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而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一定要落实好思政课的实践环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行动指南。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来引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践教学  路径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033);陕西省教育工委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202013)。

引  言

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探索、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并从学分占比、开展条件和保障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提出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三个原则都涉及实践教学问题,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强调,要从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方案中划出一定的学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体的学分获得方法或途径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开门办思政课,想法设法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2021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一系列文件精神都强调了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实施指南。

由于实践教学活动容易使学习者产生较为强烈的感官冲击,直观性与鲜活性较强,也更能对学习者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鉴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特征,所以近年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完善,手段方法也呈多样化模式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贴近大学生实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有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五大契合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因此,应积极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找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绪论部分的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代;这个时代是我们党从不断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时代迎来新使命。面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大学生应该准确认识新时代的社会矛盾与任务,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理论,紧跟党的步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迎接时代赋予的机遇的同时,勇敢地担负起肩上的使命,不辜负这个时代。

2.“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分的契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方面面始终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待人民的态度和对策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彰显。2020年5月24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眼就认出了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该院组织10来个人成立专门医护小组,成功救治了一位87岁老人。这个事迹,习近平总书记三天之内两次提及。“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动情地说。为了人民,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真实写照。这些重要论述和具体案例为讲授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评价与现实等部分的内容提供了最新的理论依据和经典案例。

3.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工作。他曾在多个场合走进广大青年当中,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寄语。习近平总书记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亲切的朋友,更是人生路上的导师。他在青年时期就将焦裕禄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他能吃苦、爱学习。在艰难困苦面前并没有选择消沉,而是选择了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自觉接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完成了成长中的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与此同时,他把读书作为修身的第一要务,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都没有忘记对知识的渴求。实践证明,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加强了自身修养,提升了精神境界,为他以后的人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以上这些都可以作为对广大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活生生的实践教学素材,可以更好地引导青年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和家风的论述与家庭美德教育的契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家风的亲身践行也是广大青年及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他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能在他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就会六亲不认。他曾经讲过,我刚当干部时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他不断告诫广大领导干部,家风不正是滋生腐败的重要诱因,要做好家风建设,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这些论述和典型事迹都是讲好家庭美德的好素材。

5.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观教育部分的契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形成制度性安排。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专题的形式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总目标,制定了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在中国法治史上也是首次,具有重大意义。之后五年,我国的法治理论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法治体系建设也迎来了跨越式进步,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司法体系的改革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以上这些成果也成为开展法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途径

大部分高校日常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教育力不强,看似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实则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娱乐价值高于教育价值,另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覆盖面太小,加上又存在着校外实践安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很多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校内、课外、校外的,其有别于理论教学活动。它围绕课堂教学活动而展开,与课堂教学一样,它也是有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组织等的教学活动。判断是否属于实践教学主要看教学环节和内容中是否具有实践因素。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困惑。笔者对近些年各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总结。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指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环节,其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具有直观而生动的作用。开展的主要方式有读书分享会,如开课初期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阅读书目要求学生课下自学,在课程内容讲到相关知识点时进行读后感分享活动,以起到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作用;主题演讲,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相关的课堂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撰稿、制作背景音乐及PPT等,在整个演讲比赛过程中让学生体悟百年党史中的艰辛与恢宏;成果交流,教师出题或者向学生征集选题,如让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等社会调研,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调研情况和成果,使学生在弄清楚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调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题知识竞赛,如在课堂上举行党史知识竞赛,通过紧张有趣的竞赛寓教于乐,拓宽学生对党史知识了解的广度,让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有比较强烈的获得感;有关国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辩论,如针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开展课堂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哪些中国故事?通过上述活动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

2.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主要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部门、其他专业教师等的联动,多学科多部门共上一堂课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课堂不局限于教室,这也是“大思政”的要求之一。这种方法具有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主要方式有经典剧目排演、大型赛事、理论宣讲、职业规划展示、新生入学校园教育等,让学生在参演参赛宣讲的过程中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博大精深,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感染力。如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局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联合党政干部、劳动模范或其他专业教师等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讲授自身经历和专业知识等,共上一堂课,既创新了课堂形式,又增加了说服力,有助于学生真懂、真学、真用。再如结合校史对新生进行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光辉的历史,学校的每一座建筑、每一个雕塑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位老校友都有值得学习之处,结合校园景点对新生进行爱党爱国爱校的红色主题教育,既能增加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又能激发学生向老一辈校友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校训。

3.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之外结合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提升点与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接洽,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式。社会生活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最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来源。主要方法有现场体验教学,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生活七个年头的梁家河村,使学生跨越时空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苦、敢为人先、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开展调查研究,把课堂转移到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城乡深入生活,进入乡村社区、企业厂矿、纪念场馆等地进行调研,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延安时期党创造的辉煌业绩;了解国家改革发展建设成就,了解国情民意,助力学生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开展劳动教育,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体悟劳动创造价值的幸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与新时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命运与共,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本领,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价值引领。

4.网络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可以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牢牢抓住网络这个阵地,在网络上壮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阵地。网络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微博、抖音、博客等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媒介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具有宣传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如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网络自媒体开展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主题的抖音短视频大赛,利用抖音等学生几乎每天都浏览的短视频平台进行实践教学,优点是学生参与积极性及完成度都比较高,传播量、点击量、浏览量等都比较高,影响力较大;缺点是监督管理不是很到位。又如开展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VR体验课程等实践教学活动,优点是可以统一安排课程和掌控教学进度,缺点是要求有思政VR实验室,这就使得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投入较高。再如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学校党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思政课教师个人创办的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等作为阵地,撰写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还可以开展投票、答题等网络活动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上述这些网络实践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深入学生之中的常用方式,也成为了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手段;尤其是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线上线下教学随机切换,网络实践教学已经不可或缺,在疫情严峻之时甚至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此种方式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扩大学生参与度,进而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影响力效果显著。

结  语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而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一定要落实好思政课的实践环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基于其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以及各章节知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契合,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与时代脚步更加贴合,效果也更加明显。全方位地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校内、社会及网络实践教学,对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配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教学,并与理论教学形成合力共同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和亲和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卢黎歌,岳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67.

[2]崔健,刘雨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战略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41.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陶利江.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20(11):91-97.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亢鸽: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