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世家,持续耕耘

丁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副教授,陕西省政协第十一 届委员会委员,现任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丁晶同志早年就担任中学教学工作,本世纪初开始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深谙高等教育规律、情注民办教育事业。丁晶领导西安翻译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依法治校,实施高质量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成绩显著。

丁晶祖籍江苏洪泽,家乡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丁晶家族世代重学施教,注重勤俭持家,讲求晴耕雨读、造福乡邻。从丁晶祖父至今近七十年来,家族三代人先后从事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办学兴教,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祖父丁承纲“倾心血造福桑梓、醉桃李辛勤耕耘”,在建国初期投身家乡教育事业,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其父亲丁祖诒创办了西安翻译学院,始终坚持“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德敦行”的精神,不仅为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根基,为学校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真情育人,奉献社会

(一)秉承遗志,做求新图强的办学者

自90年代起,丁晶追随其父亲——我国著名教育家、当代民办教育事业拓荒者、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先生投身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做 “西译精神”的传承者和“高尚教育”的弘扬者。

1985年,丁祖诒先生从租赁一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起步,经过27年的不懈奋斗,把西安翻译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民办高校的样板和典范。2012年3月,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丁晶接任西译掌舵人。她坚持“秉承遗志、真情育人、求新图强、力创一流”的工作理念,致力于将西安翻译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始终坚持和发扬高尚教育理念,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公益性办学方向,率先打破民办教育家族化传统,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现代大学运行机制,实现了民办高等教育科学规范管理的重大突破,调动学校各方积极性,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融合发展道路。

丁晶紧贴“一带一路”倡议和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推动成立新丝绸之路研究中心、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匈牙利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积极服务社会。

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西安翻译学院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14位、陕西民办高校第1位。据软科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西译的办学实力稳居陕西民办高校前茅。西安翻译学院已发展成一所以文、商科为主,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双一流”民办大学。

(二)真情育人,做“高尚教育”的传承者

“高尚教育”是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先生生前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是西安翻译学院前行和发展的精神门楣。丁祖诒先生曾经坦言,老百姓需要优质教育,但更需要高尚的教育,而不是充满铜臭气息的庸俗教育。在丁祖诒27年的办学生涯中,学生始终在他心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在教室、在食堂、在校园里,学生总能看到丁祖诒亲切的身影。27年里,每一个元旦和中秋,丁祖诒都是陪学生一起度过的。一位学生曾经说,“我虽然没有考上最好的大学,但我有最好的大学校长”。正因如此,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丁爷爷”。

丁晶说:父亲丁祖诒属于教育事业,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学校,与子女在一起生活相处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一生都在做神圣、高尚的事业,我为拥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非常骄傲。

丁晶担任董事长后,身体力行地推动“高尚教育”落地生根,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她以择一世而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倾心打造“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丁晶率先承诺将西安翻译学院申报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个人不要求任何回报,坚持“取之于学,用之于学,不做学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

丁晶倍加关注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她坚决落实党和政府要求,果断拿出6%的学费收入设立学院奖助学金,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扩大受助学生范围,形成了学院奖、助、勤、贷多位一体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

她拿出个人积蓄先后资助了6名因家庭变故或重大疾病致贫的特殊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2015年,丁晶了解到新生小高因患有先天性脊髓栓系和脊柱侧弯,家庭非常困难,她特意安排购买了一辆价值3000元的电动助力车为小高在校内代步,同时为陪读照顾小高的母亲在校内安排了一份工作,提供了独立宿舍方便小高母女生活,并以个人名义资助小高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2012年,丁祖诒先生病故后,丁晶将父亲生前好友送来的慰问金和抚恤金总计100万元捐给学校,设立“丁祖诒奖助学金”,扶持帮助家庭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2020年,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高校陆续复学复课之际,丁晶做出“对全体学生减免三个月住宿费”“复学后全员免费进行核酸检测”的重大决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以《高校退了1700万住宿费!契约精神》等为题,对西译进行了报道。2021年底,西安疫情形势严峻,各高校相继实施封闭管理。丁晶与全校师生同吃同住、共克时艰,不仅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无私为兄弟院校支援防控物资,彰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丁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认真践行“高尚教育”理念,用真情对待学生,确保了西安翻译学院的办学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三)潜心学术,做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创业初期的丁祖诒,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授业者。他不仅亲自编写教材,还亲自登台教课。课堂上,他总能以博学、幽默的讲课风格感染学生。

丁祖诒先生创造性的提出了“第二希望工程”的理念。他说,“高考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继续深造,他们同样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西安翻译学院在由培训、自考助学过渡到学历教育的过程中,丁祖诒先生不断探索实践,提出了培养“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的教育新模式,制定出“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叠加式教学体系,以及“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模式”,这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后来被命名为“丁氏教育模式”,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丁晶始终以父亲为榜样,在学术上不断钻研,在育人上下真功夫。她先后主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0余项;参与《民办本科高校“四融合”卓越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并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我国民办高校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等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商务英语写作实践》、全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精品系列教材《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商务英语口语》《国际商务谈判》《工商管理实务》与《英语语音强化操练教程》《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等10余部。先后发表《论我国民办高校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坚持公益性办学方向,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以政策为指引,推进民办高校招生机制改革》《推进五项工程建设,促进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等多篇学术论文。2020年,丁晶的署名文章《让劳动教育之花绽放西译》在《中国教育报》刊发,就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关于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进行深刻交流。

丁晶积极地实践、探索、创新办学理念。2003年,丁祖诒先生提出不拿国家文凭,培养复合实用型准同声传译人才的构想并成立“翻译研修学院”,丁晶担任首任院长。她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在翻译研修学院教学区营造“全外语育人氛围”,成为西译被外界称赞的重要办学特色。

在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下,翻译研修学院的莘莘学子在全国各大英语赛事中脱颖而出、屡获大奖;近80%毕业生考取了境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深造。2006年,在翻译研修学院办学成功的基础上,丁晶积极倡导将“全外语育人氛围”向全校外语类院系推广,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和质量提升条件。郑悦、杨鑫、丁倩雯、弓晨、杨鹏凯5名外语类学生先后在全国范围的英语大赛中取得佳绩,并陪同国家领导人出席APEC峰会青年论坛系列活动。

她秉承“走国际化道路,育专业化英才”的思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留学深造铺平道路。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各项竞赛近六万人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奖项3500余项,其中许多奖项质量和数量处于全省民办高校前列。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西安翻译学院连续多年实现了毕业生90 %以上的就业率,育人成效显著,学校赢得了“要学习,到西译”的社会美誉。

(四)热心公益,做服务社会的贡献者

在父亲丁祖诒的精神感召下,丁晶也十分热衷公益事业,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推进社会服务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贡献西译力量。

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新冠疫情等重大自然灾害期间,她带头组织校内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仅通过捐助等方式帮助陕南佛坪、商洛和陕北榆林等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困难家庭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000万元。

2013年,丁晶被推选为陕西省政协委员。在任期间,她认真履责,开展调查研究,陆续提交了《关于将民办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纳入事业编制》《关于加强合作教育,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关于加大女性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校转型发展》《关于净化高校办学环境的提案》等多份提案,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民办学校教师地位和待遇问题进行呼吁,得到代表委员们的广泛赞同和关注,对民办高校规范管理作出积极探索。

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丁晶展现巾帼风采,关爱女性同胞。西译女学生比例高达80%以上且多为独生子女,在妇女节、心理健康月等特殊时段,她会给予倍加关爱,让全校女同胞能享受到特别的待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丁晶积极参与并支持中国翻译协会、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陕西民办教育协会、西安翻译工作者协会、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等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的工作,竭其所能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献计出力。

(五)春华秋实,做民学传奇的续写者

丁晶继任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以来,作风朴实,为人诚恳,工作思路清晰,处事果断,做事干练,大局观念强,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能力和强烈的事业心。她锐意进取,情注教育,深受西安翻译学院师生拥护和爱戴。

作为西译新一代掌门人,丁晶不仅治学有方,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学生的吃穿住行。为了营造整洁、美观、舒适、温馨的学习教学环境,近年来,校董事会累计投入10亿余元用于校园升级改造,真正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检查学生食堂,她会仔细查看饭菜的质量、卫生和价格。对学生一句简单的“味道怎么样,吃不吃得饱,价钱合理不合理”温暖着学子们的心。走访学生公寓楼,她关心的是宿舍的安全、供暖、卫生、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嘱托后勤集团相关负责人和公寓管理员,要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为他们创造出温暖、舒适的宿舍环境,把宿舍建设成安全、文明、舒适、和谐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只要关乎学生的利益,事无巨细,她都亲自过问,充分彰显了“爱生如子”的西译大家长情怀,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人美心善的西译女神”。

丁晶牢记职责使命,秉承遗志、求新图强。在她的带领下,西安翻译学院已发展成为资产20多亿元、两万余名在校生,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民办本科高校。

由她早期创办并负责的翻译研修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学校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全国性的殊荣。西安翻译学院获得西安市政府授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单位”“全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等荣誉称号。在2014年度被新华网评为“2014中国影响力民办高校”;位居“2015腾讯教育年度总评榜”综合实力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同时,西安翻译学院以连续多年的高就业率、高就业对口率和用人单位高满意度,受到新华网的关注,荣获“2015年度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这也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2018年,学校被评为“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称号;2019年5月,共青团西安翻译学院委员会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4月,西安翻译学院获评陕西省“5A级社会组织”;2022年,中共西安翻译学院委员会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教育情怀,赓续传承

(一)造福桑梓的秉烛者

丁晶的祖父丁承纲,为人忠厚,德望两著,1956年被聘为老子山镇民办“渔中”教师兼校长。老子山渔业中学成立后,首期便招收了63名渔家子弟。“老子山两头弯,北头有个补习班,老师有一个,学生六十三”。时至今日,这里的老人还能清楚地记起,当时在民间流传的这段赞颂渔业中学的歌谣。

当时的学生会主席、改革开放后担任了县钢窗厂副厂长的张望华是这样回忆的:“丁校长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在讲授作文时,他经常告诫学生要注意日常观察和积累,多看课外读物,写文章时要做到思于笔前,言之有物,切莫长篇大论和不着边际;而他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更是无微不至。虽然,他的收入不多,却经常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垫交学费,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爱戴。”

丁承纲一生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时时处处总是为他人着想。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建设者,他敬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关怀信任,他愿尽心竭力,倾余生造福桑梓。他多次向乡亲们表示:要把自己的全部学识传给家乡的孩子们,为他们的成才尽绵薄之力。在丁承纲的严格管理和认真施教下,老子山渔业中学多次受到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成为名震一方的优秀中学。

在教学之余,他经常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诲他们要与人为善、勤学敬业。他的优秀品质对儿子丁祖诒的做人、处事及开拓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敢为人先的拓荒者

丁晶的父亲丁祖诒,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院长,陕西终南学社社长。1939年8月29日生于江苏淮安,1964年自修完成六年制高压电器专业本科。毕业后曾担任西电中学教师。上世纪80年代初被西安石油学院聘任为英语教师,走上大学讲台。1985年,他受命西安市科协创建了西安地区学术团体“西安翻译协会”,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同时,创办了“西安外国语联合培训部”。1987年,正式创建西安翻译学院。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自1997年丁祖诒同志历任陕西省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常委。1998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01年10月,陕西省高教协会授予其“民办教育家”称号,同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丁祖诒一生潜心研究、不懈探索,在不同时期为学生们开设的课程都深受欢迎。他融育人于教书之中,为学生们成人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主编出版了《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经济英语》《外贸函电》《计算机基础》等10多部专业教材以及《全面素质教育手册》(20册1280万字)等10多部教育科研著作,发表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新路 》《论中国民办大学的态势》和《丁祖诒文集 》(上、下卷)等重要论述,视野前瞻建树颇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丁祖诒以创新的理论及实践开启了中国民学的一代先河。他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腾飞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世人公认的著名民办教育家。丁祖诒一生的爱心、梦想和激情,全都奉献给了他钟爱的西安翻译学院和中国民办教育事业,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树立了楷模,开创了中国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丁祖诒先生以高尚无私的精神、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务实创新的作风在27年的教育实践中,以“创东方哈佛”为宏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探索民学发展之路为己任,呕心沥血、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创一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公益性办学之路、坚持高尚教育、坚持办学以学生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积累大量社会财富,开创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及教育管理理念和发展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丁祖诒先生既是一位走“坚持特色,发展特色”办学者,实施“严+爱”的教育管理者,勇于“改革创新的”的拓荒者、民学探路者,又是一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文化人”等传统教育思想传承者和践行者,为当时和后世从业者树立了榜样。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敏锐的思想、创新超前的意识,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女儿丁晶。

(三)继往开来的奋斗者

丁晶早年就在中学担任教师,本世纪初以满腔热情深耕于民办教育领域,以其睿智、博爱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办学业绩为陕西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学校师生的支持和拥护,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

2012年10月,荣获中国翻译协会“优秀社团工作者”称号;2012年12月,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在2012陕西民办高校总评榜中被推选为“推动陕西教育发展杰出贡献人物”“年度影响力人物”;2013年12月,《中国妇女报》以《丁晶:把“东方哈佛”做强做大》为题报道了丁晶的先进事迹;2015年12月,被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三秦都市报社推选为“‘十二五’陕西教育改革突出贡献人物”;2016年2月,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6年4月,作为陕西教育界唯一代表参加G20峰会妇女峰会;2018年4月,荣获“巾帼之星”称号并在西安主城区大型LED电子屏幕配以宣传寄语为美丽西安代言发声。

丁晶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战线上的后起之秀,以非常魄力从父亲那里接过西译管理重任,掌舵西译,续写西译发展辉煌。她以“秉承遗志、真情育人、求新图强、力创一流”为方针,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办人民满意大学为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文化荣校、品牌名校”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立足于持续、立足于内涵、立足于穿心、立足于执行”为工作抓手,走出一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之路。

丁晶家族一脉书香、诲人不倦,一个家庭,三代传承,七十年接续,坚持教育报国、奉献社会,赓续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初心与使命,彰显了教育世家的高尚情怀和优良风范。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