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教师,亮教育家庭之光
作者:冯超
发布时间:2022-07-22 10:31:01 来源: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人是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于2016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加入了光荣的教师队伍,从此准备兢兢业业地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有着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家庭,我的外祖父、外祖母都曾是教师,母亲是在教师岗位退休,姐姐现在在教师岗位努力工作着。同时在我的旁系亲属中,我的姨夫、表妹也都是教师。我们这个大家庭都一直秉承着家庭要求的“为我国培养人才”而努力工作着,这是一种传承,也是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热爱。
1.外祖父—尚克明
外祖父尚克明,1942年出生,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高中毕业后,于河北省临漳县豆腐营小学教书,献身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书期间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教育规定开展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于时代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原因,乡村教学老师要求负责整个学校的所有教学任务。外祖父长期同时讲授《语文》、《数学》课程,授课学生为1—4年级近100名学生,同时在同一教室授课,教学条件艰苦,授课难度大。但他工作仍旧一丝不苟,甘于奉献,在艰苦的岁月里在贫苦乡村为祖国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教学期间,恰逢位于邻省河南省的红旗渠建设时期,在此期间外祖父按照组织安排,在红旗渠建设时期,在附近村镇写标语、贴标语,参与宣传红旗渠建设,号召百姓积极参加红旗渠建设。并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到红旗渠建设工地参与建设,在工地他背石料、运石料,帮助工地上的人们做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扬了“红旗渠精神”。
在党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逐渐走到领导职务,1977年离开了心爱的教育事业,被组织调任习文乡乡长。1987年担任临漳县林业局局长,后在此任上退休。
在外祖父的一生中,他热爱祖国,认真工作,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也对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也非常关注,他特别注重后代的培养,注重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教育后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能对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在他晚年,新一代的后辈中,我的姐姐冯璐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外祖父经常教育姐姐要认真工作,对工作负责,培养对祖国有用的人,经常给姐姐讲我国的建国历史、教育历史、人才发展史及奋斗史,对姐姐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外祖母—邓冬梅
外祖母邓冬梅,1945年出生,于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中学毕业后,于河北省临漳县何屯村小学教书,献身教育事业。学生时代,她是学校学生会主席、班长、学习委员,优秀学生代表。教师时代,她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书期间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教育规定开展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于时代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原因,乡村教学老师要求负责整个学校的所有教学任务。外祖母长期同时讲授《语文》、《数学》课程,授课学生为1—4年级近100名学生,同时在同一教室授课。教学条件艰苦,授课难度大。
那个时代,电灯在乡下还没有普及,纸、笔也没有普及,学生们的作业是用石笔写在小木板上的。为了批改作业,外祖母需要晚上将沉重的木板“作业本”在油灯下批改,但她不畏艰苦,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在艰苦的岁月里在贫苦乡村为祖国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教书期间,正值红旗渠建设时期,响应党的号召,在附近村庄张贴宣传标语,号召百姓积极参加红旗渠建设。并经常对参加红旗渠建设家庭的孩子进行家访,帮助他们的孩子学习。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扬了“红旗渠精神”。后来,由于外祖父工作的调动,以及后代的教育需要,外祖母逐渐离开了心爱的教育事业。
外祖母在工作期间,每天完成沉重的工作后,关爱照顾外祖父,仍认真教育自己的后代。在他们后代中现在有研究生4人、海外留学1人、教师5人、医生2人、工程师2人、公务员3人等在我国多个行业中工作,这些后代都在他们的影响下,要对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与外祖父、外祖母教育子女理念实施密不可分的,他们热爱祖国、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好学、为人友善、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将继续深深影响我们这些晚辈。
3.母亲—尚海英
母亲尚海英,1966年出生。1985年1月进入河北省临漳县上柳村小学教书,献身教育事业,于2021年在临漳县大楼王联校退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期间始终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教育规定开展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于时代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原因,乡村教学老师要求负责整个学校的所有教学任务。母亲曾长期(近18年)同时讲授《语文》《数学》《英语》《劳动》《思想教育》等多门课程,并且授课学生为1—4年级近80名学生,同时在同一教室授课,授课难度大。
1998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洪涝灾害,河北省临漳县内的漳河也爆发了特大洪水,给流域内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母亲在灾害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加入了抗洪救灾女子突击队,支援前线官兵。她和同志们一起冒着倾盆大雨在洪水的巨大威胁下用蛇皮袋装沙袋,用小推车运沙袋,不辞辛苦积极奉献。母亲与抗洪官兵、当地志愿者以及普通老百姓一起不分昼夜、不顾艰险,最终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巨大胜利。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严重影响到了河北省,在当年中考前后几个月里,临漳县全体停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在全民动员、各自为战的指导下,在组织的安排下,母亲不顾个人安危,毫无怨言地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负责了附近三个村庄的村民学生疫情防控统计工作。那个时代手机还没有普及,通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体温计也没有普及。她每天冒着炎热的天气,被感染的风险,拿着气温计挨家挨户、走村窜巷,为近3000名村民及学生量体温、做记录,认真仔细地做好组织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从无怨言。两个月里她穿坏了3双鞋,体重轻了15斤,被晒到皮肤过敏,但她的认真细致得到了村民和领导的广泛好评。
我的母亲她从来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晚上没有电,她坐在蜡烛下给学生改作业,每一份作业她都改的非常认真,她说要对学生认真负责;还记得她在暴雨天气帮助贫困家庭,把他们的孩子带到我们家帮助他们写作业;还记得在遇到因为没有钱读书要退学的学生时,她经常去学生家里给家长做工作,慷慨解囊帮助他们。那个时代我们家中还有7亩地,父亲不在家,都是她一人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农活还要教育好子女,但她从来不说一次累,不喊一次苦,仍旧对她的教育事业报着极大的热忱,至始至终热爱着她的教育工作,热爱着她的学生。那个时代写黑板字还没有现在的记号笔、白板笔,还没有投影仪、一体机,她每次讲课都会在黑板上用粉笔认认真真地写很多字,她从来不怕粉笔灰伤害自己的身体,每天只要我听到她清痰的声音我就知道她下班回来了。这就是我伟大的教师母亲!
她就是这样把教学工作当做自己的一切,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全部,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不辞辛劳,被河北省临漳县文教体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在2009年4月,由于劳累过度,上课过程中晕倒在讲台上,急性脑萎缩,病情极其严重。后经及时抢救以及文教局党委的关心帮助下,逐渐恢复健康。康复后经领导安排,考虑母亲身体状况,母亲离开了讲台,转到了教辅岗位,仍在为教学工作贡献着自己的那份力量。36年的教学生涯中,母亲始终在教学一线辛勤付出,不辞辛苦,始终将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先后多次在县教学竞赛中荣获优异成绩,教学成果、教学工作长期受到领导、同事及学生们的好评。曾多次到兄弟学区、学校开讲座传授经验。
母亲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明白要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生要认真负责,要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不计回报、默默做着自己的贡献。
4.姐—冯璐
姐姐冯璐,1985年出生。2006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市良好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出任孙陶镇中学英语教师,后由于工作优秀,组织将其调入临漳县第四中学任英语教师。在逐年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思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和各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认真钻研业务理论,提高工作能力。多次受到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及市教育局表彰。在组织的关心与培养下,工作能力突出,思想道德较高,被委任为学校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政教处主任。
2016年,被中国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荣誉证书;2021年,授课内容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一师一优“精品课”省级示范课;2013年,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邯郸市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荣誉证书;2014年,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邯郸市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二等奖荣誉证书;2015年,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邯郸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荣誉证书;2015年,被中共邯郸市委宣传部、中共邯郸市委讲师团授予“邯郸市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三等奖”荣誉证书;2017年,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邯郸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荣誉证书;2018年,被中共邯郸市委教育工委、邯郸市教育局授予“邯郸市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被中共临漳县委、临漳县人民政府授予“工作成绩突出”荣誉证书;2014年,被共青团临漳县委授予“临漳县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2015年,被临漳县人民政府授予“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荣誉证书;2015年,被临漳县教育体育局授予“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2016年,被临漳县教育体育局授予“全县中小学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荣誉证书;2016年,被临漳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被中共临漳县委、临漳县人民政府授予“三等功”荣誉证书;2018年,被临漳县教育体育局授予“全县中小学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荣誉证书。
5.本人—冯超
本人冯超,1988年出生,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进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师,讲师。2017年,被中共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考核”优秀;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全国职业院校高速铁路精测精调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2019年,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因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得表彰;2020年,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20年,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表彰为新生军训优秀班主任;2020年,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评为“文明职工”;2020年,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考核”优秀;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2021年,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考核”优秀。
参加工作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6年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计名利、不辞辛苦,为了教育事业,甘洒热血献春秋,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于开拓创新,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模式,注重信息化教学应用,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标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具体表现如下:
(1)师德师风方面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作为学院骨干教师及青年党员教师,在满足此要求的前提下,始终加强自身理论与实践素质,提高自身思想素养。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自觉自主去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力争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2)教育教学方面
我深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必须具有较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努力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教学中各种问题解决的对策,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
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深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程思政理念教学的重要性。我正通过积极学习,以做到能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以及价值,努力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思政能力的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完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努力提升工作“境界”,锻炼自己真正做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引领下,我认真做好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年工作量为800课时左右。参加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进修,参加假期实践锻炼,并将所学所得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作场景及工作内容;认真准备自己的每一节课,将自己教学想法思路给经验丰富的教师们讨论,然后通过他们对自己的课堂评价汲取营养,从而帮助自己能更好的成长。
(3)教研教改方面
作为一名学院骨干教师,我深知提高学识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能坚持不懈地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注重提高自己的课改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教学需求。
完成了关于《高铁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完成了调研报告及整体的建设方案;并完成《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课程在线精品课建设调研报告及整体建设方案,正在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积极申报了1项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主持),并申报了1项校级教改课题(课程思政方面)。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认真完成专业带头人安排的本专业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并完成本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相关工作。针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变化,努力协助专业带头人修订完善本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方案可操作性强,实施情况好。以及完成完成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安排的及目标任务书中其他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发扬党员作风,认真工作。用我最真诚的心、最火热的激情还有家庭传承给我的“诲人不倦”的精神动力,向成为新时期的优秀教师继续不懈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我们的教育大家庭增添更大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