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浩,现任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教学工作。1994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陕西省邮电学校任教,时间已过28年。我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原因我的祖辈和父辈对我的教导和期盼。我的祖父和母亲都是教师,一生为人师表;我的父亲和妻子虽然没有上过讲台但也一直在学校的后勤部门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默默奉献着;我的叔父也是一名教师,在教师岗位上勤劳一生。尤其是我的祖父和母亲,他们为我们的国家培养了很多的人才,是我的骄傲和自豪。我为能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而感到无限的荣光。

祖父: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的祖籍是陕西省兴平县田阜乡川流寨韩家村。我的曾祖父是我们村有名的能干的人,13岁就当家,虽然年轻,但也把家管得井井有条,并给我的家族提出“忠信堂”的祖训。我的祖父是曾祖父三个儿子的老二,因为从小聪明好学,在当时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被祖父送到学校上学,而其他的两个儿子则在家务农。祖父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周至县师范学校(因为师范学校费用低,祖父选择了上师范学校),而家里人为了能让祖父顺利毕业,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祖父毕业后,恰好兴平县王堡小学需要一名全职教师,要能胜任小学的各门课的教学,而祖父在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祖父任教期间,因为学识渊博和乐教爱生受到村民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祖父离休后在家的一件事让我到现在仍记忆犹新,他的一名姓康的学生,当时是西安船舶公司的一名领导,到我家来看望我的祖父,他见了我的祖父大声叫了一声“张老师好”,并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师生二人共同回忆了在王堡小学学习的生活。祖父去世后,这名学生还专门到我家来吊唁,他围着祖父的棺木失声痛哭,让我们全家为之动容。

1949年解放前夕,以彭德怀、习仲勋为领导的中央西北局在西安办了一所革命大学,为西北五省培养干部人才。祖父为了加入革命队伍,毅然来到了西安革命大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此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军事训练,1950年,祖父被分配到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担任副县长兼任文教局局长。听父亲说,祖父经常在县上的各种会议和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因为有教师的工作经历,他的发言有理有据、博古论今而且一板一眼、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他的演讲不时被底下听众的掌声打断。父亲对我说,当时的青海比较乱,祖父出门都是佩戴短枪,一为保护自己,二为保护群众。有一次他就和匪徒不期而遇,要不是民警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的二叔父张早钧就考入宝鸡师范学院,在祖父教书育人情怀的感召下,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武警学院中学任教。我的三叔父张早毅在祖父热爱青海的感召下,毕业后也来到了青海工作,并将自己的家安在青海,继承了祖父的遗志为青海的发展贡献了一生的力量。我的姑姑张亚联也在青海工作和生活了一辈子,成为地地道道的青海人。我的父亲张早峰在1979年因返乡知青落实政策被分配到陕西中医学院后勤处担任财务工作,成为高校的一员。

祖父在党校任教期间,我在祖父的身边生活了1年半的时间,到现在我的印象里仍然有很多学员到我家向祖父请教的画面。祖父对我的要求也很高,尤其对我的作文,每篇都是认真批改,使我的作文时时成为范文被其他同学学习。和祖父共同生活的时间也是我记忆里非常深刻的一段时间。

祖父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我们后辈都很怀念他,我们全家都以他光荣而伟大的一生为荣,并以他为榜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努力工作着。

母亲:一位致力于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校长

我的母亲赵凤兰,1947年3月生,今年75岁,小学高级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母亲1964年9月起任教,先后在兴平县田阜乡中心小学、西吴乡西二小学、兴平市逸夫小学任教。先后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校长等职。2020年退休。执教37年。

1964年进校时任耕读小学教师。她一人承担1—6年级的全部课堂。那时,五、六年级学生早上上课,中午及下午劳动;1—4年级学生下午上课,早上和中午在家帮父母干活。每天中午时间,母亲就随学生一同在田间干活,体验生活,每周还有三个晚上还要把高年级的学生按级分组在家中集中学习。她一边辅导学生功课,一边教学生写日记、心得体会。当时,母亲办的耕读学校颇有名气,外乡的老师多次来学校参观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因此,短短的一年时间,她就因为成绩突出参加了咸阳地区在乾县师范学校召开的耕读骨干教师座谈会并作经验介绍。

七十年代的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为了活跃学生的文艺生活,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母亲刻苦钻研自学音乐乐理知识,自学脚踏风琴,成了一名1—6年级的专职音乐教师。她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教学中,将音乐知识和思想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激发了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尚品德。多次被评为校、乡、县级优秀教师。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从咸阳回兴平老家,半路上碰到她的一名学生(该名学生名叫韩谈判,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师大附中任教,也是一名教师),他见到母亲高兴极了,握着我母亲的手说:“赵老师您好,每当我从广播、收音机里听到《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曲,我就想起了您,这全是您教给我们的歌曲,您的每节课我都记忆尤新”。当时我听了这些话也很感动,我为有这样受学生尊敬的母亲而感到骄傲。

1976年,兴平县教育局在中心校举行观摩教学,当时教育局的领导、各学校领导及各校教师参加听课。我的母亲给六年级的学生教了一首《绣金匾》。当时,正是三位伟人离世,全国处于悲哀之中,联合国都下半旗致哀。母亲在给教唱前,首先讲了三位伟人的丰功伟绩,讲了从旧中国到现在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三位伟人的奋斗和付出。教唱中,当唱到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们永远热爱您”时,她悲痛万分,都唱不下去了。当时听课的学生和所有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都忍不住落了泪。就是这节课、这首歌,我的母亲由一名13年的民办教师转成了公办教师。

母亲在兴平市逸夫小学任教时以音乐课进行了公开课教学。当时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她给五年级学生教唱的是《保卫黄河》。课堂上她不但传授了乐理知识,教会了这首歌,并且给学生讲了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她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和滋养了中华儿女。她还讲到了这首歌的词作者和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为抗日民族解放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历史歌曲《五月的鲜花》、《到敌人后方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唤醒了全国老百姓、抗日战士团结起来,战斗不息,挽救了垂危的民族,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当时听课的老师和全体学生激情万分,斗志昂扬,集体唱完了这首歌。这节课受到在场听课的领导、老师和全体学生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教学一等奖。

母亲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先后担任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员、教导主任和校长一职。她经常利用队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通过开展“露一手”剪纸比赛,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开展“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征文活动,教育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通过开展“我为红领巾添光彩”演讲会,使学生懂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母亲精心指导的西二小学的孙亚萍同学在兴平市学习雷锋活动演讲中荣获一等奖。1985年,母亲出席兴平市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教师节庆祝大会并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37年来,我的母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她对子女的教育更是非常严格,她经常教育我们要多学知识、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工作中要勤勤恳恳工作,清清白白做人。我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母亲到学校来看我,学校领导知道后热情接待了她,时任教务科科长的李周广科长对母亲说:“你教育了一个好儿子,张浩是个好苗子”。而母亲则谦虚地说:“希望学校能好好培养他,让他能为学校多做贡献”。母亲因为是老师出身,说话很有道理而且很有说服力,她对我的祖父很尊重而且很孝敬,对他老人家养老送终,给兄弟姐妹和妯娌树立了榜样,在家族中具有非常高的声望。

母亲退休后,因为良好的音乐才能和为人处事之道,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组织了老年合唱团,她亲自手弹电子琴,教唱曲谱,得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的好评和赞扬。合唱团多次参加学校汇演、歌咏比赛,每次都能取得非常好的名次。她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声望连在此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都自叹弗如。

母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我要向她学习。

我:家族第三代教师的接力者

本人张浩,1972年生,是家族中第三代教师的接力者。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后被分配到陕西省邮电学校任教。时光荏苒,已从教28年,我时刻以祖父和母亲为榜样,牢记他们的希望和嘱托,坚定不移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1994年分配到陕西省邮电学校后,实现了我当老师的梦想。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站在教室门口,惴惴不安,生怕出错。走上讲台后,看到讲台下学生期盼的眼神,我平息了一下紧张的心情,从容地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一节课。下课后,学生们纷纷拥到我的跟前,和我交流,让我备受感动,学生的认可树立了我的自信,坚定了我一生从教的信心和决心。

1995年,学校学生科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担任综合十二班班主任。这对我刚工作半年的新人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一是这个班是1993年入校,现在是二年级,我是半路接班;二是这个班是职工班,学生大都是电信局选派到我校学习的职工,其中还有不少人是从部队专业回来的,年龄比我还大;三是以前有职工班因为不满学校的制度而闹事,甚至烧了教室的桌凳。看着领导信任的眼神,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感这群学生是很有血性。他们棱角分明、爱憎分明又非常可爱。我放下了老师的架子,本着和他们交朋友的理念,经常到宿舍和他们交流,尤其和几个有号召力的学生成为好朋友。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和另外一个班举行排球赛,我们班的姜安平同学(当兵出身,很讲义气)觉得裁判对我们不公,要打裁判,并扬言要把裁判约到校外对决,不是他倒下就是我倒下,为了防止事态发展,我把他请到的办公室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他才稍稍平息了一些。为了保险起见,那天晚上我还不时到他们宿舍的楼下检查,直到晚上11点多,大家都休息了,我才放心地回家了。在这个班毕业20年聚会的时候,我还和姜安平同学说起了这件事,他说,多亏张老师那天对我的劝导,要不然那天真要出大事了。就在那天聚会的时候,我对学生说,你们在校的时候,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现在毕业了,我们就是好朋友,不要在称呼老师了。同学们一致说:张老师永远都是我们的老师。和这样的学生成为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是我在邮校工作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2012年,我因为工作出色,被学校任命为教务处处长,在和学生交流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于是我就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了《弟子规与职场修炼》选修课,每学期都有近百人选我的课,选课的学生都对选择这门课表示非常满意,有的还把我的课介绍给没选我的课的同学。这门课迄今共开设了16期,受众学生约1500人。2021年我还依此申报了陕西省职教学会的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预计今年年底结题。

2021年,我被任命为学院的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虽然工作比以前辛苦了很多,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我仍深爱着我的三尺讲台,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放弃上课。相反,我对我的教学要求更高了,我要给全院教师树立教学的榜样和标杆,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