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惑的年龄,喜欢上了读书,爱上了反思,于是生活不再空虚,眼神不再迷茫。看似单调、无趣的日常,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家长等,只要我们放平心态,用心和他们交流,用专业知识去和他们沟通,他们都将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推动者。

近期非常幸福地读了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王维审老师的三本书:《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王老师的三本书通俗易懂,不知不觉读了一遍又一遍。

王老师写了他读书的目的:一是寻找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捷径,二是让自己获得精神的丰盈与心灵的澄澈。

王老师总结了他写教学反思的收获:在这样的写作中,我不仅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更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和伟大。写作,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开阔我们的视野,孕育我们的教育思想,还可以引领我们在自我修正中走过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走近理想的教育。

王老师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说出了我的想法,我借用王老师《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的观念来谈谈看法。

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是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优质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成长平台、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确实是一个教师成长和成功的肥厚土壤,但若没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这一切都是空谈,甚至成为教师前行的牵绊。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有拥有了自我觉醒的朝气,才能以积极的方式持久地努力;只有拥有了自我成长的勇气,才能够准确地领悟自己内心世界里的坚定和豁达;只有具备了自我欣赏的豪气,才能对所从事的教育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

做一个简单的老师就是学会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得放弃没有用的东西,找到值得自己追寻的东西。我也曾经被一些虚名困扰,有时怨天尤人。不过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些真是不必计较。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别人,而要看自我是否拥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想获得精神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需要一种力量,需要内心的觉悟和觉醒。绝不是靠别人的施舍和肯定来获得的。

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眼中的学生就是什么样的。每一个孩子有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有他们自己的闪光点,就像我们的学生,有的认知能力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好;有的语言能力较差,但绘画天赋显现;有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较差,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当我们转换一下思维,孩子在我们的心中便有了不一样的位置,我们的心情会变得阳光灿烂,多了欣喜,少了抱怨。我们相信,与每一个孩子的相遇都是一种缘分。

教师幸福的本源就是要有丰厚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越强,教师越容易得到学生、家长、同事的认可,越有机会体验到职业的自豪感、幸福感。作为教师,唯有用心去感受教育的真谛,聆听教育拔节的声音,才能把自己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解脱出来,才能寻求到心灵力量的支撑,心平气和地在自己的教育旅途中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责任编辑:大章