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三个属性

教育有三个重要的属性,就是历史性、主体性和社会性。一般谈它的社会性较多,主体性也会注意,但对历史性的关注和思考少一些。

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等教育的特性都是从教育的社会性角度来谈的。而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它的阶段性、时代性以及时空延续发展的变化性与局限性。

谈到教育的主体性,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手段,是人类从个体到种群认识改造自然界与社会的思想行为工具,它必然要遵循个体认识改造物质世界的规律,尊重个体成长中的发育规律、心理规律、学习规律、实践规律,遵循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发展。

现在,有些课堂教学讲“双主体”,即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发展成长,教师也在育人中发展成长。

从认识论角度讲,人类是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比如时间的概念,一天24小时,1年365天,时间是记录运动的坐标辅助线。部分物理学家讲,时间就是运动,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理解运动所形成的认识概念。时间具有一维性,记录运动的先后。

从社会性角度讲,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公平、民生工程等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与目标,包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而作为一个社会性事物,教育具有一个从思想到执行的完备社会生态体系,有指导思想、价值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保障、评价体系等。我们更加关注管理体系、制度体系中的内容。无论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家长,还是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学校等,都是这个教育生态体系中被动与主动的参与者。

教育的社会性也是在强调它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近代社会治理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权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在我看来,新闻舆论宣传和教育两项工作,都是开启民智、传承文明、影响社会、赢得民心的重大工作。

教育的社会性,强调的是它的群体性,关注的是它的架构、关系和范围。

这三个属性相互交织,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来看。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从这三个角度,用全面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去审视。

从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时代性

看“三个课堂”“课堂革命”

我们应从历史、社会的角度,来看当前教育的任务(阶段性和时代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中又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推进这个历史性任务时,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最终要服务于每一个活生生的学生,要使他们成才,助力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打牢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价值观基础,要助力他们探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教育是人追求真善美价值的社会工具。

回到“三个课堂”的建设,“三个课堂”是十九大以来陕西省追赶超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阶段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的旗帜下全面推进的教育改革。

《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出,“三个课堂”的构建与融通就是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基于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依托新技术,进行根植现实、面向未来的课堂革命,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从有质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指出了“三个课堂”的教育形态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赋予教育的新任务与新理念,要符合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赋予教育形态新的模式、手段、渠道,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我认为,“课堂革命”的核心工作是深入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通过“课堂革命”的探索,构建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育人方法。在育人的过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为重点,着重关注意志品质、劳动观、幸福观、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的身心与生活方式、社交能力、抗挫折能力、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培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在基层走访,一些教师认为过去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好,为什么要变呢?这不是简单的变,而是原有理念在实践上的升华。

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教育公平,均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陕西省教育系统以“三个课堂”为抓手,全面开展“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是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时代,教育改革从指导思想、价值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保障、评价体系等方面被注入了时代的新内涵新要求,不能因循之前的体系模式惯性发展,要因势利导,因时而变,不断开拓创新。

我们把育人课堂的内涵从“第一课堂”推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这也意味着,育人不能拘于形式地点。所以“三个课堂”的改革探索实际是推动育人方式从指导思想、价值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保障、评价体系、办学模式、育人方法等方面深化改革,是更进一步的扬弃与升华。

关注改革,关注育人

当前,教育发展阶段就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改革,关注育人,关注评价改革、教育公平和“五育并举”。

从最近的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看,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消解资本对义务教育体系的异化,促进教育公平。另一个是在改革中,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的问题。

因此看待一些地方的“三个课堂”和“课堂革命”是否有成效,也要以是否推进落实教育公平和是否破除“五唯”评价方式作为评议标尺。

在育人方式上,要从教育规律入手。以思政课等三观教育为主要载体,以“五育并举”紧抓学科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尤其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关注“课堂革命”的推进,重点是关注育人方式从指导思想、价值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保障、评价体系、办学模式、育人方法等方面的变革,要关注它的变与不变。要以是否推进落实教育公平、是否破除“五唯”评价方式以及在价值观培养、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变革为主要参考点。

当然,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让培养的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求得自我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