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教育梦 一如既往园丁魂
作者:袁一如
发布时间:2022-07-22 10:02:58 来源: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大家好,本人袁一如,1988年生人,现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自2012年9月起从教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作为一名毕业即投身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我选择教育这条路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我身后的那些围绕教育的人文环境与故事。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从我的爷爷奶奶到我的父亲再到我,三代人从事教育教学的时间累计已经超过了一百年之久。百年风雨兼程,成就了三代人的教育梦想。百年初心不改,只为传承道义,传播文明。一百年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百年里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也与时俱进,从三尺讲台粉笔黑板发展到了电脑白板信息化教学的时代。只因百年不变的教育情怀,助推着我们家族为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做出贡献。只因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思考,我有幸遇到了同样出身教师家族的我的妻子,我们在教育上的共鸣让教育之路越走越宽。接下来我将分别介绍我的教育世家中每一位老师的心路历程。
我的奶奶,1958年开始从教的朱玉英老师,她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曾任教于宝鸡县旭光小学和虢镇小学。我的奶奶是一位心地善良,慈祥可亲的“妈妈教师”,这个称谓是她的学生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她时写道的。奶奶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如同对待她的孩子一样关爱有加,在过去那些缺衣少食的苦日子里,奶奶在传授给同学们知识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地给孩子们生活上的补助。比如对于一些离家较远的孩子,奶奶因为担心他们早出晚归路上不安全,便经常领他们回自己家休息,第二天给孩子们做好早饭并和他们一起到校。奶奶现已有85岁高龄了,据她回忆说,当时的有些孩子家里条件苦,他们会把鸡骨头装在自己的口袋里面,饿了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舔一舔,嗦一嗦,奶奶看到这些孩子们,就把家里的鸡蛋煮熟了拿来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吃完的蛋壳,她和孩子们一起,在上面画出有趣的图案,有些是表情,再配上剪纸卷成的尖帽子,一个个诙谐的手工艺品哄得孩子们开心起来。曾经有一次,一个孩子早上来上课迟到了,见到我奶奶的时候孩子表情很难过,他说自己不舒服,奶奶问她怎么了,为什么迟到了,孩子说她妈妈今早走了,奶奶刚开始没有往去世那方面想,以为孩子只是和她的妈妈短暂分别了,于是又问了一下那个孩子他的母亲去哪里了?孩子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的突然离开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无处安放,他只想来到学校,寻找他的“妈妈老师”,在这里,他能得到一些心灵上的慰藉。生活上,奶奶爱生如子,学习上,奶奶倾尽所能。为了帮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学好语文,奶奶每天加班加点直到每位学生掌握了知识。1980年左右,奶奶有一次带病坚持上课,结果开课二十分钟左右,她因身体不适晕倒在了讲台上,第二天,20多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徒步三四公里,有的兜里揣着两颗鸡蛋,有的带点蔬菜,共同来看望他们的“妈妈老师”。奶奶从1958年从教至1995年退休,多年连续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总计37年的教学生涯中还有很多教书育人的事迹,但是她说她想不起来了,或许在她看来这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工作只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点点滴滴,就像她在我小的时候常常教导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一样,她用朴实的行动为她的教育事业画上完满的句号。
我的爷爷,袁志仁,现年85岁,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塬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在当时实属不易,但却因为身体不适不得已在中途停止了学业。返乡之后他先后在宝鸡县虢镇中学、虢镇小学和马营镇初级中学担任数学老师。爷爷从教期间获得了宝鸡县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自1965年正式从教开始至1999年退休,他三十四年坚守在教学一线,为学生教授数学。不论寒冬腊月或是酷暑严寒,爷爷都在研究如何改进教法,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尤其是中考前夕的几个月,爷爷更是以校为家,分析考题趋势,开发解题方法,堆积如山的教学资料和教案只为让学生们战胜数学,在他的敬业工作下,竟然押中了中考数学三道大题,成功帮助了中考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爷爷为人和蔼可亲,与同事相处和睦的同时也备受学生尊重,这得益于他对于自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以及以教师职业操守严格自律的品质。耄耋之年的爷爷已记不清他在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多少,他依然铭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准则与道德标准,并且他把这种教育者的品质与精神言传身教于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袁卫东,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先后在贾村镇中学和宝鸡市工业学校,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父亲秉承了我的爷爷奶奶教书育人的理念,对待学生严肃中带有柔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父亲回忆说,他刚从教之时,教授的一些学生和他的年龄大小相近,有些学生对他很不服气,他凭借自己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知识功底,很快让学生对他肃然起敬,那些当年调皮捣蛋的学生,竟也在日后成为了不错的朋友。此外每年的学生评教他的反响都是名列前茅的。在当年学校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在冬天的宿舍里没有暖气,各个都冻得睡不好觉,父亲想办法收集了很多盐水玻璃吊瓶,清洗干净后,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灌上热水当作暖水袋用,虽然方法有些简单,物资比较简陋,但是父亲在尽他自己的能力为学生办一些实事。年幼的我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他却一心扑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即便校园和家仅一墙之隔父亲周内也很少回家,住在学校的值班宿舍,处理学生晚间突发事件,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每天早上八点上课前,他一定第一个就站在教学楼前,以身示范,督促和鼓励同学们能够按时上课。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节奏,他在学院内首创的指纹打卡上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此外,每个节假日放假前对于学生离校的嘱托,在安全方面更是千叮咛万嘱咐,收假的时候又会不漏一人地去统计汇总返校人数,了解学生未返校的原因等等。我们家里人会为一年到头很少看到他而偶尔抱怨,但是父亲作为一名教师,他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放在了第一位,他时常会说教师是良心活,要做到心安理得。有一次,一位学生翻墙逃课,出去玩耍,被值班的父亲和其他老师发现,在对该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发现学生开学数周还没有缴纳学费,父亲联系了他的家长,家人却说开学前就已经把学费给了学生保管。后来在他的家长和老师的询问下才知道这个学生花掉了家里给的学费,欺骗了他的家人和学校,且以往也有一些旷课现象,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本来按照学校当时的规定,该生已经处于被休学劝退的边缘,但当这位学生的父亲衣衫褴褛地背着麻袋出现在学校门口,倒出麻袋中零零散散凑起来的学费时,父亲和其他几位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而是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给孩子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才是教育工作的意义所在。纵然心中对于学生的不懂事有气愤,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帮助这名学生可以迷途知返,好好学习。38年的教育生涯中,父亲获得过不少荣誉,今年年底他将正式退出这个他为之付出心血的行业,而我知道,在2018年9月10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我们父子媳三人同台接受表彰的那一刻起,他的这面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旗子就已经传递到我和妻子的手中。
我于2012年9月1日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既源于前辈的传承,又成于对教育的热爱,更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和各界领导的支持,我经历了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从理论课堂到实训教学,从教学一线到教学管理,最终又沉淀下来,致力于我最热爱的理实一体化、信息化教学工作当中去。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贴近生产工作实际的职业技能培养,在分析了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学情之后,我积极探索日常教学与技能大赛,岗位需求,证书考试等几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力争呼吁更多的学生可以加入到技能特训队当中去,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2013年开始,我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在比赛后的冲刺训练阶段,我常常以校为家,与学生同吃同住,确保学生在早八晚十的集中训练阶段可以收获更多的技能,帮助学生精湛技艺,学有所获,在大赛中取得心仪的成绩。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我们都由衷地感到高兴。日后学生们获得的技能大赛荣誉证书成为了他们毕业求职最好的敲门砖。2015年开始我兼任了班主任工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我做到了为学生24小时不关手机随叫随到。我所带的护理51508班的曹永翻同学,晚上11点多在宿舍使用热水壶时突发意外,滚烫的热水淋在了曹永翻同学的身上,我在接到求助电话后,顾不得已身怀六甲的妻子,就火速驱车前往学校,带领该生与其两名舍友前往高新人民医院,在急诊大夫表示无法处理烫伤的情况下,迅速转院至宝鸡市中心医院,垫付住院费以便学生可以尽快得到治疗,我整夜守护在学生的病床旁边,直到次日与该生家属取得联系,才放心地返回工作岗位。2016年开始,我陪同顶岗实习的学生前往实习岗位,在陌生的环境中帮助他们快速调整适应,看到他们从刚开始的茫然无措到领取第一个月工资脸上露出喜悦时,我知道这些孩子们已经完成了从校园到社会的第一步蜕变,而我也将开始迎接新的挑战。如此十年如一日对教育教学的坚持,我和我的团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4年指导学生获得陕西省数控车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2015年指导学生获得宝鸡市技能大赛一等奖、陕西省三等奖;
2016年陕西省微课大赛二等奖;
2017年创新杯全国说课大赛二等奖;
2018年陕西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2020年陕西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职组评委;
2021年陕西省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三等奖;其他奖励如最美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也不断激励着我,继续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走好教育工作道路。
我的妻子和我同一年从教,她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曾听她讲起:“我的教师梦源于幼儿时代,从小在校园里长大,儿时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模仿老师讲课,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便喜欢模仿课堂教学,每次大家最服气的小老师肯定是我。最让小朋友羡慕的就是我的外婆、爸爸、妈妈、叔叔、舅妈都是老师,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在高考选报专业时,我所填报的志愿几乎都是师范类专业,最终如愿以偿地踏入了期望的教师行列。从大学毕业之际起就一直战斗在教学一线,现在我已实现梦想站上了三尺讲台,自己当年扮演小老师的形象还会时不时地在眼前闪现,激励我不忘初心走好教育之路。”如今我们已有10年的教龄,也从刚开始只有一腔热情的青涩师者到现在熟练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的中流砥柱。对于教学理念的争辩改进,让我们成为一个优势互补的家庭教学团队,不论在日常的教学或是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们都在努力让教育变得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她说:“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迎来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时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深知语文已不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更是蕴藏了民族文化的瑰宝。语文教师,要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人生美。”我们宝职人崇尚精诚致功,厚己达人的理念,她所在的语文教研室可以为一堂课出现的问题讨论到教学楼关门,可以为比赛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反复打磨研讨、不断尝试创新不分白天黑夜确保每一份交出的教案都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在这样团结奋进的集体里,她个人成长很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4年宝鸡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5年宝鸡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7年陕西省微课大赛二等奖;
2018年陕西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9年陕西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2021年陕西省微课程大赛三等奖。
我们夫妻二人共同走过了第一个教育的十年,我们将不忘初心,奋力同行,全力做好教育改革的下一个十年。
三尺讲台勤耕耘,桃李芬芳遍天下。我们三代人中除了文中五人,还有我的外婆、姑姑、也是人民教师,直到今天,我们三代人中仍有5人奋战在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线,而这三代人的教育工作经历刚好印证了我们国家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阶段的教育事业由强固本,飞速发展到教育强国的发展成就。我们相信,只要保持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将教育世家的风格发扬下去,让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