化建设等活动,深入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通过课程群建设,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达成共识,形成育人合力,系统提高教学团队育人成效。在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实施、反馈等环节,深入研究教师与学生如何有机协同共建,使课程思政彻底摆脱传统弊病。

以学校“大国三航”校企联合课程思政计划为依托,建立本科专业的校企教学委员会,借助于教学委员会的反馈作用,建设优质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材。

通过“点、线、面、体”共建共享模式研究,组织教师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宣传方式,使课程思政深入人心,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入灵魂和活力。

20230724091010674-4-cc61e.jpg

课程思政高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

1.“集智”“固本”——加强自身能力

学院依托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建设集校外知名思政教育专家、课程思政专家、教学名师、行业总师/副总师等共同参与的思政专家库,通过专家顾问和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将思想政治工作自然融入各科教学全过程,提升学院建设课程思政的能力,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取得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实效。

2.“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学院邀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十大标兵人物、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王学俭教授作题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问题”的报告;邀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尹霞作题为“课程思政、设计先行”的专题报告;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吕宏强教授为师生作题为“课程思政的部分基层实践”的主题讲座,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面为教师传授经验,为教师就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答疑解惑。同时,还积极承办全国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交流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等课程思政类活动,鼓励教师在走出去取经的同时,介绍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3.知名校友进校园、进课堂

为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学院邀请C919试飞团队走进校园,与师生共话我国民机发展史,激励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逐梦蓝天、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鼓励教师在专业课中邀请相关专业的优秀校友现身课堂,讲述“国之重器”研发中的专业知识;参与学校“大国三航校企联合课程思政中心”的“大国三航”思政课建设,对接各航空工业研究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邀请型号总师、副总师等专家走进课堂讲授思政课。

4.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主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共建,邀请马院的领导和教师担任专家,如邀请马院教师担任“课程思政大练兵”的评委专家;组织学院教师与马院教师共同探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主动开展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建设;邀请辅导员与学生干部进行课程思政听课,以听课为契机,促使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思政内容。

5.师生协同,提高课程思政质量

学院在“课程思政大练兵”中邀请学生担任评委,让其从受众角度点评;每学期面向学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效果调研,并反馈给相关教师,促使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学院策划并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训练“顶峰体验计划”,邀请教师一对一指导学生科研,对学生采取选拔竞争的方式,用项目式管理逐步推进,定期举行交流会。学生可在科研训练过程中体会到科研带来的喜悦,反向刺激学业。一是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各方面成长,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二是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三是教师参与本科生指导,能更好地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

“点、线、面、体”式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1.课程群建设

课程群协同模式研究:在课程群建设中,教师群策群力,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形成合力,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学院制订了《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方案》,按照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了飞行器设计工程学、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航空安全与系统工程六大课程群,以课程群为单位,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改、教材更新、虚拟仿真等研讨活动。如:2020年10月,飞行器设计工程学课程群组织开展了“专业教育,思政先行”教材思政建设研讨会;2021年10月,该课程群组织开展了《飞行器结构设计评估与实验》虚拟仿真课程思政建设讨论。

2.校企协同共建

校企协同模式研究:以学校“大国三航”校企联合课程思政计划为依托,与企业签订校企协同育人协议,建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校企教学委员会,并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的反馈作用,共建一批优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材。

3.“点、线、面、体”共建共享模式

“点、线、面、体”共建共享模式研究:组织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广泛多元化的宣传方式使课程思政深入人心。

以“点、线、面、体”的方式,推出“飞行的哲学”“人机交互技术的哲学与伦理思辨”“辨识人生,去伪存真”“安全适航,民族自信”“忠贞国防,为国铸器”等10期航空专业课程思政系列案例,并广泛宣传,以点带面地为形成体系化教学改革成果做好铺垫。“点”:激励有积极性的教师率先建立典型思政课程,通过问卷调查、成绩比对的形式评估成效,再进行宣讲与宣传,形成以点带面的作用。“线”:整理成功的课程思政案例,挖掘其中的共同点并将其串联成线,在同类专业课程中进行推广与实践。“面”:建立一个新机制,以课程思政团队为抓手,更具体地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与育人实效,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最终提高课程育人成效。“体”:为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课程思政专家等协同育人制订联动机制。

在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中,涌现了一些典型的优秀案例,例如“飞行器设计实践”人才培养成果辐射广西融水,支教故事反馈课堂——张运鹏学长的航空支教故事。课程思政元素: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运鹏及其组员学生向广西融水思源实验学校捐赠了他们在“飞行器设计实践”课中自主设计的无人机作品,供支教课堂使用。去服务地广西融水后,张运鹏时刻回想起“飞行器设计实践”课程中,他与同学们一起将一架飞机从概念性文字、分析计算、仿真模型、设计图纸,到选择零件、组装、调试,直至将其送上蓝天的全过程。亲手放飞自己设计的飞机时,他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蓝天的魅力以及自己对于蓝天的热爱,他决定将这份魅力与热爱传递下去。

在“飞行器设计实践”课堂上,教学团队的任课教师对学生详细讲述张运鹏的事迹和飞机设计实践案例,形成“扶贫、爱国、敬业、爱航空”的课程元素,彻底摆脱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两层皮”的现状,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帮助他们理解党部署扶贫攻坚战略的伟大,春风化雨般提升了学生对航空专业的喜爱程度,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

在讲述首飞知识内容时,也可引用张运鹏小组设计、制作与试飞的缩比飞机,让学生一眼就明了这门课,以及该团队最终的成果体现形式和要求。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飞机设计六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首飞阶段。目标是给学生讲述首飞的重要性,即首飞是评判一型飞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该素材能很容易让学生看到课程的最终效果和评判标准。一是通过涂装告诉学生自己的设计作品要有灵魂;二是举例生动具体,可以快速地让学生感受飞行器设计实践的意义——打开贫困地区孩子的科普窗户。

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当中,不但要注重传统授课方式的案例挖掘和课程思政设计创新,还要注重新事物、新形式的课程思政元素植入设计。例如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在“飞机结构设计与评估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中融入了国产飞机ARJ-21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对国产飞机结构数字样机的沉浸式体验,引发学生对我国航空科技的自豪感,培养其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家国主义情怀。在对结构方案精雕细琢的创新性设计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锻炼其科学的创新思维,以及进行团队科研的协作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启示

1.宣传示范引领使课程思政深入人心

在课程思政建设系列活动、学术交流等宣传工作的引领下,学院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认识越来越全面,逐渐理解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目前,已获得多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多项教改项目。

2.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的成熟使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课程思政经典优秀案例宣传(点)、课程思政案例库汇编(线)、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面)已初步形成,并制订了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课程思政专家协同联动的机制。专家顾问和思政课教师加入课程思政团队,不仅壮大了教师队伍,还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及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有效推动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时,也为学院课程群打造团队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团队拥有更多的课程思政素材,帮助团队成为优秀教学团队。

3.强化了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

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提高了现有课程思政案例、文章的质量,使得课程思政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在“点”上部分解决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足的问题。学院为广大教师提供范例和方法,引导他们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大纲中的思政模块是一次细化和延伸,学院将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案例与课程大纲相结合,并汇编成册,供本院及兄弟院校同行教师参考使用。同时,还组织教师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植入方式和载体,如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MOOC等方式探索新教学方法。

4.增强团队凝聚力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授课教师的事情,还需要教学团队、学院领导和校友资源的相互协同。对此,学院需做好系统谋划、组织协调,以及服务保障工作。课程思政需要各方互相协作,真正落实本科生课程群及责任教授(教师)制度,课程思政模块应由课程责任教授统一审核。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要发挥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利用好课程思政专家库的指导作用,持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

实践证明,以课程思政团队(依托课程群)为载体,以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为服务保障机构,以学工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为指导与督导,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机制是一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结  论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国防特色航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表明,宣传示范引领十分必要,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参与度取决于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中的牵引力度和示范质量;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推动力是专家库的建设;课程群与课程思政团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3]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4]叶志明,汪德江,赵慧玲.课程、教书、育人——理工类学科与专业类课程思政之建设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20,42(2):214-218.

[5]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

[6]滕翠青.课程思政建设在《复合材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分子通报,2020(2):65-68.

[7]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8]郭卫刚,王强.空气动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51):81-82.

[9]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25-128.

[10]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0-22+59.

[11]张永杰,万小朋,王海涛,张晓化.疫情期间《结构维修与适航》在线课程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案例分析[J].高教学刊,2020(35):42-45.

[12]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13]汪劲松,张炜.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N].中国教育报,2021-8-29(2).

(刘斌、宣建林、李霓、万方义、索涛: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