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担当四代守初心 立德树人共同践使命
作者:张婧
发布时间:2022-07-21 16:43:20 来源: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曾外祖父,苟生涛,汉族,1909年10月至1977年2月,陕西省礼泉县人,1929年9月至1960年7月在裴寨公社苟家村小学任教退休。
祖父,张思智,汉族,1935年10月生,陕西省礼泉县人,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讲师职称。1944年9月至1949年7月,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店头村完小上学;1949年7月至1950年9月在家务农;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在礼泉县初级中学学习;1953年9月至1956年7月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铸造专业学习;1956年9月至1960年3月在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学习;1960年4月至1962年4月在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雷达教研组)做预备教师;1962年4月至1974年12月在南京中国科学院华东半导体研究所工作;1975年1月至1979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雷达系微波教研室)做教师;1979年4月至1996年10月在陕西理工大学(原陕西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教研室)任教到退休。
父亲,张海宁,男,汉族,1964年9月生,陕西省礼泉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陕西理工大学(原汉中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1984年7月至1990年6月,在陕西理工大学(原陕西工学院)任教;1990年6月至1996年9月在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物理教研室任教;1996年9月至2003年11月在陕西科技大学国资处工作,其中1999年取得高级实验师职称;2003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陕西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任材料部部长;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任国资处副处长;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30日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2016年6月开始主持工作);2020年12月31日至今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母亲,苏秀霞,女,汉族,1964年7月生,陕西省礼泉县人,教授职称。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2001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03年1月聘为硕士生导师,2004年12月获副教授任职资格,2009年12月获教授任职资格。
本人张婧,女,汉族,1992年1月生,中共党员,在读博士,讲师职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5年。2018年1月,进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任教。
我的曾外祖父、祖父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我的父亲母亲也都在各高校任教,长期工作在教育战线。出生在这样的教育大家庭中,从小耳濡目染知识的重要性,我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受到教育氛围的浓厚影响,为我以后投身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在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下,2018年1月,我作为专职教师进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任职,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在平淡中坚守,平凡中坚持,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教学能力、执着的科研精神和坚定的教育信仰,谱写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矢志不渝、无限忠诚
我的祖父、父亲和我都是党员,一家三代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校,在共同的教育战线上践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奉献和情怀;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忠诚和担当。
我的祖父在那个年代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辈子为新中国的发展培养人才。我的父亲刚开始致力于物理教学研究,后来也积极向党递交申请书,于2012年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在家庭浓厚氛围的熏陶下,在党的光荣使命感召下,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也光荣的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
默默耕耘 教书育人
我的祖父可以说是我家乡的名人,在周围很有影响,提到他,熟悉的邻居和他的学生都对他赞不绝口,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知识和良好品德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乡亲们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有着很高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父亲,作为80年代的大学生,以自己的实力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陕西理工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任教。我的母亲从教二十年,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最深的情愫寄托给了学生。
父母亲始终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与学生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用“宽、精、深”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品德修养锻铸着自己的师魂。在他们的教师生涯中,一直都是率先垂范,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父母亲情系自己的学生,在他们心目中,他们的学生比我都重要。曾经无数次,我的父亲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记不清资助了多少数额,但他却不知道给我买一个便宜的生日礼物。学生生病了,他总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一忙起来,甚至有时会忘记还有我的存在,家里的大事小情也都可以忽视,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
父亲和母亲一直都视课堂如生命,视三尺讲台为阵地,每一节课都用智、用情、全身心的投入。他们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秉持“上课无小事,课比天大”的信念,坚持上好每一节课,从不迟到、早退,旷课。记得有一次我母亲学生需要竞赛,但她刚刚做完手术,由于输液原因,身上的针孔尤为可见,为给学生做好赛前辅导,她就靠在病床上给学生辅导,这个场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
他们视生如子,在他们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们的骄傲,都是可塑可造的栋梁之才。曾经我母亲带教的2005级应化专业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面对困扰,解不开心结。我母亲就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引导他,在母亲的指导下,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科院硕博连读。我母亲指导学生获“互联网+”省铜奖两项,全国大学生杭赛优胜奖一项,“互联网+”校级奖多项,指导优秀毕业论文多项。
父亲和母亲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带出的学生都名列前茅,走上了不同的岗位。小的时候,我不理解父亲、母亲,甚至有些嫉妒他的学生们,但是付出是有回报的,这么多年,他们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学生走上各个战线,各个岗位,但他们没有忘记为他们耗费了大量心血的老师,总是在教师节为父亲和母亲送上衷心的祝福,看到父母亲接到电话,收到短信时的欣慰表情,我认为他们的付出和辛劳是值得的。
正是他们不计名,不求利,长期奋战在教育事业上的精神和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对他们倍加尊敬和钦佩,这种尊敬和钦佩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我的亲人,而是他们的实际行动,让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幼小的心灵植入了以后也从教的目标。
率先垂范 科教创新
我的母亲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主编论著1部,长期从事于精细化学品,工业助剂的合成及应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及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主持横向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发明专利24个;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
母亲的科研精神引领着我,激励着我向教学科研能手方面前进,注重自身水平不断提升,入职以来,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1项、实申6项;主持教科研项目5项,其中陕西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一般项目2项、咸阳市科技局重点项目1项、企业横向项目1项、陕西省职教学会项目1项、院级1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核心以上论文6篇,其中SCI一区1篇;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国金奖1项、省金奖1项、省金奖2项、校级金奖1项、校级铜奖3项。为院校教学科创发展培育了先机、注入了血液,营造了积极向上良好发展氛围。
继承传统 砥砺前行
现在的我作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的一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教师的先进模范作用。
自2018年起,我连续4年冲锋在招生一线,除了工作上以身作则,日常生活中我还对周边同事和新招学生悉心关注,在有的学生出现思想波动、生活困难时,我总是耐心指导、慷慨帮助。同时,我还以校内外招生为契机,创新开展“开门纳谏”活动,积极征集院校师生以及报考考生意见,在我负责招生期间,协助120余名报考学生完成了校园咨询,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完成协助学生订票、安排住宿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了报考工作顺利进行,2019年因为招生工作表现突出,我荣获招生先进称号。2021年,自己身负班主任一职,所带的药学1801班班长由于不慎摔倒导致腿骨骨折,自己虽然身处西安,但还是在第一时间赶往学校,于午夜12点将学生送至医院,确保了学生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2021年我被评为院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
进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以来,面对新开课程和科研攻关的各种压力,我主动担负起医药化工新开学科团队的组建工作,克服教学文本不完善、教师团队教学水平欠缺的困境,发挥教学专长、结合院校的实际分析研究,组织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调研分析、试验论证,牺牲空闲假期积极参加课外培训,经过一整年的筹备,面对教学上没有支持,设备硬件、软件缺乏资料,预算有限等各项困难,积极筹备组建医药化工学院首个教学及科研攻关团队,建立了包括教学测试平台、教育实验室等核心工作,扩展开发了化妆品妆创新系统等配套学科,并发表了系列论文。以“成本控制”为己任,我还牵头起草撰写了化妆品专业实训室二次整改系列材料,通过多次调研和多家比价,制定了成本计划,为院校节约了一定开发、建设、委托费用。
在医药化工学院首次开创化妆品专业后,我主动请缨,带领教师小组成立党员突击队昼夜奋战,严格教学文本编制、实训室建设等,确保学科高质量顺利开创。面对医药化工学院新开化妆专业,在无任何帮助和扶持的条件下,我从课外培训、先进院校以及利用业余时间自我采购化妆专业书籍上,及时总结,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医药化工学院探索出一条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后续教学中,精准把握学科前期运行过程中的重难点,积极运用学习经验,协助完成院校化妆品专业的培养及实习,较好的完成了此项工作。
通过系统学习发现其他院校的教学文本、操作规程识别难度大,国外专家解决问题受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不及时等问题,我主动放弃休假,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将《化妆技术》《化妆品品牌》《形象设计》以及系列的评价试验书籍和专家资料进行了整理翻译,独立完成了一系列专业书籍的翻译并写入教案,并针对化妆品的教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编译对比,对重要标识进行了汉化,切实优化了日常教学流程。
辛勤的付出和优异的工作表现,特别是我组织党员教学科员小组解决了医药化工学院众多疑难杂症,并多次以专家身份现场指导咸阳市水污染治理、设备验收、教学改造等工作,让我先后荣获了招生先进、科研先进、教学先进以及《筑时代“强”音》项目获互联网+省级金奖、国家级铜奖等诸多荣誉,先后荣获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青年科研工作先进称号。
当前举国上下笼罩在疫情中,特别2021年,陕西疫情严重,疫情防控期间,我秉持党性操守,每天坚持早到晚走,提前打扫好办公室,清洁消毒,下班后等大家走了又收拾完了才离开,为大家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后来学校停产停课,作为教师家庭,看到孩子不能到校接受教育非常痛心,特别是有的家庭父母辅导不了孩子,有的孩子马上就要面临高考,线上教育不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有的家长焦头烂额在网上进行求助,看到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家庭,我们全家主动提出为封控在楼栋内的孩子提供帮助,线上为他们解疑释惑,用自己的优势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疫情转好尚未复课时,父母主动邀请孩子到家,给孩子提供各种帮助。父母认为这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不足为道,但真心换真情,以奉献回报初心、用坚守诠释使命,我们身体力行的播撒爱心和正能量,用点滴小事诠释了教师家庭的风范,赢得了小区家长和孩子的称赞和肯定。
我的家庭曾经为教育事业付出辛苦和努力,曾外祖父、祖父终其一生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父亲母亲都是比较优秀的人,立足自己的本职,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绩属于他们,正是有他们的精神指引,我才追随他们的脚步一刻也不敢松懈,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他们的追求和成绩激励我砥砺奋进,一路前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承家族精神,传承家庭的“以情动人、以身示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世家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育事业上不懈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努力,把教育世家的精神传承发扬光大,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