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几辈都从事教育事业,从小就听父亲讲先辈们那些教书的事情。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经常提到老爷、爷爷在学堂里是如何教导顽皮的孩子们。小时候对那些琐碎的事情不以为然,但是,当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离开我们,自己从事了36年多的教育工作后,才深知当一名受人尊敬的“教书匠”是那么不容易。对于爷爷之前的事情,我听的多,理解的少,可是对于父亲从教的点点滴滴事情,我亲眼所见,铭刻在心,永远难忘。所以,我暗下决心,按照父亲的为师之道,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父亲给我们姊妹讲,他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向爷爷那样,拿起书本、教杆,在学生面前神奇地讲着天文、地理及自然界的各种奥妙。为了实现愿望,他求学期间,风里来雨里去,从不叫苦叫累,背上干粮,经常步行上百公里,一路艰辛,再多的困难,从不在话下。有一次周六回家时候,下起了鹅毛大雪,由于天已经快黑了,在翻越沟道时不小心掉进了水渠,爬上来之后,也没有感到什么,其实水已经灌进了棉鞋,等回到家时,棉鞋脱不下了,脚与鞋子冻到了一起,落下了终身病疾,这并没有改变他求学的愿望,他还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学业,1956年12月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他以优秀毕业生的条件,完全可以留在西安市或者其他大城市工作,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终于如愿以偿,得以从事他自己一生所挚爱的教育事业。

父亲之所以能在一个小县城的中学——合阳中学,坚持执教40多年,主要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教书育人真正当作至高无上的事去做。他担任中学的生物课程,在别人眼里,生物课不是主课,不那么重要,可他总是那么认真地备课、准备实验材料,建实验室,认真地做各项教学工作。他讲课学生非常喜欢听,结合实际,栩栩如生,讲到激动时,可以说手舞足蹈;严肃时,一丝不苟。记得有一次,为了给学生准备昆虫标本,他整晚蹲在学校旁边的田间,盯着诱虫灯,寻找标本,不知不觉到了天亮,等我去他房间吃早点时,怎么不见他回来,过了一会他提着诱虫灯、毒瓶及一些用具,慌忙地说“啊,都下早自习了!”,我心里正在埋怨她,早点也没有买回来。他一进入课堂,天大的事他都会丢到一边,专心致志地上好每一节课。自从生物课程高考记分后,他所带班级的生物分数总是名列前茅。他就这样一年四季不离三尺讲台,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辛勤耕耘,培养了无数栋梁,不图名利,众口皆碑。他给学校建花房,搞校园绿化,有些人嘲笑他“爱管闲事”,得不到任何好处,但他认为做这些事对他的教学有莫大的好处,实验材料不用买,学生也有实践的场所,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现在想起来,父亲的这种敬业精神,不知不觉为自己做一名优秀教师树立了榜样。

父亲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关心学习,问寒问暖。记得当时他的办公室就像学生的宿舍,课间休息、晚自习、周日及假期,有好多学生在他的办公室喝水、吃饭,他从不嫌弃,并加以照顾,尤其是本村和邻村的学生,到办公室如同回家一样,无拘无束,谈古论今,而让自己的子女住集体宿舍,与同学们一起生活。还记得父亲每天晚上下自习前,怕下课后打水的学生拥挤,提前给他们提好水,几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他就这样为孩子们的学习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坚持了40年。

他对学生总是很耐心,对子女总是那么严格。当时我很不理解父亲,当别的学生问他问题时,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我问他时,寥寥几句,总感到不耐烦;当给别人办事时,可以低头求人,可自己遇到事时,往往不知所措;当别人说父亲多么好时,我根本没有感觉到他好在哪里。可当他白发苍苍,满身疾病的退休后,我从周围人的赞许声中,从他的生活中、事业中才真正感到,他是一个平凡而了不起的父亲,也是一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父亲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扶贫济穷,为学生的楷模。为人办事,不摆架子,真心实意,努力去办,追求完美。记得有一次,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交不起学费,面临着辍学,他为了留住这个学生,找教务处、后勤处,甚至校长,到处碰壁,最终还是拿出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给他垫上学费,使学业得以继续。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经常来看望父亲,见到学生时,看他幸福与自豪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多么满足!而他把自己的事情从不放在心上,如晋升职称、升工资等事情,从不与别人争抢,有时家里人埋怨他时,他总是说:“争什么,抢什么,多活几年不就好了!”。

父亲一生坎坎坷坷,历尽了艰辛,铸就了事业上的辉煌。他作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工会先进工作者等,当他从人民大会堂开完会,从北戴河疗养完回家之后,他对大家说: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这些荣誉是大家给的,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才是根本。

父亲孝敬老人,有口皆碑。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精心照顾年迈的奶奶,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为奶奶烧炕、端水,养老送终,极尽孝道。60年代,他用每月30多元的工资,赡养老人,养育子女,从不让老人和子女受苦受累。此后,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从未停歇。当我们姊妹都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他却燃尽了自己。退休后,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还是关注教育事业,经常深入教学、教师中间,了解教学实情,提出教学改革思路,还在为教育事业做奉献。

当父亲突然离我们而去时,我才明白他真正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他一生都在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在追悼会上,他的学生是这样纪念他的,随摘如下。

祭恩师

凄风如泣,夜雨敲窗,刘老师,惊悉你于故乡不幸逝世,初闻噩耗,如雷轰顶,悲痛欲绝。思音容笑貌,朦朦胧胧,触之而逝,念往事如烟,丝丝缕缕,挥之不去。

忆四十年前,我们带着梦想,求学于合阳最高学府——合阳中学,在你的课堂上,激起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科学的向往。

刘老师学识渊博,爱岗敬业。教学严谨,教法灵活。由浅入深,循循渐进,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把我们由无知的彼岸带进了知识的海洋。你的生物课堂对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享受,至今令我们回味无穷。

恩师为人也善,待人也诚,处事也慎,某事也忠,也学也聪,为子也孝,为父也慈,为师也表,爱心永驻。

忧记合中85周年校庆之际,阔别多年的学生与恩师聚于合阳座谈会上,久别重逢,欣慰有加,高兴时眉色飞舞,其喜洋洋;凄凉处烟梗语塞,悲慨万端;临别时,你情犹未己,欲行退往,欲言又止,情也淳淳,意也恋恋。

学生不才,忧而不能济汝之困,病而不能医汝之疾,亡而不能解汝之危愧何如之!唯默对天空,望黄河,含悲祭奠恩师在天之灵!

学生:刘会胜 何三民 闵建树………

叩拜!

2007年9月27日

父亲用他的一生认真执教,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弟弟也在合阳中学任校警,他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2021年的高考中,连续加班备考,为考生顺利参加考试保驾护航。6月7日上午,考生全部进入考场后,他却倒在了岗位上,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50多岁!

父亲及弟弟把他们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合阳中学,献给了仁爱的教育事业!

1986年6月,我从原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原来陕西省农校工作,也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与爱人一起从事职业教育,执教36年以来,教学、生产、科研、推广兼顾,相得益彰,如今作为陕西省教学名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名师,深感育人的责任重大。面对高职学生,自已也应该向父辈那样,有耐心地对待学生,有激情地工作。始终应把“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作为自己从教的座右铭,像父亲那样做到以下几点:

1、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作为一名教师,春夏秋冬,离不开三尺讲台,风雨无阻,按时进入课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看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圆满地完成了学业,走向社会,而自己从风华正茂迈向中年,正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放飞的是希望,留下的是自己”。当看到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感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值得,很有成就感,无怨无悔。

2、科学教学,求真务实教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必须求真务实。用先进的思想及教育理念设计教学,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学,用客观的标准检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不做有损于师德形象的事,不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不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事。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才能背负起社会赋予教育事业育人的重大责任。

3、艺术教学,不断创新教学就是要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学好专业,毕业后用好专业,面对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雕刻师”,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都会有成就,多鼓励、多表扬,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艺术还体现在教育教学发展本身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理论需要创新,教学需要改革,大至教育体制、办学机制,具体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否则,教育就不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4、教书育人,德才兼备教育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要德才兼备,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自己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提高能力的同时,教他们如何做人。自己先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有博大的胸怀,仁爱的品质,坚韧的毅力,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

回想执教的过去,酸甜苦辣,样样都有,有遇到困难时的懊恼,也有取得成绩时的欢笑。记得曾经为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药物工程中心,多次与学院领导沟通,有多少个夜晚为了这件事情睡不着觉。有时候也在想:一个女同志,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何必?但还是觉得这是一份责任,要对教育事业负责,擦干眼泪继续奋斗。敬业的工作总会有收获,每每看到坐落整齐,室内洁净明亮,装备先进的实训室时,感到自己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在人生的征途中,还有一件永远也弥补不了的事情,那是我院被遴选为全国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那一年,我的孩子正好在宝鸡中学上高中,三年的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等等,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假日,哪有时间管孩子,原本学习优秀的他,考大学时很令人失望,这对孩子人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这件事我没有后悔,因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之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被评为陕西省重点专业,教学团队评为优秀教学团队,在后来,制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获得了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等。

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多年来,总结形成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四级”课程教学体系,“点、线、面”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出“三段式”技能训练模式;探讨形成多方位、全过程“三层次”的校政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实验、实训、模拟生产三个层次,设备先进,功能齐全,高效运行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建成了麦迪森等4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制定了30多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等。尤其是近年来,承担了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一流专业建设、“双高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工作,一一被验收通过,有些经验还在全国示范推广。

看如今,自己亲手创建的生物技术专业、药物与化工学院,已经成为全国的示范专业,拥有百名教职工,2000多名学生,七个招生专业,一万多平方米的生物技术实训大楼、药物工程实训中心,石油化工工程中心,20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校企校政合作单位360多家,一批又一批的教学成果,优秀的学子遍及大江南北,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执教中,自己主持“丰收计划”等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28项;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7本;发表科研推广、教改论文37 篇;获国家教学成果、推广奖、科学技术奖21项,获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得到同行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兼任陕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陕西省职业教育协会药物与食品分会副主任,陕西省杨凌区药业协会副理事,国家微生物研究中心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硕士答辩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委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陕西省乾兴公司专家、“农事110”专家、杨凌示范区妇联“百名专家团”科技下乡成员、杨凌电视台“半边天”节目、“农事110”等实践活动专家。曾任民盟陕西省委员会委员,民盟杨凌工委副主委,民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主委,民盟陕西省监督委员会委员;兼任杨凌区第六、七、八、九届人大代表,陕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提交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50多篇,为社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将永远记住刚参加工作时父亲的一席话:“你现在当上教师了,继承了咱家的传统,可不要骄傲。教师是清贫的,不要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比,安心教书;对学生态度要好,别怕麻烦;品行要好,要爱学生;学识要渊博,要不断学习,让学生服你,他们才尊敬你,爱戴你!”。

自己今年延退,依然坚守教学岗位,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正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放飞的是希望,留下的是自己”。

永远铭记

愿不愿意教书育人,取决于教师的“态度”,

能不能够尽力育人,取决于教师的“德行”。

懂不懂得有效育人,取决于教师的“学识”,

能不能很好地育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

德才兼备,学识渊博才是一名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