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江苏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开展教育支援及职教合作协议》《苏陕教育支援及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江苏省溧阳市和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结成教育协作对口城市,坚持“聚焦精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注重师资培养、注重结对帮扶、注重爱心助学”三项举措,建起苏陕教育扶贫协作快捷通道,全面推动两地教育务实合作,有力促进汉阴教育发展,有效提升苏陕教育协作实效,齐心协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0221115094344869-8-6c83e.png

一是注重师资培养。按照“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做引领”的思路,溧阳汉阴建起教育师资培养的双向机制,深入推动两地教育务实合作,促进汉阴教育发展。溧阳市先后选派36名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和教学骨干来汉阴支教帮扶,深入深度贫困镇村学校举办讲座、报告14场次,开展送教下乡7次,培训乡村薄弱学校教师460余名。28名支教帮扶教师长时间坚守汉阴教育一线,克服气候、饮食、环境等困难,真情奉献、真心帮扶。根据汉阴教育实际需求,两地针对性制定了汉阴赴溧阳跟岗学习方案,从教育一线到后勤服务管理,开阔了汉阴学习教师的视野,为教师们后期返校时间提供了思路。2018年至今,汉阴共选派58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溧阳跟岗学习实践,不断扩量提质,强化输血功能和造血功能,为汉阴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

20221115094344736-61-62a66.jpg

二是注重结对帮扶。汉阴借力溧阳教育优势,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助推汉阴教育发展。2018年以来,两地10所结对中小学校签订了教育结对共建协议,双方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特色发展、品牌创建、教育教学等方面展开多领域、深层次帮扶交流。在帮扶过程中,汉阴中学、实验小学、月河中学分别建设校本社团课程在40门以上;溧阳市天目湖中学教务主任李明生在汉阴县月河初级中学挂职校长助理,以“课后作业(练习)规范要求”“着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有效备课”等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推进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汉阴县选派幼儿园教师到溧阳市实验幼儿园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在学习中深入了解学前教育集团经验,为汉阴解决当前汉阴学前教育择校热提供了经验;来自江苏省溧阳市教育一线的贾顺义和佘淑玲“夫妻档”到汉阴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他们为汉阴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与这里的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溧阳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汉阴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221115094344750-15-d7c59.jpg

三是注重爱心助学。溧阳市发挥强大经济实力优势,积极开展汉阴乡村学校的点对点爱心助学捐赠活动。自开展苏陕教育协作以来,溧阳市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团体分别为汉阴县初级中学捐资30万元用于更换学生课桌凳;捐资10万元用于资助漩涡镇中小学的200名贫困学生;为汉阴县城关镇草桥小学捐赠了学习生活用品,向学校10名贫困学生资助资金1万元;向汉阴凤台小学捐赠助学资金10万元,用于帮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向漩涡初级中学捐赠资金6万元,用于解决贫困寄宿生学习生活困难;向双乳镇中心幼儿园拨付苏陕协作资金5万元,用于幼儿园功能部室建设;向县职教中心捐赠资金10万元,用于实训室建设;向汉阴县中小学校捐赠资金35万余元,用于改善办园条件;陕西省江苏溧阳商会每年向汉阴县5名贫困大学生共资助3万元,帮助完成学业;近几年以来,通过与江苏溧阳中专协商,根据学生的意愿,将21名汉阴籍贫困学生送到江苏溧阳市中等专业学校上电梯维修专业,溧阳市政府每年划拨培养经费每生10840元用于江苏溧阳中专委培贫困生的开支,同时在溧阳就读的汉阴贫困生不仅免除了学费、书本费、实习材料费、住宿费、技能培训鉴定考证等一系列费用,还享受陕西和溧阳双方的扶贫补助,学生毕业后可优先安排到溧阳市大中型企业就业,助推了教育脱贫的步伐,也使学生的人生更为出彩。这些爱心资助不断改善提升办学条件,倾情关爱贫困学生的真心付出、真心帮扶举措,为汉阴教育发展提质增效注入了生机与动力。

“三注重”进一步完善落实了《汉阴县与溧阳市教育结对帮扶方案》,充分利用溧阳教育优质资源,促进了汉阴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助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苏陕教育协作是国家教育扶贫工作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发挥在精准脱贫中的特殊优势、实现“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举措。以苏陕教育协作带动提升教育“造血”功能,助推了汉阴教育发展步伐,树立了苏陕教育协作的新典范。

 

责任编辑: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