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红,女,1971年10月生,中国致公党党员,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法学专业教师,博士研究生,教授。外祖父张翼翔、父亲王志英、姐姐王冬梅、丈夫王建平均在教育战线工作。一门三代五人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烛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一、外祖父教育报国,德高为范

申报人的外祖父张翼翔194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大学求学期间边学习边工作,曾在并州中学教书救国。解放后先后在西安市三中、二十二中和二十五中任教,1950年起任二十五中教导主任,1960年任副校长,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0岁高龄退休,1988年获批语文专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在他的带领下,1958年市二十五中被评为体育红旗学校,1962年高考升学率获全市第三名、全省第十名,在二十五中的辉煌历史中书写下浓重的一笔。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他吃苦耐劳、精于管理,言传身教,关心师生成长,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学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先后入选西安市第五届、第六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197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其一生的夙愿和追求。作为一名投身教育事业40余年的中学教师,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为人正派,艰苦朴素,在晚年病情危重之时仍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将变卖祖产获得的5000元全部捐赠给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张薛村小学,资助贫困辍学的学生。外祖父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辛勤耕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生深深影响着后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二、父亲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申报人的父亲王志英1960年考入北京华北人民大学哲学专业,1961年服从国家大局安排,转入山西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1965年毕业分配至西安矿业学院(现为西安科技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任教,1990年任社科系党支部书记,1996年又兼任社科系主任,同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和2000年分别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退休,在教学一线工作38年。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迄今党龄56年,2021年6月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父亲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高,专业功底扎实,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生动,形式丰富,利用“开学第一课”指导学生总结假期社会实践见闻,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深化学习效果,宣传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成果的优越性;组建学生课外毛泽东思想学习小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生政治素养。1976年后,为陕西省煤炭系统教职工开展“拨乱反正”专题思想教育,长期面向全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开展时事政策和形势任务主题教育活动,反响热烈,效果优良。作为系领导,他注重专业和学科建设,1987年和同事一起创办了煤炭工业部高校系统第一个政教师资班,1991年创办了西安矿业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和汉语言文学三个本科专业,1995年申报获批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为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博士点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995年其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专著《成事之道——毛泽东的调查研究》获陕西省哲学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学术论文获煤炭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并作大会交流发言。作为一名老教师,他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成长,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帮助多名家境困难的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业难题,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人才。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道路,申报人和姐姐先后成为大学教师。

三、姐姐投身高等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无私奉献

申报人的姐姐王冬梅199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外语系科技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199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外语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硕士;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1987年大学二年级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至2012年6月,任教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讲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译等课程,备课认真充分,教学内容新颖,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其中,2001年9月17日至2002年3月15日,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6年3月14至2007年2月15日,赴英国卡迪夫大学语言与交流中心作访问学者。2012年7月至今,任职于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采编管理岗,负责中英文新闻采写、编辑和发布,中英文主页信息更新,《中山大学报》编辑,学校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审核等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8年7月荣获“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在中山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中被评为校级优秀。

四、丈夫不忘初心,勇担教书育人使命

申报人的丈夫王建平出身教育家庭,其父生前系山西代县峪口乡中学教师。王建平1993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至1996年8月,就职于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任助理工程师;1996年9月至2002年10月,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师从刘宏昭教授,先后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进入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4月至今在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任教。他牢记教书育人初心,不断改进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先后主讲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气压与液压传动、机械动力学、机械振动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优秀,指导多届学生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他主要从事机械振动测试、机械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计算机仿真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陕西省科技进步贰等奖2项,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大型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教材2部。他入职以来先后担任四届本科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34人,他关爱学生成长,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指导研究生深度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先后获得院科研先进个人、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

五、申报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

申报人王宇红199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12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至今任教于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法律系,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理事、西安市法学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2005年5月至7月赴日本大阪参加国际知识产权项目研修,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赴英国利兹大学进行知识产权法学访问和交流。2012年9月受聘陕西省首批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专家,2016年2月和2021年6月两次出任陕西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非常任委员,2018年8月受聘第一届陕西省人民政府立法专家库成员,2018年11月受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三农”工作咨询专家,2019年12月受聘政协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立法协商法律专家组成员,2021年1月受聘西安知识产权智库专家,2021年6月受聘中国国际商会陕西调解中心特邀调解员。兼任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任教29年来,秉持一贯的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和科技法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法律服务等本职工作。开设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等多门课程,探索线上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效果优秀;主持完成多项校级教学研究和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面负责法学专业建设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申报并获批;主编出版《新编经济法》、《国际商法》等教材3部;在《China Legal Science》、《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科技论坛》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西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主持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课题12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优秀人才奖1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科技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2项。任职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十年间,尽职尽责做好研究生、科研及教学副院长的各项管理工作,参与学院发展规划制定,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组织管理、学院生源基地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互联网+大学生竞赛组织指导、标志性科研成果组织申报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同时,将法学理论教学和法律实务训练相结合,为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航工业集团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等多家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以致公党党员、省政府立法专家库成员、省政协立法协商专家组成员等身份积极参政议政,为地方立法完善和法治政府建设建言献策。教好书的同时,关心爱护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教导,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利用招生宣传、新生见面会、班会、专业教学、职业规划、指导竞赛、考研动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经验分享和法治教育宣传月活动等平台,加强对专业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引导、鼓励和帮扶,指导研究生进入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开展系统科研训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一门园丁两袖清风育桃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传红烛。我们一家三代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倾心育人,无私奉献。新时代,我们更感立德树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传承优良家风,坚守初心,不为名利,以更远大的情怀和担当投身到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中。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