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
作者:李立
发布时间:2022-07-20 08:33:53 来源:北城中学
李立同志生于1983年,成长在一个教育世家。祖父李广仁,生于1926年,毕业于西安中学,1946年回乡在安乐乡中王堡小学任教至1957年,曾任该校校长,后调离;二祖父李广祯,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在陕西省西安农校任教直至退休;大姑奶李爱英,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后改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在交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并承担医学院教学工作直至退休;三姑奶李新英,副教授,先后在宁夏农学院,陕西财经学院任教至退休;四姑奶李秀英,高级教师,先后在湖南红日机械厂子校、陕西重型机械厂子校任教至退休。
李立的父母均毕业于陕西省彬县中等专科学校。父亲李锡斌,1981年至1996年任教于三原县高渠中学,之后历任陂西镇教育组业务专干,安乐镇业务专干,2002年调至三原县教育局工作直至退休,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母亲马芬1981年任教于西阳镇武官中心小学,1982年调至高渠中学工作直至退休,教龄35年。伯父李锡栋,1976年在安乐乡中王小学任民办教师,后任教于安乐中学直至退休。伯父李锡才,毕业于西安体院,后在青海师范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它将影响你的性格,思维,兴趣等诸多特性的发展和成就,特别是家庭教育这一人生教育的起点,从一开始就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立这一代兄弟姐妹在祖辈、父辈们耕读传家的思想熏陶和严厉管教下,多人承袭家风,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
回忆起自己的儿童时代,很多往事仍历历在目。他说: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没有上学之前跟着祖父祖母生活在农村,退休在家的祖父和祖母一起经营着家里的九分薄田,农闲时祖父喜欢无线电,喜欢种树养花,为此买了很多相关书籍和工具。祖父经常给他讲一些无线电知识,教他认识电器元件;有一位在农校工作的表伯经常来家里和祖父讨论如何种植和修剪植物和花卉。祖父也经常教他辨识花草,读书和歌唱,至今还记得从祖父哪里学来的诗词和歌曲。父母节假日回家,除了会帮着料理农活家务之外,父亲还经常去同为教师伯父家去聊一聊他们的共同爱好——书法,讨论下下各自工作遇到的问题。村里人都知道我的家族走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也经常来家里和“教师”们请教疑难,我家的教师们总是热情招待,和村里人一起探讨,提出建议。从小就看到了大家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让我这个教师子弟从小就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萌动成为教师的理想。
快上小学时李立就开始随父母居住在髙渠中学的教师公寓里,父母的工作很忙,还没有开始上学的李立总是在父母去工作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父母总是给他一本描红本,帮他调整好坐姿,让他用毛笔描红练字,磨练心性。他总是喜欢翻弄家里书桌上父母的教案本和书架上的各种书籍,虽然还不怎么识字,却也总是看的有模有样,一本正经。他也经常和小伙伴们去看父母们工作,踮起脚尖趴在窗台上看着父母们讲台的飒爽英姿,听着抑扬顿挫的声音,抑或看看试卷的印刷过程……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经常停电,到了晚上家里就点上煤油灯。李立至今还记得煤油灯下父母工作的身影,见得最多的是批改学生作业,有时也看到父母用钢针做尖的笔在蜡纸上为考试制版……父母的辛苦工作让李立从小的就懂得获得成绩的前提是辛苦的付出。
90年代中后期,教师工资总是不能按时发放,一拖就是几个月。生活的拮据让李立这个双教师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节约,也让他看到广大教师在艰苦环境中不改教育初心的坚守,不就是日子过的苦了点吗,该做的事不能放松,教书育人的使命不能变,教育教学的常规不能变,原来怎样做现在依然不打折扣的好标准执行,在艰难他们依然带出了好成绩。这就是信念,只有坚守才能不辱使命。这就是使命,只有初心不改才能奋勇向前!
李立毕业于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2007年9月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刚参加工作时,父亲鼓励他说:教师的本分是教书育人,能上好每一节课,能带好每一位学生才是真本事。
对于父亲的鞭策,李立从不敢懈怠。他积极听课,乐于请教,从同组教师身上汲取备课和上课经验,他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刚开始的那一两年,常常一节课的备课过程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他认真反思,从反思每一节课开始到反思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培训,通过培训接触更多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他不畏艰难,勇挑重担,4个班两个不同层次,9各班三个不同层次,最多的时候11个班四个不同层次,不但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更要带出质量,带出成绩,通过磨练,他教学工作干的越来越有声有色,逐渐从一名初出茅庐、略带稚气的一名见习教师,成长为一名潜心研究教学,有着自己丰厚教育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的成熟教师、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北城中学为数不多的第一轮就进入高三的青年教师,开始承担高考复习备考的教学工作。由于李立同志的自我努力,在之前就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所以在高三也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基础年级的成绩虽使他获得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引领高考备考的难度还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为了能够将工作搞好,在第一年的高三中他更加积极的听课请教,加大做题量,加大备课强度,加强高考研究,逐渐赶上了进度,将成绩带了出来,获得了学生和学校的认可。第一年上高三,他带基础班,第二年开始带重点班,第三年带补习班、实验班,一年一个台阶,在高三站稳了脚跟。每当一届高三临近结束时,同一办公室的老师们总会讨论谁将继续奋战在高三时,大家总会说李立的机会不大,就好好准备,为新一届毕业年级的课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这对一名参加工作1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这就是一种认可,一种褒奖。而这种奖励一奖就是12年。
李立不但在教学上做出了成绩,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09年他主动请缨,要求承担班主任工作。第一年班主任工作让他记忆犹新,那个“十班十班,非同一般,奋勇前进,样样争先”的口号常在他的脑海中回想,就像一剂强心针,激励着他勇敢前行。从认识每一位每一位学生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性格特征,从选出每一位班委成员到排好学生的座位,从口头约束到师生合作制定班规,从一有情况就严厉训斥到谈话交心相互改变,每一步都有从其他同事那里获得得的经验,都是结合班内学生状况的科学施策,用心之举,倾情付出。有付出就有汇报,经过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在高考中结出累累硕果,获得了多项相关荣誉,给为他后来的教育教育管理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教15年,12年高三教学经历,从事班主任工作8年、教学管理工作3年、多篇论文发表于期刊杂志,教学论文和班主任论文等教研成果多次在三原县和咸阳市获奖;两度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陕西赛区》的优秀辅导教师;2012、2014年两度荣获“三原县高考优秀班主任”,2015、2019、2020年三度被评为“三原县高考优秀教师”。
李立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饱含热情、悉心钻研、倾力奉献;对待学生,坦诚相见、耐心细致,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工作。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他正通过各种手段学习新的评价体系,新教材,新教法,实践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努力实现自我跨越,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传道授业解惑”,“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祖辈、父辈高扬 的旗帜,树立的榜样。“教育征程漫漫,吾将上下求索”。李立将继续扛着父辈的旗帜,沿着祖辈的脚印,为党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为三原教育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