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王伟教育世家事迹
作者:王伟
发布时间:2022-07-22 11:29:42 来源: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王伟:
2006年7月入职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以来,主要讲授大学英语、服装专业英语、英语口语课程。除了平时代好英语课之外,也承担了当时学校外宾接待翻译工作,如:2007年9月为前来我校访学的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科技大学艺术学院Jeff教授一行11人作为期15天的口译工作。9月25日,中澳两国画家合作壁画揭幕典礼上,为时任咸阳市市长千军昌作现场口译,深受好评。
2018年帮助会计学180304班高考失利的高穆华,让她重拾自信,找回信心,积极备考英语四级,并树立考研目标。所带班级在我校历届本科生的四级成绩名列前茅。所带的经济管理学院20级卓越班在202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性过关率达47%,为经济管理学院其他学生树立了信心。
2021年以来,我作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角的负责人,带领英语角团队教师席丽红副教授和李文欣老师组织了6次大型英语角活动,结合中秋节,万圣节等中西方传统节日进行文化对比,引入四级句型考点,进行分享讨论。每次英语角活动都穿插进行趣味活动,英语角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中西方不同节日的理解,引导同学们探索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途径与方法,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对比中,更加坚定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体现了“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真正意义。2021年11月,我代表基础部参加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21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决赛,通过激烈角逐,获得二等奖。通过此次比赛不仅对我的教学水平是一次检验,同时我也观摩,学习了其他优秀参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课堂亮点。
在应用型本科大学,除了把学生的期末考试和四级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外,还应该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竞赛,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更是他们树立自豪感、荣誉感的有效途径,更是他们未来择业时的优势所在。在我的组织与辅导下,2021年5月,学前教育200304班金雨萌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林婉津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21年11月,会计学200304班付嘉诚同学荣获2021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决赛(陕西赛区)三等奖,会计学200304班张晋媛、高倩和学前教育200304班靳轶涵同学荣获2021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决赛(陕西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
2019年师德师风考核为“优秀”。2019年9月,荣获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12月,荣获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称号。2019年12月,荣获民盟咸阳市委“2019年度盟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外教社·词达人杯”陕西新疆大学英语词汇大赛,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2021年5月,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优秀指导教师奖”。
孙志强(外祖父):
退休前任麟游县文教局教研室主任。上世纪80年代自制中学数学动态教具112台(件),获国家专利5项。在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指导各学校青年教师和教研室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在此期间,全县教育系统教研成果丰硕。1987年12月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89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1990年10月被陕西省教委评为“陕西省教委教研系统先进个人”。1990年12月研制的数学组合动态教具被陕西省教委评为“陕西省1990年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一等奖”。1992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1994年4月被中共宝鸡市委,宝鸡市人民政府评为“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1996年退休时,麟游县教体局赠予刻有“功宏化育、教泽永沾”的奖杯,以昭其光。退休后,一直关心山区的教育事业,笔耕不辍,为宝鸡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撰写文章,献言献策。2014年4月16日下午,将112台(件)倾尽自己半生心血和智慧的自制教具,无偿赠送给了麟游县九成宫中学等四所中小学、幼儿园。这些教具共五大类,包括幼儿小学类26件、初中类24件、高中类62件,涉及算术类、代数类、平面几何类、立体几何类、解析几何类等,种类繁多,涵盖广泛,制作精细。这些教具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对推进各校教研教改工作发挥积极作用。麟游县教体局为孙志强筹办了赠送仪式,颁发了题词为“功宏化育、教泽永沾”的纪念奖杯、证书及纪念品,并就教具的管理与使用向受赠校提出了明确要求。
他酷爱教育,潜心科研,早在八十年代初,时任初中数学教师的他,看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几何图形难看懂,代数概念、公式抽象干枯,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后,就带领学生用捡拾到的硬纸片、牛毛毡,做成了五颜六色的实物教具,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虑到纸制教具的缺陷,他又抽空到建筑工地、垃圾堆捡废旧铁丝,裁剪,折弯、焊接、思索、改进……经过反复实验,他成功设计制作出了第一件“一具多用”的演示教具——动态三角形,只须将三边(或三角)适当拉动调节就可在瞬间构造出锐、直、钝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任何一种。接着他又相继研发出了动态四边形、动态圆……他沉溺于自制教具研发,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家里、办公室到处放满了自制的教具,不少学生在他的教具的吸引下迷上了学习、创造,取得了好成绩。他研制的教具先后在省、市、县自制教具评审中获一等奖,并在全国评审中获三等奖,其中5件(次)获国家专利,论文先后参加全国和西北五省论文研讨交流,并载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论文汇编》等重要专著,他本人先后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宝鸡市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其事迹被省市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以下是我外祖父孙志强老师荣获的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的荣誉奖项:
1986年3月研制的中学数学组合教具被评为“宝鸡市普教系统1980-1985年教研成果一等奖”。
1987年3月完成的中学数学组合教具被宝鸡市人民政府评为“宝鸡市1986年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1987年9月被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予“宝鸡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7年12月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89年3月荣获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几何组合动态演示仪》、《几何三角板》、《二次曲线的统一体》、《代数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四等奖”。
1989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
1990年10月被陕西省教委评为“陕西省教委教研系统先进个人”。
1990年12月研制的数学组合动态教具被陕西省教委评为“陕西省1990年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一等奖”。
1991年3月被宝鸡市政协评为“市、县(区)政协委员先进个人”。
1991年4月荣获国家教委授予的“第三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奖”。
1992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1991年12月其成果和事迹被中国数学教育人名辞典编辑委员会收录,以昭其光。
1992年3月《数学组合动态系列教具》被评为宝鸡市“七・五”期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4年4月被中共宝鸡市委,宝鸡市人民政府评为“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2003年12月月被宝鸡市委老干局、宝鸡市人事局、宝鸡市科协、宝鸡市老龄办、宝鸡市老科协评为“宝鸡市优秀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
2005年6月被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为“宝鸡市青少年教育讲学团报告员”。
2006年5月被宝鸡市委老干局、宝鸡市人事局、宝鸡市科协、宝鸡市老龄办、宝鸡市老科协评为“宝鸡市2004-2005年度优秀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
2006年5月被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2010年10月撰写的《浅谈宝鸡地区教育软实力发展战略构想》在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宝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宝鸡软实力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1年12月撰写的《发展幼教之我见》一文荣获2011年度“学术金秋”优秀成果三等奖。(宝鸡市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
2015年逝世后,追悼会上,被中共麟游县委老干局、麟游县教体局评价他为“有史以来,全县教育系统最有贡献、荣誉最多(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宝鸡市管拔尖人才等荣誉)、师德师风最为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孙晓兰(母亲):
她所带的麟游中学93届学生,在面临高考的那一年冬天特别冷,学生们打算背水一战,不分白天黑夜拼命的学。好几个学生手都冻破了,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熬了两个晚上为他们编织了五双手套。不但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爱护他们,还教育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作为班主任,她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她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几十年来,她从事的英语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高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人才!
1994年调入宝鸡市陈仓区一所企业子校——群力子校,校舍破旧,都是单班,而且学生英语水平都是参差不齐,之前的老师上课只面对几个好学生,不顾及学困生的感受,使他们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便破罐子破摔,甚至发展到以课堂故意与老师作对为乐趣。面对这种现状,她向校领导提议利用周末给学生补课,夯实基础,提高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英语成绩逐渐上升,令她欣喜的是在高二英语水平测试中位居陈仓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在1996年的高考中,方丁同学以730分(当时实行的标准分)的骄人成绩被同济大学录取,张怡701分考入中南财大,黄玉兰考上了无锡轻工业学院,还有好几个同学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获得了高考大丰收。
1999年何翔高考完后填报了复旦大学,她结合何翔的分数,建议何翔将高考志愿改为清华大学,最终何翔同学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从此,这所学校吸引了地方学校的很多学子,学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由原来的单班变成每个年级两个班,并以此改名为群力中学。(何翔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市委常委、东兴市市委书记。)
2003年的高考又一次达到了巅峰时期,孪生兄弟李兵、李强双双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本硕连读,再次吸引了大批的外校初中毕业生。王凯元校长抓住了这个机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高中每个年级扩招为5个教学班。
于是,学校组织老师宣传招生,在王校长的领导下,由吴书记带队分组去陈仓区的各个乡镇农村,每天三辆面包车分三路出行,早出晚归。6月底的天气,酷暑难耐,而他们却干劲十足,乐此不疲。仅仅三天时间,新生爆满,当时群力中学的高中录取分数线是438分,仅次于陈仓区的重点高中。校舍不够,学校在厂劳司的五楼租了五个教室,学生住宿全在厂单职工宿舍。
随着生源的急剧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也加重了。高三语数外老师每人三个班的课时量,每个班一天两节课,三个班共六节,也就是从头上到尾,还不算早读、自习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王晓兵老师(推荐人父亲)既是工会主席又是总务主任、带三个班的英语课还兼班主任。
正是他们这些“群中”人用坚强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创造了群力中学辉煌的昨天,为高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杜宁宁、杜丽娜两姐妹曾分别摘取2004、2008年陈仓区文科状元之桂冠。在连续几年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唐棠同学荣获初中组特等奖,何翔同学曾两次分别获得高中组二等奖和三等奖、张蕾、黄玉兰同学各获高中组二等奖。学生考入的重点大学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等,不胜枚举。
青山巍巍,镌刻着一张张“群中”人的面容,溪水淙淙,吟唱着一串串“群中”人的姓名。回首往昔,群英荟萃,桃李芬芳。虽然群力中学已走完了它的光辉历程(企办学校现在移交至地方,现在为:千渭小学),但它永远鲜活在“群中”人的心中!昔日的“群中”人将永远继承“群中”精神,传承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勇创佳绩,再铸新辉煌!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她放弃了许多很好的“跳槽”机会,不追逐名利,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佳绩之余瑕,著意从事教育科研与改革,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默默无闻的甘作园丁,乐为人梯。
孙晓萍(小姨):
孙晓萍,麟游县西街小学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同时也是共产党员。从教二十多年来凭着一个儿时的梦想,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成功,无论是平静、坎坷、不幸、荣誉都依然那么坚定、从容。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毫不保留的献给了自己所钟爱教育事业,在一个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
事。
一、努力学习,特练苦练教学基本功
1989年10月,孙晓萍同志踏上了小学教育的讲台,从那时起,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出于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岗位、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无比神圣。为了做好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始终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同志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二十几年来,她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教师心理素质专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书籍,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主动参加教学基本功训练,在几年中系统地参加了《五项基本功训练》、《六项技能训练》、《教
学技能综合训练》,提高了自己的执教水平。
二、教书育人,甘为教育事业献青春
执教二十几年来,荆棘与鲜花一路,坎坷同欢歌齐飞。在她的心中始终铭记“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她始终把培养完善人格的学生看作等同生命一样重要的大事。
她班有个叫陈文博的男孩子,很多同学向她反映,这名男同学下课不愿和大家一起玩,很孤僻,而且他经常摸班上女孩子的头发和衣服什么的,这使女同学很害怕。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没有立刻批评这个小男孩,而是通过调查走访和一系列工作,终于解开了这个谜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来,这个男孩的父母离异,父亲在西安工作,母亲从此不知去向,对孩子不管不问;爷爷奶奶都上了岁数,又没有文化,对孩子的管理很不到位。于是孙老师就多次和这个小男孩谈心,使他终于吐出了心里话: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我也要,而且怕同学看不起……。孙老师明白了,原来这个孩子是生活上缺少关心,心灵上缺少温暖。从此以后,孙老师一有空就和他在一起玩,与他谈心,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使他能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让他的少儿心理得以正常发育,人格得以正常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这名同学终于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这样的例子在孙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孙老师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予德育工作与教学之中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每件事都使她认识到:学校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获得殊荣
2011年10月,她撰写的《是爱还是害是引导还是误导》获陕西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2012年6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学习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在第六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1998年9月被中共麟游县委、麟游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3月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学校管理百校行”先进教师,2005年12月被麟游县文化教育局评为县级教学能手,2007年9被中共宝鸡市委、宝鸡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