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到湖北襄阳开会,趁便到附近的南漳县游览了一处三国名人旧址——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故居水镜庄。

水镜庄景区门前蛮河环绕,风光旖旎。司马徽为东汉末年隐士,为避战乱在南漳的玉溪山下彝水岸边隐居,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庄前有一石碑,上书“汉水镜栖隐处”,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县徐彦所立。

走进吴丈蜀题匾的“水镜遗址”,是一处安闲幽静的小院。院中石碑上刻有水镜先生线描像,后面为始建于清乾隆七年的荐贤堂,门前楹柱悬联:“慧眼镜明,英雄早识藏龙凤;古心水净,霸业深知敌魏吴。”

堂内“进贤为贤”匾下有刘备、司马徽、书童塑像一组,再现了当年荐贤的情景。公元206年,寄居新野的刘备投奔襄阳刘表,刘表内弟蔡瑁在襄阳设下“鸿门宴”,企图谋杀刘备,刘备察觉后从西门逃走,马跃檀溪来到南漳,水镜先生早派书童到城东山梁恭候,把刘备迎进水镜庄。司马徽曰:“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何以来庄?”刘备答曰:“偶经此地,书童相引叩见。”司马徽笑曰:“不必隐讳,今必逃难至此。”刘备被水镜先生看穿,便实情相告,请先生辅佐。水镜先生婉言相辞:“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段话在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和明朝《三国演义》中皆有描述。隔不多久,名士徐庶也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刘备便率关羽、张飞到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又重用了庞统。在这“一龙一凤”的帮衬下,破新野,烧赤壁,取西川,定汉中,从而跻身列强,建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吴鼎立三分天下。

“水镜遗址”左侧是一座茅草覆盖的“草庐”。院中有司马徽抚琴雕像。左为“聚贤堂”,右为“讲学堂”,正中有“司马徽堂”,室门有联:“结庐山庄,先生千古;尽忠汉业,龙凤二人。”据史书记载,司马徽早年曾在襄阳城南二里的学业堂讲学,后隐居水镜庄,继续开堂讲学,学者甚众,有千里而至者,诸葛亮、庞统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卧龙、凤雏等人正是因为在汉末荆州城浓厚的学术氛围里不断学习,才有了满腹经纶之才、经天纬地之能。

再向西行穿过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的头天门和二天门,便来到水镜祠和白马洞。清乾隆七年,南漳知县徐彦在白马洞口依山势而建水镜祠。1936年,南漳县参议夏云清先生重新修缮了水镜庄门楼,并亲自撰写一联刻石:“彝水环绕;明镜高悬。”白马洞镶嵌在玉溪山峭壁之中,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可容千人。司马徽先生隐居时,曾在这里读书、弹琴、会友。相传白马洞通四川,早年洞内有匹白马,白日放牧,夜间隐匿,聚众捕捉后,到襄阳马市出售,遇四川一马商,称此马是他在四川峨眉山一洞内丢失,应予以归还,双方争论不休。马商一声唿哨,马即近前亲昵,不断自明,现洞内塑有司马徽与好友庞德公当年对弈及其学生诸葛亮、庞统、徐庶的塑像,并流传着多则水镜先生与其弟子的智谋轶事。

相传诸葛亮最初入庄拜师时,水镜先生出了一道哑谜:他屈起食指,伸到诸葛亮面前,又点了点。诸葛亮向水镜先生深深一鞠躬,又后退三步,站在一边解释道:“您要我做首屈一指的大官,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水镜庄学习,一天老师家的鱼不知被谁偷吃了。老师很生气地问:“谁吃的?”没人回答。诸葛亮突然跳起来说:“坏了,我在那条鱼里放了耗子药,大家千万别吃。”只见一个学生脸色大变:“师父,是我吃的!快救救我吧。”

诸葛亮不仅拜司马徽为师,也还向当地有才能者虚心请教。荆州名士庞德公德高望重,见识广博,处于乱世追求无为清静,在襄阳城东二十里的岘山结庐隐居。诸葛亮常常不辞辛劳,跑几十里去向他求教,每次去都躬身下拜,毕恭毕敬,庞德公对他的管教特别严格,诸葛亮在庞德公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华民族正义与智慧的化身。他能掐会算,草船借箭,智借东风,屡屡出奇制胜,被人们称为神机妙算的“智圣”。须知这些本领都是他刻苦自砺学来的。他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除了拜师受教,诸葛亮还刻苦自学,他不但熟读《周易》《尚书》《公羊》《春秋》等儒家经典,而且吸收了法、道、兵家等儒家以外的多种学术思想,“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并对于冶铁、煮盐、兵器、运输、种植乃至医药、绘画、音乐方面的知识无不涉猎,无不留心。这些知识对于他日后的治军和治国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今陕西省勉县在丞相府旧址建造的武侯祠中尚有读书台,相传诸葛亮闲暇时常在台上手不释卷,攻读兵书。

充满诗情画意的水镜庄胜迹,虽只是诸葛亮传奇生涯中的一段小小插曲,却也传颂着一段识才荐才的佳话。

责任编辑: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