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在扩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是非判断能力。4月25日,我执教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现对本节课做以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立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的观念。导入我呈现了经典的“秩序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来自于课本中的活动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序的意义和价值。这个实验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所做的“瓶口逃生”游戏。在课堂中,我邀请一组同学做秩序小实验,孩子们花了25秒才将我个小球从瓶口无规则取出。于是,我便启发孩子们再想想办法,最终,聪明的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用4秒时间迅速、有规则地取出小球。这个实验使孩子们将课内知识(实验)联结到了课外知识(公共生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实验,用自己的智力思考实验,用自己的方法思考实验,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

本节课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对于学生而言,规则意识的养成要靠教育。在这里并不是说把规则强加给他们,而是要激起学生内心主动遵守规则的意愿。针对以上理念,在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演一演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以此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整节课孩子们成为了课堂中的小精灵。

第一组节目扮演的场景是:一名男子在火车上大声接打电话,因手机无信号,声音越来越大,导致周围人无法忍受。第二组节目扮演的场景是:一颗千年古树遭受游客签名、乱涂乱画,更有一些游客乱拍照、扒树皮等现象。

演员们入情入境的表演,让我不得不佩服。有句话说:自然即最好。孩子们是生活的观察者,留心者。孩子们今天所扮演的内容定是观察生活、模仿周边人而表演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顺势邀请其他学生对演员们进行劝说。最后,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我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道德思想的深化与教育。相信在表演与教育的基础上,孩子们定会对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印象深刻,道德理论知识以后也能够顺畅地行走于生活中。真理的强大可以引导学生,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文化更可以熏陶学生。

义务教育道法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理念提到:遵循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强调课程一体化设计。有声语言是一种劝说形式。在公共生活中,还有很多劝说是无声语言。在讲课之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收集公共标志的作业。在课堂上,我看到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孩子们的。讲台中央,他们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自己准备的作品。有禁止抽烟、请勿大声喧哗、安全通道等多种标志。一个孩子介绍一种标志,全班五十四人,这种螺旋上升的呈现方式,发挥了道德与法治在落实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而一些公共标志对于成人的我来说,可能也是一个空白区。所以,讲完公共标志这一板块时,我由衷的感谢孩子们。是他们弥补了我公共标志的知识盲区。与其说这节课是我执教的,不如说是孩子们给了我底气,让学生、我、课堂发生了有效的联结性。

执教完成后,教研校长对我的课程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她指出: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丰富性,要兼顾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在课堂中,需要建构学生•课堂•教师三位一体的联结式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