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聚焦家校合育“小切口”,激发教育发展“大进步”
发布时间:2021-12-06 18:34:25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
家校合育是新形势下办学发展的新方向,教育只有放弃封闭垄断,敞开大门,让学生走出去,让家长等社会有效资源涌入进来,切实保障家长对学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价权,才能真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通过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全面了解教育新动向,参与校园建设、学校管理,观摩孩子的学习情况,探索新型德育工作机制。
2017年以来,大荔县全面启动和推进家校合育改革,坚持以学校、家庭为载体,家委会为纽带,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引领,依托家长学校平台,通过教师、学生、家长互动这一主线,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目标同向,措施同力,让广大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合伙人”。通过推行家校合育“小切口”改革,带动教育发展“大变革”,将家校合育打造成为大荔教育新名片。
强化顶层设计
县教育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家校合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主题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2017年出台了《大荔县教育局家校合育制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家校合育改革。截至目前,相继出台了《大荔县家校合育工作规范指南》《大荔县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荔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委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大荔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规范》《大荔县家校合育改革提升方案》等7个县级指导性文件。2021年,渭南市委深改委将大荔县“家校合育”改革列入小切口改革试点。
规范建设家长学校
按照有校牌、有教室、有师资、有计划、有主题、有活动等六项标准规范家长学校,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家长学校,完善《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职责》和《家长学校学员行为规范》,同时办好家长课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截至目前,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300余个,班级、年级家长委员会1000余个,成立家长学校300余个。
推进家委会建设
各学校成立班级、年级、校级等三级家长委员会,设立家委会主任,完善组织结构,科学规范章程,发挥家委会的积极作用。以“校园开放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云棋、实验的护学岗,荔东的“交换空间”校园开放日,学门前、红楼小学的家长课程。3月5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主任王永鹏一行专题调研大荔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荔东小学听取了大荔县实施“家校合育”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果成效,对家校合育改革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
2017以来先后邀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全国家校合育倡导者、陕西素质教育杂志社编辑等专家在云棋小学、同州中学、洛滨初中、城关初中、洛滨小学等学校举办全县性的报告会12次。2019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家庭教育巡回宣讲活动,组织心理健康专家、家庭教育专家送教10余次。2021年,在同州中学、荔东小学建成两个县级家庭教育大讲堂,举办大讲堂7次,培训老师、家长1600余人。教育局与县妇联编印了《大荔县小学家庭教育读本》1套6册,指导培训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打造专业教育团队
县妇联与教育局联合成立了大荔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聘请家庭教育专家23人,成立了大荔县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每学期为基层学校送教30余次,受益人数18000余人。同时积极扩充家庭教育专家队伍,组建学校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实施“一校一团队”,提升我县家校合育工作水平。2020年9月,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评估专家王国琪、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张勇等渭南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督导组到大荔县教育系统调研家庭教育工作,参观了荔东小学家校合育工作,在大荔宾馆召开的汇报座谈会上,县教育局就全县家校合育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
丰富家校教育活动
荔东小学秉承“学做人、求真知、健身心、育特长”的校训和“养文明之气、求优质之学、育特色之才”的办学理念,围绕“阳光·自信”教育主题,突出“全面育人,特长发展”的办学宗旨,重精细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十分重视家校合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举办多种形式的家长培训,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逐渐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大环境,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家校合育共同体。
新时代,大荔县将继续深入推进家校合育“小切口”改革,发挥家校合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打造“家长尽责称职、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文明和谐”的家庭教育新格局,引导学校及广大家长目标同向,措施同力,让广大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合伙人”,增强家长对教育工作的了解,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的支持,实现教育发展大变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荔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