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时代是把“双刃剑”,既给红色基因的传承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网络空间背景下,将红色基因渗透到网络思政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高职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融合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红色基因  网络思政  融合建议

本文系2021年度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研究课题“首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1SPWSKT-Y-5。

引  言

红色基因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凝聚而成的精神内核。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也是历经千难万险,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与辉煌,也因为中国共产党所锻造的独特红色基因才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以走向伟大复兴,当然也正是这个具有最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的红色基因才使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保持着青春与活力。

当前,网络信息日趋复杂,高职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受到不断的冲击,怎样利用好网络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红色基因的传承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借助网络思政在高职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是高职院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课题的重要途径,把传承红色基因与网络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应当成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高职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融合发展的意义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走向正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技术的高职学生去共同奋斗、共同参与。而红色基因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需要我们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去传承,去弘扬。近年来,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不断侵蚀着红色基因的“生存空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演进,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强大,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却还不习惯中国的强大,反华势力利用网络舆论力量,针对许多事件进行各种各样的煽风点火,故意引导中国国内舆论风向标向负面发展。

面对这些外来势力居心叵测的刻意污蔑与“甩锅”,我们当代的高职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用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防范西方文化渗透与侵袭的防火墙。当前,红色基因文化的传承工作需要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网络体系,借助网络技术,让红色基因文化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深深融入到我们每一个当代高职学生的血液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互联网的发展为红色基因的永续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渠道。在继续筑牢线下阵地的同时,要精确把握虚拟现实、直播、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兴媒介的传播方式,占领线上信息传播的制高点,通过线下线上互动夯实红色阵地,把红色基因打造成能看、能说、能体验的特色课程,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也让红色基因走进学生的心灵,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高职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融合的困境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融合方面的效果还不够理想,红色基因在网络传播这片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认清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方案,是提升传承教育效果的关键。

1.思想多元环境下的西方文化冲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社会风气更加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却受到了一些干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社交网络优势大量输出西方文化,不断对外鼓吹宣扬其所谓民主制度、社会保障、人权自由等特质,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大学生对西方制度一味崇拜,产生了“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这种错误的认知。面对纷繁复杂、难辨真伪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难度加大,忽视了身边有血有肉的红色基因文化。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也助长了大学生的自由主义。大学生享受着网络上的自由,一些人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观看着低俗、“毁三观”的视频直播,甚至追捧抹黑历史英雄的言论,对于红色基因文化反而不重视、不追随。一些学生的无心之举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在无形中加大了通过网络传承红色基因的难度。

2.红色基因在网络传承中缺乏吸引力

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上会主动关注红色基因相关知识信息的学生很少,一些学生表示,更偏向于接受传统的红色基因传承方式,利用网络来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还未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同时,目前移动互联网络上的一些带有红色基因特质的软件在交互设计上还不够灵活,内容也相对单一,大部分都是从其他网站转载的,缺乏自身特色。部分内容只有简单的框架,并没有多少实际内容,在特殊节日里也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这些实际问题都是造成这些软件热度不高的原因。一些红色资源平台对于00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不够了解,以现有的红色VR资源为例,大多都是从其他VR游戏里进行简单的“换皮”,并未对游戏内容进行相应的打磨,造成学生的体验感不强。许多红色资源主要采取的传播方式仍然是理论性说教和宏大叙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影响红色基因通过网络向青年学生传承的效果。

3.红色基因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健全的政策法规是确保网络社会有序、公平运行的坚实保证。法律具有滞后性,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制度法规体系建设就显得相对缓慢,这种现状导致很多人趁机钻空子,用一些作假、低俗的伪红色基因文化与真正的红色基因文化交织在一起,混淆视听,使学生对红色基因产生错误的认知。比如在“VR长征”的体验中,本应该让学生感受当年红军在过茫茫草地时饥困交加以及爬雪山时寒风凛冽的困境,但恰恰由于游戏设计得过于优美的画面以及简单的任务流程,不仅并未让学生体验到红军的艰难,反而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时下流行的虚拟现实互动体验平台当然是学生喜欢的,但是粗制滥造的VR内容是否具有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高职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融合探索的具体措施

1.占领线上宣传新阵地,拓宽红色基因传承途径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但是根据调研数据笔者发现,仅有24.7%的高职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红色基因,因此也让我们有必要去深思,当前我国红色基因知识的网络传播途径存在的不足。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络因其极高的普及性、全覆盖性、便捷性、实效性等特点逐渐被广大青年学生所认知和喜爱,因此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尽快占领移动网络宣传这一新阵地。例如俗称“B站”的哔哩哔哩平台,青年用户多、受众面广泛,是推进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理想平台,如果能利用其优势设立红色文化专栏,加强内容设计、文案策划以及融入美术创意等理念,增加大学生群体接触红色基因的频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势必打造出一个又红又专的网络宣传新阵地,让新一代青年学子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2.优化VR技术,展现红色基因魅力

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延安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马栏革命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红色历史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意义,但是不够便利的交通与近年来肆虐的新冠疫情限制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模式。VR技术对思政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利用计算机模拟构建三维空间的仿真技术,配合相应的设备,给人带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接近真实的情境实现全方位的浸入。市面上现有的VR红色资源笔者基本上都体验过,例如经典的红军长征,在VR游戏中分别设定了过草地、爬雪山、飞夺泸定桥等情景,通过救助深陷泥潭的战友、在凛冽刺骨的雪山寒风里吃辣椒等互动,让学生体验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游戏设计的想法非常好,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因为流程太短以及任务难度过于简单,再加上游戏画面营造的环境十分优美,在体验上并没有达到让学生产生共情的效果,通常学生体验过一次,就不再想体验第二次了。这种低端的互动体验不仅不能表现出红色基因的魅力,也不能打破时空的壁垒,更没有提升教学的吸引力。所以要深挖VR技术与内容的结合,给予学生一个正常的红色体验,这样才能增强思政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快国家立法,守护红色基因网络传承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我们可以利用它正面宣传红色基因文化,同时也有一些图谋不轨的人利用它恶搞红色经典,以断章取义的表达方式和哗众取宠的传播风格,颠覆严肃的文艺叙事和历史主题,彻底消解原作的积极意义。恶搞作品在短时间内赚取了大量的关注和热度,给制作者带来不小的利益,却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高职学生,这类作品不仅会误导他们的价值判断,也会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如果青年学子习惯了欣赏这类恶搞作品,甚至将其作为价值取向,是非常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近年来我国多次开展大规模的净网护网行动,并从2017年6月起实施《网络安全法》,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网络空间,但总体上威慑力度还是不够,比如上文提到的利用红色文化搞噱头,包装上高端的VR技术,冠以高价却给大众展现出如此不走心的作品,美其名曰“宣传红色文化”,是否合理?这些问题的频出,暴露的是文化领域的混乱现象,我们不仅要对这些现象说不,更需要加强法治力度,不断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为红色基因在网络上的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

结  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高职院校需要抓好网络思政工作,积极研究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打造有思政味、有实效性的思政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高职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于润艳.红色基因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28-30.

[2]高霖.网络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国际公关,2021(3):137-138.

[3]徐林.新时代高职院校精准网络思政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24):48-49.

(王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