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名有着43年从教经历的老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前21年任教师,后21年任校长”。太奶奶在他尚未成年时就已离世而去,中学毕业后,肩负着教养弟妹重任的他走上了工作岗位。

1961年,我爷爷在阎良区阎良小学参加工作,与此同时,没有放弃学业的他还在渭南中师进行了函授课程学习。几年后,他调至阎良区振兴坡底小学任教。学校离家远,每周六他骑自行车走几十里的乡村土路回家,周日再到校,年年风雨无阻。

1967年,爷爷与奶奶结婚,从此,学校离家的这几十里路变得更为难走。放假时,爷爷带着学生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夏季拾麦,秋季拾花(棉花)”,家中的大小事务则全由我奶奶操持。1968年,我父亲出生,据他回忆,小时候他就常常要帮我奶奶分担家务,做饭洗衣,下地劳动,无所不能。1973年,爷爷调至阎良区武屯初中任教,那天恰是我二姑姑出生的日子,上午孩子降生,下午爷爷就要到学校去报到。奶奶还说,当时三个孩子小,经常生病,他在外地无法照看,都是奶奶独身一人忙里忙外。言语难以形容我听说此事时的心情,自奶奶口中讲出的,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好似被岁月稀释了苦难,但当年的艰难困苦,我万般不敢深思。

1977年,爷爷调回阎良振兴慕郑小学,从此结束了与家庭长达十几年的分别。慕郑小学有食堂,但只提供馒头咸菜。我曾问过爷爷,有没有将自己的馒头分给没饭吃学生的经历?爷爷严肃地对我说,那是山村偏远地区学校的事情,我们这里是关中平原,没有的事情就是没有,决不能胡编乱造。

1980年,他升任阎良区振兴中学的校长。他也曾得意地对我说,82年,他带学生到临潼县华清中学参加中考,去了三天,他们班的10个学生一共考上了7个。他教过的学生中有很多成就斐然,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后来当了乡长,但爷爷不愿过多地对我谈起这些,他反反复复地对我讲,他教初三语文时,学生们的中考成绩多次名列全乡第一;他任校长书记时,学校多次在年终被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我想这才是他一辈子引以为荣的事。

1990年,爷爷调任阎良区第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并在这里一直工作到退休。1998年,为了解决当时职工无处安居的问题,学校决定修建家属区,从绘图到最终交工,每一个细节爷爷都仔细推敲,认真跟进,家属楼也算是他参与完工的作品了。那时,母亲已调到阎良区第二小学任教,她告诉我,学校里的老师们都打从心底里尊重爷爷,他处事公正、待人平等,开会总是提前到达,母亲1993年与父亲结婚,到爷爷2004年退休,期间没有受到过他的任何特殊对待。同事们尊敬他,绝不仅仅因为他的职务,更因为他的人格。

我的母亲从小喜欢孩子,亲戚家的小孩都爱缠着她玩耍。报考师范学校,成为一名教师,是她打小的梦想。家庭聚会时,她总爱唱的那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大抵是她内心真实的写照。1990年母亲从蒲城师范学校毕业后,即赴富平县上官乡韦村小学任教。当时她年仅18岁,是那所农村小学建校以来分配到的第一名师范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初,她包揽了四年级一个班40多名学生所有学科的教学工作,一个星期嗓子就哑得说不出话来。她白天教学,晚上自学,用三年时间取得了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大专文凭。母亲后来跟我说,那时农村小学条件不好,有一次她正上课时,教室屋顶上掉下了一条蛇来。她也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可想到台下的40多名学生,她镇定了下来。或许是蛇感知到了她爱护学生的心情,慢慢爬出了教室,始终没有伤害到任何一人。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对我讲起这桩往事时,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5年,23岁的她调入阎良区第二小学,刚满1岁的我,因为身体原因时常生病,有一次母亲忙于工作,我高烧至痉挛,陷于工作、家庭纠葛中的她,痛苦地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诗篇:“蜡烛,你在为谁而流泪?蜡烛,当你撇下发烧的孩子,站在讲台上时,话未出口却已泪流成行,蜡烛,你在为谁而流泪?蜡烛,当你病体恹恹强打精神讲了一遍又一遍,那调皮的孩子却仍玩得饶有兴趣时,你无言以对,无奈的愤怒的委屈的泪水如波涛般汹涌而出,蜡烛啊,你到底在为谁而流泪?人们都说,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啊,难道你真的要燃尽自己流泪成灰么?”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她和学校的所有老师一样,本能地冲向自己的班级,迅速维持好秩序,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学生转移到操场,一些被吓坏了的孩子,是由她们背着下楼的。母亲坚定地告诉我,在她的一线教学生涯中,自认无愧于任何一个学生。

我的母亲从教32年,始终未曾放弃过学习,她于2001年考取了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职本科。在教学中又一直致力于尝试新的方式,从早年的赏识教育到后来为更好地教学而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自小目睹了她如何为工作为教学拼命,可以代母亲说,她从教以来取得的所有成果,完完全全是她个人努力应得的奖励。

2019年7月,自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参加西航职院的面试时,我说作为阎良人,我亲眼目睹了学校的变迁,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其实我更想说,我对教师这个岗位同样有着亲切的认知。参加工作之初,因为不适应,我一度提出过辞职离开,爷爷打电话过来劝诫我,母亲帮助我分析问题、探讨办法。逐渐拿得起工作后,每次见面,爷爷仍不忘叮嘱我,母亲则时常为我提出实用的建议。

他们工作的身影从我儿时的记忆里鲜活了起来,面试时,我谈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谈到教学相长,但直到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我才一点一滴踏踏实实领悟到了这些话语。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不但外在形象要端正,内心思想也要如此。在学生面前,一个字都不能出错,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被学生关照着,成为他们对世界规则的初步认知。我带班主任,从最初推开教室门的忐忑,到后来游刃有余。这中间,除了不断地学习、与同事研讨,就是将心比心对学生。我的母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爱学生。工作当然很苦,唯有爱才是长久坚持下去的支柱。母亲说,我小时候生病她无暇顾及,那时觉得痛苦到撕裂,但支撑着她坚持下去的便是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最近我参加比赛录课,向学生借课本,我的班长在录课那天清晨,不但送了书来,还悄悄为我买了早餐。这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生回报给我的尊重和喜爱,这份情感比物质让人欢喜得多。

眨眼间,我成为一名教师也有3年了,这3年中,有困难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到的成长。我想,我会继续耕耘在祖国教书育人的田地里,继承家中的优良传统,成为不负家教、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不负未来的好老师。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