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学校作业管理探究

李新宏

设计作业要做到“五性”。“五性”即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应鼓励创新作业形式,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趣,学生才愿意学。作业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

作业形式要多样。教师应布置“个性化”作业,从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的特点出发,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主科目课程设置分层作业,全面建立“基础作业+拓展作业”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其他科目作业要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体育、劳动和实践类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操作、实践的机会,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个性。学科作业注重减负提质,德育作业注重导向,体育作业倡导运动,综合作业强调发展,改革以往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

重视作业讲评。将作业讲评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需要教师按班级制订学科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和学生作业纠错反馈表,按时回收,认真记录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比较典型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做好作业及时讲评,个性问题则个别指导,同时督促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良好习惯。

加强作业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第四小学


“大教育观”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

文 刚

近年来在教育均衡、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支持下,一方面改善了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特岗教师、振兴计划等政策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下一步如何守住阵地、扩大战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首先要想办法让人动起来,让优秀的人有成就感,让观望的人有危机感,初步形成一定范围内、时间内的岗位流动。具体来说就是政策性地引导管理骨干和教学骨干流动到薄弱学校一定时间,用名校名师效应带动薄弱学校“稳住局面—完善体系—增强后劲—常态发展”。

其次要强化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区域教育一盘棋,有计划有步骤地缩小校际差距,逐渐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大教育观”。项目建设、人员配置、学校容量,要科学规划,收紧拳头办事,不能零敲碎打。要不断树立公信力,提高凝聚力,形成战斗力。可以精简管理人员,一校拖几校,一套班子,内化融合,避免利益冲突,小鱼吃大鱼,倒逼小区域内协同发展。

最后要创新学校管理人员聘用机制,灵活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比例要同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和目标责任相一致。这个聘期不宜长,要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实行一年一聘,重在看实绩。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鱼池中小学


教育的力量

郑巧贤

从“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教育自信力,担当与行动更重要”“改变教育,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所学校的情怀、追求、品性与精神”“希望,是追求可能的激情”“感受班主任善良的温度”“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追寻教育的终极价值”“40年走过的‘三条路’”这些过往之言、过往之事弥足珍贵。

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来说,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行动。一所学校的发展动力应该依靠“专业驱动”,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来提升课程品格,改善教学品质,进而提升整体办学品位。以前瞻性、建设性的“五业”(学业、专业、职业、事业、志业)贯通的思考与实践,将“为分而学”变为“因爱而学”,真正使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追求、使命、情怀一以贯之,这样的人才何患竞争力?何愁无大师?何惧一流人才?

教学活动不是“反复操练”,学习不是“记住背过”,考试评价不是“记得牢、答得出”的“解题比赛”。围绕“记忆力”打转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已渐行渐远。新时代的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科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更关注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与能力的“方法之知”,甚至更进一步关注着学科的深层价值诉求,让我们的教学真正从“记得住的知识”走向关注“一生能带走的素养”,让我们的评价命题真正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培养出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协同学习

吴林林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互相教的关系”,让学生被动等待教师与同伴的援助,最终只会培养出“等待的学生”。习惯于被动等待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降低。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的“学”,对高效学习进行深层次系统地研究。

合作学习与协同学习究竟有何不同?合作学习的方式基于以下两个理论得以建立。一个是集团式学习比个人学习达成度高的理论,另一个是合作关系的学习比竞争关系的学习达成度高的理论。与合作学习不同,协同学习认为学习活动是基于对话式沟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实践,是以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为中心的组织学习活动。

如何组织小组?我的做法是:小组以四人为单位。一旦小组超过四人,可能会有人被排除在外。因此,教师应根据能力进行均衡分组。

在课堂中如何开展协同学习?我认为应通过任务布置、协同学习、结果反馈、师生评价四部分来完成。任务布置:教师将教学内容分类,设置共有问题及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协同学习:接到学习任务后,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按步骤完成相关题目,遇到问题可小声询问组长,问题解决后再继续下一步,教师应对无法参与小组学习的学生施以援手,对在互相学习中因遇到瓶颈而停滞的小组给予适度点拨。结果反馈:由组内发言者(轮流进行)将小组学习的结果通过上课发言或在黑板上展示的形式进行汇报。师生评价:其他小组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评价,可提出不同意见,目的是追求完美结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同仁蒙正学校


家校共育,为学生未来赋能

张海兰

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学生不是瓶子,而是种子。既然是种子,不管您愿不愿意,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都会长大。但是种子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适宜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肥料,这就启示教育者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像农夫一样精耕细作,甘于平凡、懂得守望。学生的成长环境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就注定了家长和教师要共同走过一段家校携手、护航成长的路程。

在很多媒体上,我们经常能看见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选择“佛系”面对。因为许多案例告诉我们,学生犯错后,教师稍加批评,学生就回家诉苦,部分家长护子心切,由此挑起事端,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状告教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恃宠而骄,导致学校和家庭教育越来越束手束脚,越来越不敢管,不想管,也不能管。出现问题后,学生会变本加厉,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威胁父母或老师。树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家校关系走得近,学生才能站得高。只有家校共同培养、督促,才能给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共赢。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经开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