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更好推进教育公平。近期,韩城市教育局认真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围绕“扩面、提质”两个重点,因地制宜推进“三个课堂”深入应用,营造教育教学练兵比武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资源均衡配置。

图片1

韩城市实验小学与金城区学巷小学、陈家巷小学、英山教学点利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开展名校网络课堂活动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今年8月,该市教育局召开2022年暑期教育工作会,在“工作报告”中对“三个课堂”建设应用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把此项工作同“智慧校园”相融相加,在既定安排基础上,作出“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陕西教育大平台’常态化应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建立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名校长+’、‘名教研员+’网络结对帮扶机制”,“深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应用”的部署和要求,为全市“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需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在认真研判的基础上,该教育局以“三名+”联盟学校为基础,精心遴选结对帮扶学校,将学校数量增加至6对12所。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确定15所优质资源聚集学校,增加精品课程资源数量,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和教师之间营造教育教学“练兵比武”的浓厚氛围。组建校际联盟,组织跨区域、跨学校开展“一托一”“一托多”在线互动教学、教研,通过“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方式,实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积极联系省教育厅和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争取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指导。注重工作创新,把“三个课堂”建设应用作为“三名+”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教研的重要抓手,提高工作成效。近期,新城区第六小学和司马迁小学开展的“名校网络课堂”活动,实验小学和英山教学点、学巷小学、陈家巷小学开展的“名师课堂”活动,都取得积极成效;另外,象山中学师生通过“云校双师+课程班”平台,同西安高新一中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获得大家好评。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韩城市教育局完善学校参与激励机制,增加“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在学校和校长履职考核中的赋分权重,激发“三个课堂”应用活力。该教育局完善教师应用考核机制,指导学校在绩效考核、评优树模、骨干选拔、晋职晋级、教育教学成果评定等方面,依据教师参与“三个课堂”“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的情况,给予适当倾斜,激发其工作热情。

四是完善保障措施。该教育局坚持考核导向,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将“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情况纳入学校、校(园)长考核指标体系和督导考核内容,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韩城市电化教育中心成立工作专班,协同相关技术力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服务保障,着力解决教师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韩城市教育局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网络支持,为相关学校配备同步课堂设备和交互式一体机等相关设施设备,做好硬件保障,优化基础设施。

编辑:黄蕊(实习生 王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