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栏目主持人 王彬武

2020年,陕西省启动“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组织省级骨干教师与县域中小学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一线教师进行实实在在的帮扶,也让骨干教师在帮扶中得到成长。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建立了共同体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式,逐步探索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模式。

■ 一、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变革的条件

“学习共同体”是近20年来兴起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目的是克服近代以来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人的学习变成被动的、划一的、个人主义方式学习的弊端,恢复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合作意义。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方式变革方面都会产生积极作用。2020年,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在教师培训方式上对“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进行了升级,设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目的是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薄弱地区学校教师快速成长。

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经过10年的培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规模已相当可观,省级骨干近万名,市级骨干2万余名,县级骨干三万余名,这批教师已经在全省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有效的方式,把骨干教师组织起来,发挥对广大教师的示范引领,这是骨干体系建设的初衷。

中小学骨干教师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进入骨干体系的教师,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培养的结果。每一位骨干教师的成长都经历了心血和汗水的付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都有追求、困惑、反思和收获,他们的心路历程就是宝贵的资源。骨干教师获得此称号,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有义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智慧。进入学习共同体,就有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和载体,也有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引领成为一线教师成长的需要。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城乡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形成的原因复杂,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式、信息资源都会影响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关键在教师的整体水平。并不是乡村教师不追求专业成长,而是缺乏提升所需要的交流环境,他们遇到的困惑和迷茫没有得到很好的引领,就会失去问题意识,缺乏反思能力,丧失自我革新的意识。能有骨干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手把手地指导,并能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建立固定的联系,随时随地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成长就会自然发生。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中应运而生的。

■ 二、学习共同体如何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由省教科院和各市教育局组织,形式各有不同。省教科院把共同体的运行与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结合,由实践导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帮扶对象组成共同体,明确以教学能力提升为主线,把帮扶对象的提升既作为实践导师的责任,也作为培养对象要完成的任务,通过三年的帮扶最终要有课题研究的成果,还要有帮扶对象得到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主体,两个目标,共同考核”。指导者、帮扶者和被帮扶者三位一体,最终都得到了成长和发展。通过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施,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变革。

成长质量的变革。由于教师职业明显的实践性、反思性和成长性,中小学教师真正的专业化是从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开始的,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形式除了课堂教学实践,主要通过校本研修和专业培训。校本研修容易受到环境的封闭性和文化的同质化制约,很难跳出低层次循环的境地。专业培训也存在工学矛盾和针对性差的问题,即使培训邀请名师教学,也往往是知道谁在培训,培训了什么,却不知道被培训者发生了什么。对教师来说,也经常是讲得激动,听得心动,落实不动。学习共同体的模式,是对培训和送教形式的发展。学习共同体中,被帮扶教师直接与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建立紧密联系,聚焦被帮扶者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并且以共同体的成果产出为导向,经过三年共同历练,教师成长的质量是其他培训不能比拟的。

成长效率的变革。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制订了严密的实施方案,首先对被帮扶教师的问诊活动,不仅了解教师的个人困惑、期望目标,还要了解他所在学校的教学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探寻教师的教学问题是个体原因所致还是环境原因所致。然后针对帮扶教师完成“定制化”帮扶方案,通过集中的同课异构、日常的远程交流解决问题。在帮扶过程中,还要针对教学问题提出一项课题,把完成课题研究作为巩固成长质量的方式。作为学习共同体,三个主体直面具体问题,共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聚焦教学,基于诊断,目标明确,成果有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成长的效率。

成长动力的变革。人的认知由环境决定,不同环境遇到不同问题,不同环境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态度。被帮扶的教师不是自身能力不足,往往是受大环境影响,习惯于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对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缺乏超越性。名师的成长必然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历练,他不仅是教学能力技能的提升,也不单是方法的改进,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热爱教育的深厚情怀。组建学习共同体,让被帮扶教师不仅学习理念、经验、技能,更能够近距离感受一个优秀教师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品质,解决一线教师安于现状的认知,激发超越现实、突破自我的动力。

■ 三、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价值

教育现代化,呼唤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时代发展提出的教育问题,需要人的现代化,关键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一种探索。城乡教育存在差别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是历史发展决定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2016年,国家对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行了部署,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这个目标都是把解决基本条件作为任务的核心。而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教师的现代化,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思想影响下,人们会把乡村教育作为城市教育的对立面,认为乡村教育必然是保守的落后的,是处于劣势的,即使乡村教师能够坚守乡村教育,有情怀、有追求,依然摆脱不了后进者的心态。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我们也采取交流轮岗制度,解决人的问题,但是交流到乡村的教师总有一种心理优越感,和本土的教师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有时甚至挫伤了本土教师的积极性。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把实践导师、帮扶者和被帮扶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目标、制定规划、统一考核,解决了帮扶者与被帮扶者相互疏离的问题,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如果有数以万计的共同体,这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研究基础教育新时代课题的一种探索。今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处在一个发生深刻变革的转型期,时代为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变革的问题,“双减”政策带来学习方式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新课程实施带来课堂教学转型的问题,“五育”并举带来成长方式变革的问题,是学校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面对这些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作出不同的选择。对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来讲,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面对共同的问题会有哪些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碰撞,这些都会让我们的教师不再局限于自我的环境去理解教育改革的时代课题,会让每一个人从更深层次、更广视野认识这些问题,通过课题驱动,完成时代的教育答卷。

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一种探索。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的一个目标是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高、教学技能熟练的合格“教书匠”,更要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系统性的教育观念,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包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解,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事实上促进了被帮扶教师和帮扶教师两个群体的成长。青年教师在和名师名家的学习中,激发了追求卓越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提升自我。作为帮扶者的省级教学能手培养对象,以及作为指导者的省级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如果不参与这项活动,也不影响他们享受自己的荣誉,但是进入共同体,自己也被打开了。他们在帮扶中会发现教育的落差,有了改变现状的责任感,也在共同体中了解到薄弱学校的教学情况,了解到制约教师成长的关键所在,了解到自己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教学问题,这些于无形中开阔了他们思考教育问题的广度,能从更加深刻更加广阔的视角认识教育问题,教学名师也在共同体中得到成长。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动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起到人才支撑作用。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还处在起步阶段,行动的推进形式也不局限于一种,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探索更可行更有效的形式。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广泛开展在线研讨,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与课程综合化教学理念相适应,探索开展项目化学习,解决学科割裂与融合应用不足问题等。如果这一行动能够在更广泛的区域和更深层次得到实践与探索,必将对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